詩歌賞析

我是一隻籠中小鳥

« D524 »

詩歌簡介

蓋恩夫人於一六四八年生於一個貴族家庭,她屬靈經歷的豐富是前所未有的,無人能與比擬,她的一生充滿痛苦、逼迫、凌辱,仇敵害她,朋友藐視她,甚至「屬靈的人」、「愛神的人」也離棄她,有時連她自己也和神站在一邊來反對自己,她愛神是自古罕有的,她受的苦是人所難忍的,她的聖潔是「寧可揀選地獄,而不願犯罪」;世界沒有一件事太卑微,是她不肯去作的,然而對於真理,卻是一點也不能妥協,她已經被神帶到一個地步,完全沒有自己,彷彿像一滴水失去在大海中一般。正如保羅所說的:「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。」

蓋恩夫人是經過神雕刻得最深的人,也是被神修理得最乾淨的人。哦!真是神恩典的奇跡,奇愛的標本。這首詩歌是她在維納監獄裡所寫的一首頂美麗的詩,在她的自傳裡曾說:「哦!我的神,囚牢的石頭,好像寶石一般,我看它們的價值遠勝世界的榮華,我的心充滿了神的喜樂,就是神賜給愛祂之人在極苦時候的喜樂。」

賞析一

這是蓋恩夫人(Madame Guyon 1648~1717)所寫的詩歌。她經常面對不利於她的環境,一生充滿了對十字架的經歷。從小母親就不很疼愛她,常常忽略了對她該有的照顧。她十五歲時,父母親將她嫁給大她二十二歲,脾氣暴躁且為獨子的丈夫,婆婆又是寡婦,常因她的妒忌而受苦;還受到夫家使女的惡意對待,飽受身心煎熬。但因著她學習個人與主情深、親密的交通,回到深處,摸著生命的感覺,而從主得著了引導與供應。

在當時羅馬天主教的勢力下,人不能越過神甫直接與神交通,是她恢復了內裡生命的感覺,對生命的經歷超越了當時許多人。然而一些神職人員,忌妒她的名聲超過他們,誣陷她傳講異端而使她被捕入獄。她受人逼迫、冤枉、辱罵、監禁,對於種種的苦害都逆來順受,不怨天尤人,卻說是神的許可。因她一心尋求主的同在,使她從主得著安慰與鼓勵,享受在環境中運作的主,順從主手的引導與帶領。不但不怨恨逼迫她的,反而愛他們,為他們禱告。她經過神最深刻的雕刻,被神修理得最潔淨,一點不保留的獻給主,並絕對的順服神的旨意。她被神帶領到一個地步,就連屬靈的恩賜也被剝奪了,然而她所得到的卻是最寶貴的,就是神的自己。主的生命從她身上湧流出來,成為眾人的幫助,眾人的鼓勵。

如果一隻小鳥能有選擇的權利,它會選擇在天空、曠闊野地任意翱翔、自由騰飛,還是被關在籠內,失去自由、深受限制?蓋恩夫人的處境如同囚籠將她監禁,所以在第一節她說自己是一隻遠離天空、曠闊野地的籠中小鳥。然而她認識這些都是神的安排,是這位愛的神因著要把自己更作到她裡面而將她「安置」於此——是「安置」而非「丟棄」,她安息於這樣的安置;她一點也不怪那些陷害她之人心胸的狹窄、惡毒,也不怪政府官員的昏庸、不察,卻願向著神不止息地歌唱頌詠。因著蓋恩夫人乃是一直尋求主的同在,使她不看外面環境的艱難,或是計較人謀不臧的光景,而是讓神在她裡面說話與引導。她對「如此被囚」的態度乃是「甚歡欣」,因為這使神稱心;她不在乎自己如何,只在乎神的旨意能成就在她的身上,只在乎討神的喜悅,讓神稱心。因此她的心純潔,向著神單一,不受任何人事物的攪擾,卻能夠讚美神所安排的一切!從囚籠之中所發出的不是哀歎、埋怨、詛咒,乃是喜樂、甜美、不止息的歌聲!

在不順遂的環境中,許多人的反應是抱怨、責怪,似乎全世界的人都虧欠他;並且總覺得時不我與、際遇不濟,就假想當初若是如何如何,現今就不會如此如此。或者,有人是自怨自艾,萎靡不振,總覺得命運捉弄,不如歸去、退縮厭世!我們如何面對不順遂的環境?是從主蒙光照,好從泥淖的心境中出來?還是選擇逃避,以免被悲苦的情緒沾染,而身陷其中?

第二節一開頭就說「禁中我無他事可作,終日就是靜中歌唱」,在獄中表面上看來確是「無他事可作」,但是當處於一種被某些人、事、物所監禁的處境中,我們的魂真的會「無他事可作」嗎?可能會在心思裡有許多的盤算,想盡辦法要拯救自己脫離這樣的處境;也可能在情感裡有許多的翻騰,無法平息……蓋恩夫人安息在神量給她的處境中,所以她能從心裡說「禁中我無他事可作」,沒有任何魂裡的忙亂,「終日就是『靜中』歌唱」。她知道她對神的順服,能使神稱心;並且,捆綁她翅膀的不是任何人,乃是這位神,祂愛俯首聽她歌唱。

第三節說,雖然她唱的五音不全,歌聲並不好聽,然而卻是從內心深處所唱出來的,向著主的傾心吐意。神是有耳能聽,也是有心施愛賜福的;而唱詩的人音調雖鄙陋,卻是甜美之愛所彈,是向神愛的回應。這是一幅神與人在愛裡彼此享受甜美的圖畫。主喜愛我們來到祂面前親近祂,就像路加福音中的馬利亞一樣,到主的面前,聽主的話(路十38~42)。馬大雖然在一旁服事,為主預備飯食,卻是思慮煩擾,甚至定罪妹妹什麼事也不做,就要求主打發馬利亞來幫忙做事。馬大雖擺上許多服事卻不蒙主的稱許,因為心思被許多事物煩擾,而馬利亞所揀選的卻是上好的,就是主的自己。即使我們外面受環境的攪擾與捆綁,只要能夠來到主的面前,享受主的同在,就能蒙主的喜悅,而得享主自己。

詩歌第四、五節,說到她的人雖在外面受到監牢牆垣的限制,不能隨心所欲任意遨遊;但她的心、靈仍是釋放、自由的,向著心愛的主歡騰。雖然人可以在外面限制我們,然而我們的心、靈應該不受到任何的限制,我們的心是自由的,我們的靈是可以超脫的!尤其對主的愛,不應該受到任何的轄制,反而外面越受束縛,裡面更轉向主,傾聽主的聲音,從主有所領受而得到供應。借此,叫我們更能堅定的在主的旨意裡,在靈中自由、歡騰、喜樂無比!(完)劉聖儒2004/3/20

賞析二

作者蓋恩夫人(1648~1717),為法國天主教徒,父母非常敬虔。家裡重男輕女,因此她從小就被送到修道院,在那裡成長、受教,一直到十歲。這使她從小愛主、羨慕一生事奉主,並羨慕將來為主殉道。她家境非常好,十五歲時被父母許配給一個三十七歲的男人。對方家世也非常富裕,然而一嫁過去,她這一生的苦難就開始了。她的丈夫脾氣非常大,婆婆嗜財如命,非常吝嗇。配給她的專屬女傭也非常勢利、卑鄙,看見家主對她不好,也跟著欺負她。這些環境迫使她更加成為一個進到主面前的人。當時的天主教不允許平信徒禱告,她在那環境中卻成為一個與主交通的人。

為著製作、成全她,主量給她非常多的環境。她非常漂亮,所以一面愛主,也一面愛鏡子。她在夫家常被迫作許多粗活,身體又不好,病倒便被婆婆污衊為偷懶,也不許她回娘家。娘家還以為她在夫家過得太舒服,哪知她在夫家幾乎活不下去。在這過程中,她格外操練從深處與主交通。有一次她得了天花,夫家不許她就醫,後來最愛的一個孩子病死,她則在康復後,整臉毀容。她看到鏡子後,倒沒什麼自憐:「這個鏡子裡以前的我,多少次叫我無法專心與主交通,現在我得了應得的報復。」

因著她活在主面前,並從主學十字架的功課,最後她的婆婆、丈夫、女傭都悔改轉向主,甚至丈夫過世前還親自向她認罪。丈夫過世後,她將所繼承的大筆遺產全部分送出去,並到各地為主作見證。因為當時她給人很強的屬靈幫助,使天主教感受很大的威脅,便遭到很多逼迫。她的書被焚燒,從四十歲到六十七歲之間,共四次下監。1688年她四十歲時,被監禁八個月。1695年四十七歲,被監禁一年。1696年四十八歲,被監禁兩年。前幾次監禁都在修道院。1698年,她已經五十歲,被監禁在關政治犯的巴士底監獄。她被關在最黑暗的地牢,足足四年之久,完全禁止與外界通信,她卻產生了許多的著作與詩歌。524及525首說到她在獄中的過程及艱難。

她為什麼形容「我是一隻籠中小鳥」?基督徒的生命就是鳥的生命。鳥所能活動的空間和領域是廣闊的。籠子指她失去了自由。人常用漂亮的籠子關美麗的小鳥。許多時候主把我們擺在一種失去自由的情境裡,但別人覺得你過得還蠻好的。她被嫁到那樣的夫家,家人還以為她過著幸福的日子,哪裡知道她過著受艱熬的日子。對鳥來講,天空是它最合理的生活範圍,而野地才是它覓食之處。作為基督徒,我們在地上生活,還是跟所有人一樣,要有合適的工作,來換取養生所需。神並不是鼓勵所有基督徒身穿白衣,上到高山,等候祂的再來。等到有一天,主來提我們時,男人是在田里工作,女人是在磨坊推磨(太二四40~41)。「遠離天空曠闊野地」:她雖然可以有最開闊也最合理的活動空間,並能從那裡獲取許多她所需要的生活資源,除了物質的,也包括精神的,但是主把她囚禁起來;主使她遠離天空,也遠離野地。「是祂將我安置於此」:「是祂」是整個基督徒生活一切的訣竅。就著蓋恩夫人的經歷來講,你不容易看見是祂。我們今天唱「是祂」,但等回到公司看見老闆,就覺得不是祂了。看見那些勾心鬥角、爭權奪利,就覺得不是祂了。「安置」,在於我看見「是祂」。在召會生活中也是一樣。我們常被主擺在一個出於主但我們不很喜歡的環境,若看見是祂,就要認識所有這些都是最好的安置。她沒有說「是祂將我『囚禁』於此」。「安置」就是照主來看,你目前在這一個環境、這一個情形裡,是最合適,對你最有益處、最有價值,對你是最上好的。「我願向祂」,她完完全全活在只有主的境界。我因為看見是祂,而且祂將我安置,所以就有一個主動的意願。我願「向祂」,不是向老闆,也不是向同事或任何其他人。所有我們向著人而去的,到最後都叫我們不能得著屬靈的益處。所以我就願意向祂這將我安置於此的主歌頌不已:「如此被囚,我甚歡欣,因這,我神,使你稱心。」愛詩人整理


churchinmontereypark.org & 蒙特利公園市召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