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賞析

他等候一座城!

« D771 »

詩歌簡介

這首詩是何受恩教士改寫的,根據派恩(John B.F.Payne 一七九一——一八五二)所寫的甜美家。

派恩是美國人,原來是個演員,後來流落異城;當他在巴黎時,心情非常下沉。浪子的孤單、失望、漂流無定,且身五分文。在這種窘迫的環境中,寫出這首美妙的詩歌來。在他的心中,常感到流浪絕望的可憐,而憶起家中的甜美。此詩更提醒信徒,我們在地上不過是客旅,是寄居的,在諸天之國中有一更美的家為我們存留。我們的盼望都在於天而不在於地。

此詩成為世界名曲,曾感動不少的人。甚至他本國的同胞,讓他在國外任領事的官職。但他直到離世之日,仍無回國的機會,而喪於非洲的突尼斯(Tunis)。三十一年後,其棺始運返家鄉安葬。

曲為西西里民謠(Siulian Air)詞曲相映為美。

倪柝聲弟兄說:什麼是詩歌?詩歌乃是個人屬靈感覺的發表。當人用詩歌來發表屬靈的感覺時,心思常是不清楚的;但靈是很清楚的。比如詩歌第七七一首,「他等候一座城」,唱起來分不清這個「他」是指主,是指亞伯拉罕,或者是指我們?都混在一起了。但無論如何,我們都能摸著其中的靈。(摘自「主恢復中成熟的帶領」三七五頁)

賞析一

這首詩歌是和受恩教士(M. E. Barber)根據派恩(John H. Payne,1791~1852)所寫的「甜美家」而改寫的。「他等候一座城」中的「他」指的是亞伯拉罕,是主耶穌,也是許許多多天城的旅客;這一座城不僅是亞伯拉罕所等候的,也是主在地上所要作成的,更是神的眾子所要完成的。主在地上所作的,乃是為著得著這一座城——新耶路撒冷,讓神和人都能得著滿足與安息,並讓神能得著完全的彰顯。

一 他等候一座城,卻住在帳棚,這天城的旅客,一直奔前程;

在這次三提字書結晶讀經訓練中,說到神的喜悅是要得著許多的兒子,作祂兒子的彰顯,使祂在子裡藉著那靈,並在身體裡彰顯出來,而這身體要終極完成於新耶路撒冷。因此,神的兒子,首先是神的獨生子耶穌基督,在地上過著帳棚的生活,為著要達到神救恩終極的目標——新耶路撒冷,一直努力向前。主耶穌在地上所走的路是十字架的窄路,不是讓自己顯赫的路,所以祂不尋求屬地的一切榮華。

二 他等候一座城,他神的住處,他沒有,也不求地上的房屋;

主耶穌所要得著的,乃是父的榮耀得以彰顯在地上,先是藉著地上過彰顯神的生活,後是在祂復活後得著了神的眾子,使神的眾子得以團體的彰顯父的榮耀。新耶路撒冷的榮耀,就是神團體榮耀的顯出;這樣的一座城乃是神與人最終的集大成!主耶穌在地上所過的生活,乃是第一個神人生活的模型,讓許多蒙揀選得救贖的人,能繼續來過這樣神人的生活。

三 他等候一座城,雖然有時因跋涉苦,喪失多,有歎息聲音,

神人的生活,不是享盡地上榮華富貴的生活,而是如同主耶穌所走十字架窄路的生活。十字架的窄路,乃是得生命的路,也是得著神榮耀的路。神要將祂自己作到那些屬祂之人,那些要過神人生活的人裡面;祂正將他們舊人、舊造裡一切不屬神的老舊成分排除,好使神那新的素質成分能分賜到他們裡面,使他們成為神的新造,在地上彰顯神。故此,神要藉著十字架的工作,讓神的眾子得以脫舊更新,讓神的生命成分在他們身上得以加多,而彰顯神。

四 他等候一座城,我們今亦然:望能在你城中,同你永為伴,

今天我們這些蒙神憐憫、得著神救恩的人,不再是該死、該滅亡的人,乃是神的眾子,能得享神為我們所預備神救恩一切的豐盛,不僅滿有平安、喜樂,更是滿有榮耀與盼望。我們個個都是神的複製與翻版,個個都要讓神活出來。因此,我們巴望聖城新耶路撒冷能早日從逃邙降,如同新婦裝飾整齊等候丈夫,在那裡能與我們的新郎基督,一同享受新天新地裡極大的喜樂,能一同彰顯神的榮耀。所以,我們今天不怕走主十字架窄路,只求主恩典的加多,使我們得以預備好、裝飾整齊,等候新郎基督的來到,同享主在榮耀裡的喜樂。

賞析二

寄居客旅奔賽程

蒙神呼召等天城

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心,讓和受恩教士能(Margaret E.Barber,1866~1930)兩度答應主的呼召,遠離在英國的家鄉,來到中國?這名鮮為人知的客旅沒有完成什麼偉大的成就,而是過著隱藏、卑微並熱切等候主來的生活。從她所寫的許多詩歌可見,她真是一個活著等主回來的榜樣!自四十三歲第二次來到中國起,她便定居在福建海邊一個偏僻、默默無聞的鄉村——白牙潭。「福音化全中國」對她和侄女黎愛蓮教士似是遙不可及的夢想,但她們願為著神在廣大的中國興起為著祂自己的青年人禱告。當她們如同種子般埋在禱告的職事裡到第十年時,福州產生了大的復興。作為一粒埋下的子粒,她的確是為神花費了她的一生。

此詩共四節,每節首句都是「他等候一座城」,根據來十一8~9,這裡的「他」指亞伯拉罕。然而一至三節所描繪的歷程,也正是歷世歷代所有以天城為目標,在地上過帳棚寄居生活之天程旅客的共同寫照。因此第一至三節的「他」,到了第四節就轉為「我們」:「「他」等候一座城,「我們」今亦然」。因為這也是每個基督徒在地上該過的生活——盼望和等候主回來的生活。

第一節:「他等候一座城,卻住在帳棚,這天城的旅客,一直奔前程;他有美好證據,前途實堪誇,難怪他不尋求地上的榮華。」亞伯拉罕因著信,蒙神呼召並遵命出去,雖然不知道往那裡去,卻因著信而在異地作客旅,與承受同樣應許的以撒、雅各一同居住在帳棚裡。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其設計者並建築者乃是神(來十一8~9)。他能有這樣的證據,乃是因著信(1~2)。所以他一直奔這樣的前程,甚至勝過了屬地物質的試誘,不求地上的榮華。為救侄兒羅得,他打敗了四王,所多瑪王要把財物給他,他卻說:「凡是你的東西,就是一根線、一根鞋帶,我都不拿,免得你說,我使亞伯蘭富足。」(創十四21~23)

我們等候的乃是一座城——有根基的永久居所,但帳棚卻是隨時可移動的。住帳棚的人乃是表明自己在地上只是寄居的客旅,他們有一個確信,雖還未得著所應許的,卻從遠處望見,且歡喜迎接(來十一13)。不只是寄居的,他們還是客旅,在地上直奔神所引導的前程,目標是得著神預備的賞賜——新耶路撒冷——這是更好並永遠的賞賜。他們實羨慕這更美、屬天的家鄉(16),所以他們並不留戀地上短暫的榮華。這座榮美的城,乃是神與人的住處。這樣一個明確的目標,也同樣要定准我們奔跑的方向。

為著主的回來,我們在地上也當過這樣的生活,但我們今天真實的情形如何呢?我們很難說我們唯一所誇耀的只有主而已,因我們仍有許多自己的追求,也渴慕得著許多人的肯定,也常因人的反對或批評而退後,甚至因著環境而常有軟弱……我們如何能承認自己在地上只是客旅,不迷戀也不抓住這些地上的榮華,而定睛於那要來的獎賞,直奔那同樣也擺在我們前頭的賽程?我們不僅有從神來的應許,更有從舊約到新約的許多見證人,他們因著信得了美好的見證。這樣,我們豈不應當脫去各樣的重擔,和容易纏累我們的罪,也憑著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賽程(十二1)?求主向我們顯現,吸引我們信祂、愛祂、跟隨祂,並更進一步活在與祂生機的聯結裡,過聖別事奉主的生活,讓神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將祂自己不斷地作到我們裡面!我們若從今起天天過著與主聯調為一的生活,至終就能成為新耶路撒冷——神與人相互的住處。

憑信往前直奔賽程

抓住應許預備主來

第二節:「他等候一座城,他神的住處,他沒有,也不求地上的房屋;」聖經中許多信的見證人,都是藉著信得了美好的見證(來十一2)。他們都是存著信心死的,即使沒有得著所應許的,卻從遠處望見,且歡喜迎接,承認自己在地上是客旅,是寄居的(1,13~14)。他們在地上過帳棚的生活,不求地上的房屋,也不思念所離開的家鄉,但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、屬天的家鄉(15~16)。「因神豈非說過,屬天的家鄉,是那不離正道旅客所安享。」那以信為本的人,便和那信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。他們乃是抓著神的應許,憑信往前,直奔賽程。

主耶穌在地上也是如此(太八20)——祂沒有枕頭的地方。因為唯有得著新耶路撒冷這一座城——神與人的居所,才能讓神和人都得著真正的滿足與安息。作者和受恩教士也是如此。她四十三歲再度回到中國,沒有任何固定的經費在背後支持她,只能默默仰望主。主帶領她在白牙潭租房定居,住在簡陋的木屋。雖然簡陋,卻是主為她預備的應許之地,在此支搭帳棚,築壇獻祭。幾次房東堅決要收回房子,且派工人整修,並請她在期限內遷離。但她依然相信神不會作違反祂自己所應許的事,她在信心裡禱告:「父啊!求你堅定你的應許。」最後,房東差人告訴她:「整修過的房子仍舊由你們住下吧。」她住在那裡直至她離世與主同在。

第三節:「他等候一座城,雖然有時因跋涉苦,喪失多,有歎息聲音,但一想到那城,就引聲歌唱,因為路雖崎嶇,必定不會長。」亞伯拉罕一生受了許多苦,遭遇許多難處,但他也因此才能從神得著許多,並且分給人,叫萬國都得福。「跋涉」說出,走這條路並不輕鬆容易。然而這一路雖崎嶇,有高山有低谷,也有許多流淚、損失;但一想到那座榮美之城,不禁引聲歌唱,因我們所出的代價遠不能與這城的榮美相比。我們不是苦等,乃是歌唱讚美,瞻仰神的榮美;這樣的等待一點都不辛苦,乃是甜美的。

倪柝聲弟兄從和受恩教士身上,看見了什麼是等候主來,她沒有一點要長久留在地上的觀念。有一次倪弟兄和她在街上走,她說,「也許我要在轉角的地方遇見主。」「我不知何時是我的轉角之地。」(見《倪柝聲文集》第三輯第十四冊第二九篇)有一年除夕,她禱告說,「主,你若要來的話,今天還來得及,不必等到明年。」有一次她和倪弟兄一起散步,走到一個拐角,她對倪弟兄說,「主一天一天的要來,越過越近,也許就在那拐角的地方,我們就會看見祂。」她的一生都在那裡預備主來;一天過一天,她活在地上,就是在那裡等候主來(第五十三篇)。這樣一位愛慕主的顯現,並等候主來的人,實在是我們眾人的榜樣。

第四節:「他等候一座城,我們今亦然:望能在你城中,同你永為伴,享受你的預備;因此也願意以帳棚為寄廬,同你客此地。」第四節的主角從「他」轉到了「我們」身上。今天我們因著信入基督耶穌,也和那信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,這福就是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福——那靈(加三7、9、14、18)。今天我們是否也是這樣等候、愛慕主的顯現,渴慕永遠與主作同伴?願意撇下一切屬地纏累,在這地上過祭壇和帳棚的生活,同主客此地?願這靈今天仍舊感動我們,使我們抓住神不變的應許,享受祂為我們所預備之救恩的一切豐富,定睛盼望那榮美的城,直奔那屬天的賽程!(完) 花佳慧 2013.09.29


churchinmontereypark.org & 蒙特利公園市召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