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賞析

神啊,你名何等廣大泱漭

« D497 »

詩歌簡介

這首詩歌一、三、四節是和受恩所寫,後來倪柝聲弟兄加上了第二節,成了現在這首詩歌。和教士是一位非常有信心的人,有次當她最窘迫的進修,口袋中的錢已用完了,又有幾筆款項必須付出,這時有一個新神學派的人,拿了一筆款子來幫助她,並且勸她不要太迷信——一個孤獨的女子在這人地生疏的地方,那能憑信心?就因這句話,和教士雖然十分急需,仍謝絕了這筆款子。感謝主!就在第二天,英國的潘湯弟兄,匯來一筆很大的款子,並且是電匯來的。事後她寫信問潘湯弟兄為什麼要匯款給她,並且為什麼要電匯?潘湯說他也不知道為什麼,只是在禱告時,覺得該匯這筆數目給和教士,並且該電匯給她。正如詩歌所寫:「你是我神,全有、全足、全豐,你能為我創造我所缺乏,在我回家途中,無論有何需要,都必無差。」

賞析一

和受恩姊妹是英國人,生在主後1866年,在她24歲時,聽到了戴德生的呼召要到遙遠的中國傳福音,她就接受了主的呼召。五年之後,在宣教士差會的派遣下,與其他幾十位傳教士一同來到中國。

因為她的服事很有主的祝福,遭到少數人的嫉妒,捏造罪狀指控她。在她受到差會調查的期間,她覺得「若是拇指與小指爭論,受到傷害的總是頭,因此她需要離開她所服事的地方」。

在那段時間裡,和受恩姊妹不斷學習安靜在十字架的陰影裡,她寧可受到誤會也不願意為自己辯解。就這樣的過了幾年的時間。

後來,有一位傳教士同仁將事實真相揭發出來,和受恩姊妹的冤案才得到澄清的機會。她在這段時間一直服在神主宰的手中,也認識了一位在真理上很有追求並啟示的弟兄,叫潘湯,幫助姊妹認識宗派的錯誤,也明白聖經的預言和得勝的真理。

和受恩姊妹並沒有因為這件不愉快的事打消她對中國的負擔。

她接受主的帶領,於1909年,與她的侄女一起回到中國,這次卻不受差會的差派,而是順從那在她靈裡,膏油塗抹的帶領。

在財物上,她不靠任何差會的支助,凡事都仰望主作她的好牧人,作她的一切供應。她來到福州外港,叫白牙潭的地方,租了一處民宅,單單為主在中國的行動禱告。

有十年的時間,日子就是一天一天,平平淡淡的過去,她的青春與歲月也一天一天的消逝,那個時候,當她要與親友互通音訊,只有藉著寫信,而且信件的一來一往,通常都要半年以上的時間,她所有的就是聖經與不多的屬靈書刊。對於一個在異鄉作客的單身姊妹,在人看來,和受恩姊妹的確是非常的寂寞,有時她的日子就像水滴一樣,慢慢的、緩緩流過。異鄉的黑夜在沒有親友同伴圍繞之下,更是令人感到黯淡寂寞。

但是從這首姊妹所寫的詩歌,我們看見她一直與主有親密的交通,經歷到一個平常人所沒有經歷到的甜蜜光景。

「神啊,你名何等廣大泱漭!我今投身其中,心頂安然;有你夠了,無論日有多長;有你夠了,無論夜有多暗。」

「有你夠了,無論事多紛繁;有你夠了,無論境多寂寞;有你,我就已經能夠盡歡,有你,我就已經能夠唱歌。」

就是在這種寂寞、無聊、平淡的日子,和受恩姊妹經歷到了這位全有、全足、全豐的神。祂豐富的名,祂寶貴的名對於我們姊妹,是何等的廣大泱漭,就像一處看不到邊界,水氣瀰漫的大湖那樣,延展無勁無邊、無涯。再怎麼寂寞,再怎麼黯淡,只要能夠投身在神那「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」的名裡,就叫我們心中安然自在。有神與我們同在,夠了,夠了,頂夠了,我們不需要別的安慰,消遣,娛樂。主的自己就是我們最美好的享受。即使環境上有許多的事物叫我們煩心,叫我們忙亂,但是有主就夠了。不論我們的環境是有多麼的寂寞無聊,有主就夠了。

在和受恩姊妹所作的英文詩歌中,只有三節。倪弟兄在翻譯這首詩歌時,將詩歌的意境翻得更透徹,更細緻,因此中文的詩歌就有了四節,也叫我們華語弟兄姊妹能多享受一點。

現在我們一同來看第三節與第四節:

「你是我神!全有!全足!全豐!你能為我創造我所缺乏;有你自己,在我回家途中,無論有何需要,都必無差。」

「我的神啊,你在已過路上,曾用愛的神基多方眷顧;故我敢再投入你的胸膛,因信心安,讚美你的道路。」

在第三節,和受恩姊妹特別提到神的名字是那「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」的一位。

耶和華神在創世記十七章,在亞伯拉罕自作主張,從夏甲生了以實瑪利之後,神不高興,足足等了十三年,沒有跟亞伯拉罕說話。當耶和華神再次向亞伯拉罕說話時,就啟示出神這個很特別的名字,中文翻成「全能的神」。

這個字的希伯來原文是「El Shaddai」,意思是「有乳房的大能者」。神自己向亞伯拉罕啟示祂的名字叫「有乳房的大能者」,就是要那自作主張,用自己天然能力,想要幫神產生出一個後裔的亞伯拉罕知道,他不過是一個剛生的嬰孩,什麼也不能作,他所最需要的就是像嬰孩一樣,躺在母親的懷中,享受母親乳房帶給他奶水、溫暖、安全、保護,一切一切,神都會為他預備做好,完全不需要他作任何事。

和受恩姊妹經歷到了這位「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」的神,祂有這麼一個特別的名字,神自己作了作詩者的一切供應與享受。

前面兩節是在心情,境遇方面,有神自己就夠了,就能叫我們喜樂歌唱。從第三節起,在一切供應上,這位「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」的神也從來不誤事,從來不讓姊妹為難,需要在神之外另外去依靠別的源頭。

有一次,和受恩姊妹的錢用光了,但是又有幾筆款項必須付出,怎麼辦呢?這時,有一個不信耶穌是神的新神學派人士來了,還拿了一筆錢來救濟她,這個人一面給時,還一面勸姊妹不要太迷信,說她一個孤獨的外國女子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國,不能只憑信心過日子。和受恩姊妹聽了這句話,雖然她面臨一個很急迫的需要,但是她不能讓這個人來褻瀆她所相信的活神,就一點不猶預的拒絕了這筆錢。

感謝主!我們這位「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」的神一點不誤事,第二天,有一筆金額很大的錢從英國一位非常愛主的潘湯弟兄那裡電匯來了,正好趕上姊妹的需要,並且綽綽有餘。後來,和受恩姊妹寫信問潘湯弟兄,問他為什麼要匯這筆錢給她。潘湯弟兄回答說,當他在禱告時,主給他感覺要匯這筆錢給她。

弟兄姊妹,兩個在地上的聖徒,一個有迫切的需要,另一個有供給的恩典,唯有當他們與神相聯結,這位「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」的神才能行神跡,能及時的供應祂的兒女,不叫她有缺乏。神用愛的神跡,多方多次的,在和姊妹的一生道路上眷顧她,照顧她。因為這位「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」的神有這樣不誤事的良好記錄,所以和姊妹就能,也就敢投身在主的信實胸膛上,並且還要一再地讚美神為我們所安排的道路。 王生台

賞析二

憑信順服靈裡歌頌

向神倚靠心頂安然

一、神啊,你名何等廣大泱漭!我今投身其中,心頂安然;有你夠了,無論日有多長;有你夠了,無論夜有多暗。

二、有你夠了,無論事多紛煩;有你夠了,無論境多寂寞;有你,我就已經能夠盡歡,有你,我就已經能夠唱歌。

這首詩歌的作者為和受恩姊妹(Margaret E. Barber)。她1866年生於英國,二四歲接受呼召到中國傳福音,1895年受差會派遣,與幾十位傳教士一同到中國,但因受人嫉妒,被捏造出的罪狀所指控,而遭差會調查,必須離開中國。過程中她寧可受誤會也不替自己辯解,直到有人出面將事實揭發,冤屈才得洗清,但這也過了好幾年。和受恩姊妹到中國傳福音的負擔並沒有因這件事而受到影響。她接受主在她裡面的帶領,1909年再度來到中國,並定居在那裡,直到1930年離世。

和受恩姊妹再度到中國時,在福建福州的白牙潭租了間簡陋的房子,過傳福音的生活,並堅定持續地為著主能得著並興起中國的青年禱告。她這次因不是受差會的派遣,而在財物上並無固定的供給,但她憑著相信那位呼召她的神作她一切的供應,就不尋求任何差會的支助。姊妹過著這樣的日子有將近十年之久。

對和受恩姊妹來說,一個單身的女子,來到遙遠的異鄉,在沒有任何財物支助的情形下過日子是很艱辛的。然而主卻經常在她所剩無幾,甚至是身無分文時,要她到別的地方去作工。在過程中她雖有所掙扎,但最後總是憑著信和主的話,順服裡面的感覺去行,而信實的主也以不同的方式把所需的費用及時交到她手上。我們也許會覺得這樣的生活非常不可靠,沒有任何積蓄或親戚、朋友作後盾,每天都需要向主仰望每天的生活所需;看似受到限制,然而也就是在這樣的時候,她實實在在的經歷了神是被稱為伊勒沙代(希伯來原文為El shaddai)的神。祂乃是全足的神(創十七1)、供應的神(創十七1,二八3)和應許的神(創三五11)。故本詩第一節開頭就向神發出讚美歌頌:「神啊,你名何等廣大泱漭!我今投身其中,心頂安然」。在我們的經歷中,有時我們的心並無法因這位看不見的神而有安然的感覺,我們還想要有外面看得見的東西在身邊作倚靠,才會稍減我們的不確定感。由此可見,我們對神缺少主觀的認識,我們的信心不夠。然而和姊妹的經歷是我們極大的幫助和提醒,她對神不只有客觀的認識,更滿有主觀的經歷,即便在急迫的景況中,仍能實際的倚靠這位全足的大能者,投身其中,心頂安然。甚至到一個地步,她能說:「有你夠了……有你夠了……」可見她與神之間有一種活的關係,無論是在平淡的日子,或是隻身在異鄉的黑夜,甚至有許多事使她掛慮、煩心,叫她忙亂,或是環境有多麼寂寞,只要有主,有這位全足的神就夠了。然而對我們來說,我們什麼時候才會覺得夠了呢?

經歷神伊勒沙代

享受祂全豐全足

三、你是我神!全有!全足!全豐!你能為我創造我所缺乏;有你自己,在我回家途中,無論有何需要,都必無差。

四、我的神啊,你在已過路上,曾用愛的神跡多方眷顧;故我敢再投入你的胸膛,因信心安,讚美你的道路。

和受恩姊妹在第三節中特別提到這位神是「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」的一位。聖經首次提到「全足的神」這詞是在創世記十七章。在這章之前神曾向亞伯蘭立約,要賜他後裔與地,但亞伯蘭的妻子卻一直不能生育。於是亞伯蘭就用自己天然的方法幫神生出一個後裔,神對這件事很不喜悅,有十三年之久未向他顯現。當亞伯蘭年九十九歲時,耶和華神再次向他說話,並啟示祂的名字是伊勒沙代。伊勒(El)意思是大能者,而沙代(shaddai)則含有胸部或乳房的意思,意為「有乳房的大能者」。神的意思是,其實亞伯蘭什麼都不用做,只需要像躺在母親懷裡的嬰孩一樣,單單的享受乳房所供應的豐富奶水;不用急忙到東或到西,所有他需要的一切,神都會為他預備好。

和受恩姊妹經歷到了這位「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」的神,當有需要時她知道要投靠祂,這也呼應了前兩節所說的「有你夠了」,因為我們的神正是那豐富供應的源頭!甚至當我們缺乏時,祂還能為我們創造一切我們所需的。有誰能有這樣從無生有的能力呢?唯有這位神!而這位神是我們的神,無論去哪裡,有何種需要,直到行完我們這一生所有的路途,祂都能為我們創造一切來滿足我們的所缺!

這首和受恩姊妹所作的英文詩歌原本只有三節,後來倪柝聲弟兄加上了第四節。個人認為這節是倪柝聲弟兄在與和受恩姊妹長期相處後,因認識她所經歷的過程而以回顧的角度所寫的結論。從姊妹每天的經歷可以證明神為她施了許多神跡和祂一路的眷顧。不論在傳揚福音上或在購買為著接待聖徒的房子上,還是在面對多少次的為難及變故或覺得不可能的事上,神不但帶她經過並且也按著她的需要成就了,常讓人感到不可思議。而這些對這位伊勒沙代的神的經歷,堆疊起來就成了更深的信,使姊妹敢再投入祂信實的胸懷,因著信而心安,並讚美祂所預備讓人能夠經歷祂的道路。神經常安排一些事件和環境,來顯明祂自己是如何的一位。就像在白天我們無法感到一盞燈到底有多亮,甚至根本察覺不到它的存在;但一等到黑夜來臨,週遭都沒有光的時候,我們就能領悟這盞燈有多明亮。神待我們也是如此,若是沒有這些事,我們或許就不知道神是這樣的全有、全足、全豐!(完) 盧佳莉 2014.08.31

賞析三

為己無所求

為主求一切

身為基督徒,我們對於神的名、神的自己,有多少的認識及經歷呢?處在困難、寂寞的境地或有缺乏之時,我們能否以神為我們的滿足、喜樂和讚美呢?詩歌497首的作者是和受恩教士(Margaret E.Barber),我們由此詩可以看見她與神的關係是何等的深!何等的親近!正如詩七三詩人所說:「除你以外,在天上我有誰呢?除你以外,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。」

和受恩出生於1866年,英國薩福克郡的比森豪(Peasahall),父親是車輪修理匠。作為英國聖公會傳教士,1895年第一次來華,最初和另外兩名女傳教士一同在福州附近的鄉下傳福音,後來回到福州,任教於聖公會在倉前山開辦的陶淑女中。她熱心、努力的工作,七年後卻受到嫉妒同事的誹謗。學習十字架功課的她不為自己辯解,選擇默默地離開,回到英國,因為:「若是拇指與小指爭論,只會叫頭受到傷害。」1909年,她受到潘湯弟兄的影響,接受浸禮,並脫離聖公會。1911年,她四十二歲時在沒有差會支持供給之下第二次來華,只有外甥女黎愛蓮(M.L.S. Ballard)與她同來。她們住在閩江口附近,馬尾羅星塔渡口對岸荒僻的鄉村白牙潭,以廉價租得一棟在山坡上的舊木屋。她便在此過了二十年卑微、隱藏的生活;沒有外面轟轟烈烈的工作,只是默默地為著中國禱告。

作為傳教士,她不像李文斯敦、戴德生等,留下一些轟轟烈烈的事跡。她的工作範圍不大,也許僅限於中國一角的荒僻鄉村,不像約翰衛斯理能說:「全世界是我的牧區。」她寫詩,但是不像查理衛斯理、以撒華滋等人的詩歌,幾乎見於每一種基督徒歌本詩集。她愛主,屬靈生命成熟,但是不像陶勒、蓋恩夫人、慕安得烈等有許多著作留傳後代。(三http://ctestimony.org/111/111101.htm)然而她就像一粒生命的種子種在中國,至終開花結果,為主得著了許多青年人,其中包括倪柝聲弟兄。1930年二月底,六十三歲的和受恩罹患腸炎,十餘天後離世。她離世時身無別物,僅遺聖經一本給倪柝聲弟兄,上面寫著一句話:「為己我無所求,為主我求一切。(I want nothing for myself,I want everything for the Lord!)」這句話恰切的描繪了她的一生。

和受恩在中國的日子是平淡又漫長的。身處異鄉,無家人也無好友的陪伴,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。在人看來,這樣的處境似乎是非常寂寞、無聊且黯淡的,好似她的青春年華就如此蹉跎在蠻夷之地。然而事實並非如此,從她所寫的詩歌中我們看見了一幕美妙的情景:「我主與我」。她與主一直維持著個人、情深的關係!就是在這樣「不見一人,只見耶穌」的景況中,她對主有何等深的經歷!並且她與主的關係又是一般人所不及的,是那樣的親密、甜美。

第一節開頭:「神啊,你名何等廣大泱漭!」她經歷神的名是何等的無限、何等的寬廣,是遠超一切的名。如腓二9所說:「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,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。」因她對神有如此的認識,才能有下一句:「我今投身其中,心頂安然。」她完全的信託神,將自己交託給神,就享受從神而來的平安與穩妥。又說:「有你夠了,無論日有多長;有你夠了,無論夜有多暗。」用「你」的稱謂稱呼神,說出她與神之間關係的親密,似密友、似親人、似情人,只要有她所愛的神就夠了!無論日子有多平淡、多漫長,無論夜有多深、多寂寥,無論外在環境如何,「有你夠了」 !

經歷神全豐全足

享受祂恩典幫助

第二節繼續說:「有你夠了,無論事多紛煩;有你夠了,無論境多寂寞。」縱然有許多事讓人煩心、受攪擾,但「有你夠了」 !縱然很多時候讓人覺得孤單、寂寞又無助,但「有你夠了」!「有你,我就已經能夠盡歡,有你,我就已經能夠唱歌。」神自己就是喜樂的源頭,因享受神,此詩作者和受恩能以神為樂,不需要別的安慰、消遣、娛樂。因享受神,她能經歷神成為她的力量,使她能向神歌唱。如寫詩篇的詩人,因神喜樂歡欣並歌頌神的名。我們是否也能在日常生活中、繁瑣的大小事上經歷神是我們喜樂的來源,並向神讚美、歌唱呢?

到了第三節,和受恩對神的經歷更高、更深!第一句:「你是我神!全有!全足!全豐!」當亞伯拉罕自作主張,從夏甲生了以實瑪利後,神足足靜默了十三年,沒有跟亞伯拉罕說話。創世記十七章,當耶和華神再次向亞伯拉罕說話時,就啟示出祂是「全足全豐的神」,希伯來原文是El Shaddai(伊勒沙代)。「伊勒」的意思是大能者,「沙代」的意思是胸部或乳房,這神聖的稱呼啟示神乃是有豐滿的大能者,就是全豐全足的大能者。祂是恩典的源頭,用祂神聖所是的豐富供應祂所呼召的人,使他們能產生基督作後裔,以完成神的定旨。神自己向亞伯拉罕啟示祂的名字為「有乳房的大能者」,就是要那自作主張,用自己天然能力,想要幫神產生出一個後裔的亞伯拉罕知道:他不過如一個剛生的嬰孩,什麼也不能作;他所最需要的就是像嬰孩一樣躺在母親的懷中,享受母親乳房帶給他奶水、溫暖、安全、保護,一切神都會為他預備、做好,完全不需要他作任何事。(三http://www.lsmchinese.org/big5/03perfect/hymns/497.htm)因經歷了這位「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」的神,所以和受恩能說:「你能為我創造我所缺乏」、「無論有何需要,都必無差」。她在異鄉與神交通到一個地步,享受神親自作了她的一切供應與滿足。何等令人羨慕的經歷!多少時候,我們覺得軟弱、缺乏,似乎神隱藏了、不與我們同在了,哪知祂正在等待我們停下自己的努力與掙扎,好來投靠祂這位「有乳房的大能者」作我們全備的供應!

第四節是回顧與結語:「我的神啊,你在已過路上,曾用愛的神跡多方眷顧;」回顧已往的經歷,她看見神是用「愛的神跡」來眷顧她。很特別,不是大能的神跡,也不是神奇的神跡,乃是「愛」的神跡。這說出神何等的愛我們!哦,弟兄姊妹們!我們每一位的得救都是經歷神愛的神跡的結果!並且在走基督徒的道路時,我們也都經歷了這位愛的神多方的眷顧。但我們能否像詩人一樣說:「故我敢再投入你的胸膛,因信心安,讚美你的道路」?因著她與神的關係極深、極親密,所以能經歷神到一個地步,向著神有完全的信心。無論處在怎樣的環境,她都能安息、安靜在神的懷中,享受祂的供應,接受祂的帶領並向祂讚美!

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歌,雖然歌詞中並無豐富的真理辭彙,卻說出了詩人對神極深、極高的經歷,每次吟唱時都幫助我對主的信和愛增長。當我身處為難的環境,無助、彷徨,不知如何與人交通時;當我遇到人生的轉彎口,面臨許多的選擇、未知時;這首詩歌幫助我度過了許多的黑夜,鼓勵我、安慰我,使我能轉向神,享受祂作我的恩典,使我能再憑信往前,繼續跟隨祂。願這首詩歌成為我們眾人的幫助與激勵!(完) 陳洛琳 2014.04.06

賞析四

主的名聯於祂那寶貴的人位,而在這人位裡一切包羅萬有、追測不盡的豐富則全藉著那靈傳輸供應給我們。這首被歸類為「試煉中的安慰——主的名」的詩歌,從珍賞並投靠主的名開始,引到以神為滿足和倚靠而讚美祂的全備供應,最後結束於更新奉獻與歡然跟隨。英文原詩作者為英國和受恩教士(Margaret Emma Barber,1866~1930),倪柝聲弟兄翻譯中文歌詞時,加上了第二節,對「有你夠了」有更多的抒發,使整首詩歌的意境更為透徹細緻。

和受恩二四歲時,聽見了戴德生呼召人到遙遠的中國傳福音的交通,便答應了主的呼召。五年後,在宣教士差會的派遣下,二九歲的她與其他幾十位傳教士一同來到中國。後來卻因遭到人的忌妒而受到誣陷,被召回英國接受調查。她在英國的那兩年間仍一直服在神主宰的手下,不為自己辯駁,並認識了在真理上很有追求及啟示的潘湯弟兄,因此得到幫助而認識宗派的錯誤,也明白了聖經的預言和得勝的真理。因著對中國的負擔,1909年她與侄女一起回到中國,這次卻不受差會的差派和資助,完全仰望主作她的一切供應。她來到福州外港一處叫白牙潭的地方,單單為主在中國的行動禱告。

表面看來,來到陌生又遙遠的異邦傳福音,和受恩無所依靠;然而事實上,她有一位全豐全足的神,足以應付她一切所需,使她一無所缺。有人說:「物質輕,靈命重;物質重,靈命輕。」外面的缺乏常是經歷內裡豐富的絕佳機會;今天,我們在外面有許多豐富的資源,有時反而使我們不容易簡單並只完全的信靠主。在出路全絕了之際,唯有信靠神作唯一的出路;在自己裡面斷定是必死之時,也只有不信靠自己,只信靠那叫死人復活的神(林後一9)。和受恩在外面是貧窮的,但她對基督的認識與經歷卻是豐富的。因著對主的名有許多豐富的享受與經歷,此了此詩外,她還寫了其他關於主名的詩歌:「耶穌大名,榮耀、有能,是我投靠、是我倚」(65首)。

我相信和受恩藉著主的名,必定極其享受主這寶貴人位的豐富。因此第一節開始於她對主的名所發出的珍賞、頌讚:「神啊,你名何等廣大泱漭!」(英文歌詞為Deep down into the depths of this Thy Name, My God)「祂對一切呼求祂的人是豐富的。」(羅十12下)藉著從深處轉向祂,運用我們的靈呼求祂的名,就如同插頭聯上了發電廠,屬天電力便源源不絕地流入我們裡面,又像接上了大水庫的水龍頭;不是我們有什麼,而是神這永不乾涸的源頭,其供應豐沛新鮮,始終不停歇。這位三一神已經將祂自己湧流出來,經過過程並終極完成為那靈。雖然祂的豐富是如此包羅萬有、追測不盡,向著一切呼求祂的人卻是何其親切、便利!向著我們,祂並非涓滴細流,僅僅聊勝於無,乃是澎湃洶湧、廣大泱漭的遼闊江河,取用不竭、綽綽有餘、應付不已!阿利路亞!正因對主的名有豐富的享受,我們就能說:「我今投身其中,心頂安然」。藉著享受祂的名而投靠祂的人位,取用祂的豐富,如同枝子生機聯結於樹,便將我們自己交出給祂,何等的穩妥、平安、安息!我們還需要其他的倚靠、其他的供應源頭嗎?不,「有你夠了,無論日有多長;有你夠了,無論夜有多暗。」

有時,我們真覺得日子無趣無望,尤其在痛苦艱難的時刻,彷彿度日如年。有時,我們就像在暗夜中,看不見週遭的一切,似乎黑暗在掌權,沒有亮光,不免心生憂懼驚恐。然而,神是我們真實的享受與排遣,也作了我們真正的安慰與盼望,使我們還有平安,還能喜樂。不是在於我們的處境如何,而是在乎我們是否有神的同在。無論日有多長、夜有多暗,有主就已經足夠!

第二節為倪柝聲弟兄所加,就著「有你夠了」繼續發揮,我相信這不僅描繪出和受恩的經歷,也抒發了他自己的心聲:「有你夠了,無論事多紛煩;有你夠了,無論境多寂寞;有你,我就已經能夠盡歡,有你,我就已經能夠唱歌。」事多紛煩與境多寂寞雖是兩個對比的情況,然而只要有主就都夠了,不僅足以應付,還能盡歡、唱歌。因為有主,因為在靈裡維持著與祂生機的聯結,所以即使事多紛煩,我們也不至於像馬大一樣思慮煩擾。也因著留在靈裡不斷絕與祂的交通,即使境多寂寞——處於無人陪伴、同情、或同心的境遇,亦不孤單,有主一路同行,安慰作伴。和受恩遠離家鄉、親友,來到異鄉傳道。當時與親友信件來往要半年以上,而天天所接觸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語言、食物、生活方式、人民……。雖然境多寂寞,然而,有主就夠了!在使徒行傳十六章,保羅和西拉因著趕出使女身上巫覡的靈而被其主人誣陷,被群眾攻擊,又遭官兵用棍打,最後被下在監裡,兩腳上了木狗。約在半夜,帶著傷的保羅和西拉卻禱告唱詩讚美神,眾囚犯也側耳聽他們,後來甚至禁卒全家信主得救。這正是一幅「有你夠了」的圖畫,有主就能夠盡歡,就能夠唱歌。當保羅被囚在羅馬監獄,已預備好要為主殉道時,他寫信給腓立比召會:「我的弟兄們,你們要在主裡喜樂」(腓三1)、「你們要在主裡常常喜樂,我再說,你們要喜樂」(四4)。他要他們喜樂,而他自己也還是因主喜樂:「即使我成為奠祭,澆奠在你們信心的祭物和供奉上,也是喜樂,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。」(二17)

1952年,倪柝聲弟兄因信仰而被捕入獄。在長達二十年的監禁之中,他無法讀經,亦無法公開禱告、唱詩,但從未離棄信仰,主也始終與他同在。晚年他飽受心臟病的折磨。1972年4月22日,他在寫給妻子大姊的信中說:「發病就很難過……但我維持自己的喜樂,請你放心。希望你自己也多保重一點,心中充滿喜樂。」同年5月30日最後的一封信中他說:「我病中心仍喜樂。」他就在這天晚間離世與主同在。哈三17~19上:「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,葡萄樹不結果,橄欖樹也不效力,田地不出糧食,圈中絕了羊,棚內也沒有牛;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;因救我的神喜樂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;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,又使我穩行在高處。」詩十六2:「我對耶和華說,你是我的主;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。」當我們回到靈裡,留在與祂的交通中,享受祂的分賜,被祂注入充滿,外面的環境、事務就不再能攪擾打岔我們。所有紛煩的事務、寂寞的境遇都是暫時的,都要過去,卻也都是我們經歷主的機會;我們若在這位加我們能力者的裡面,就凡事都能作。願主使我們全心渴慕祂,如同前面這許多信心的榜樣,無論何種境況都能專心倚靠並尋求祂,向祂讚美:「有你夠了!」「有你,我就已經能夠盡歡,有你,我就已經能夠唱歌。」

第一、二節讚美說「有你夠了」,那麼「你」是怎樣的一位呢?和受恩第二次來中國傳揚福音,雖無差會的供給,卻從一次次財物的缺乏中經歷了神信實、應時的供應;神對她何等主觀——不只是神,更是「我神」!所以第三節她說:「你是我神!全有!全足!全豐!你能為我創造我所缺乏;有你自己,在我回家途中,無論有何需要,都必無差。」當神揭示祂神聖的名稱,實際上就是啟示祂神聖的人位。神在創一1揭示祂為以羅欣,原意是大能者、強壯者,與神的創造有關。在二章神啟示為耶和華,意思是「我是那我是」,含示神是那自有永有者,指神與人的關係。在十四,神向亞伯拉罕啟示祂是至高的神、天地的主,主要與照顧祂子民的生存有關。十七1上:「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,耶和華向他顯現,對他說,我是全足的神。」全足的神,希伯來原文為El Shaddai,伊勒沙代。伊勒,意即大能者;沙代,意即胸部或乳房。乳房分泌乳汁,而乳汁是全豐全足的供應——有水、礦物質和多種養分,含有我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。所以「伊勒沙代」意為全豐全足的大能者。祂是恩典的源頭,用祂神聖所是的豐富供應祂所呼召的人,使他們能產生基督作後裔,以完成神的定旨。當亞伯拉罕憑他天然的己行事時,他忘了神是他全豐全足供應的源頭。所以神臨到亞伯拉罕,似乎這樣說,「你供應的源頭不是你天然的己;乃是我這全豐全足者,能供應你生活所需要的一切,以及你成就我永遠目的所需要的一切。我是源頭,你不是源頭。你不該靠自己或憑自己而活。你必須憑我作你供應的源頭而活。」(三《創世記生命讀經》四十七、四十八篇)

亞伯拉罕七十五歲出哈蘭,到了迦南地,神向他顯現說要把這地賜給他的後裔。但在迦南住了十年,他們夫婦膝下猶虛,於是就以肉體的力量產生後裔——亞伯拉罕娶夏甲為妾,生了以實瑪利。然而神從來不用人天然的方式、力量來成就祂的定旨,因此祂隱藏了十三年之久不向亞伯拉罕顯現;直到他九十九歲,年紀老邁,撒拉的月經也已停了。人的力量到了盡頭,正是經歷神作全豐全足供應的源頭之時。人若不認識、不承認自己的缺乏、有限、短缺,就難以經歷神是全有、全足、全豐。樹林中的百獸、千山上的牲畜、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,都是神的(詩五十10、12),祂還能稱無為有——叫亞伯拉罕老來得子。然而我們真正所缺乏的,還非外面物質的需要,如衣食、工作、兒女、住所等,而是基督——我們對祂的認識和經歷還是那樣貧窮和短缺!想想生活中的所經所歷,我們不得不承認,我們有各種的缺乏——缺乏清潔的心、正直的靈,對神的單純渴慕、無偽的信心、起初的愛、絕對順服,也缺乏對人的良善、寬容、尊重、謙卑,遇事也常無喜樂、忍耐、智慧、平安、節制、信實……有時甚至灰心絕望、下沉退後,但不知如何,在我們裡面卻有些微的滋養、安慰、鼓勵,使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又漸漸得著復甦。無他,正是我神——全有、全足、全豐的神,為我創造我所缺乏,使我無論有何需要都必無差。我們的神所給我們的種種境遇,在基督身體裡的各種供備,都為著我們的缺乏效力,為使我們轉向主,更多贏得基督!基督和祂一切所是所作乃是我們真實的需要!

「禍哉,那些下埃及求幫助的;他們仗賴馬匹,倚靠眾多的車輛,並倚靠極其強壯的馬兵,卻不仰望以色列的聖者,也不求問耶和華!……埃及人不過是人,並不是神;他們的馬不過是血肉,並不是靈;耶和華一伸手,那幫助人的必絆跌,那受幫助的也必仆倒,都一同滅亡。」(賽三一1,3)「耶和華說,禍哉,這些悖逆的兒女;他們設謀卻不由於我,結盟卻不由於我的靈,以致罪上加罪;他們起身下埃及去,並沒有求問我;要投奔於法老的保障,並投靠在埃及的蔭下;所以法老的保障必成為你們的羞辱,投靠在埃及的蔭下,必成為你們的羞愧。」(三十1~3)神要我們專心投靠祂,這是我們對祂的尊榮;若在祂以外另有所倚,就表示我們不相信祂是全有、全足、全豐,這是得罪神的。在跟隨主的道路上,我們所倚靠的不是人,而是神;神才是我們獨一的供應源頭。有了這位稱無為有的神,和受恩充滿信心地向神發出讚美:「有你自己,在我回家途中,無論有何需要,都必無差。」我們在地上不過是客旅,是寄居的(來十一13),所羨慕的乃是更美、屬天的家鄉(16)——新耶路撒冷,所以跟隨主的道路可說就是「回家途中」。我們真實的需要乃是經歷神生機的救恩,不僅重生,還要一直得更新、聖別、變化、模成,至終榮化。回家途中就是一步步經歷神生機的救恩,活出並作出新耶路撒冷的過程,至終成為新耶路撒冷!我們若時時操練運用我們的靈,生機地聯於神,我們也就真能經歷並見證:「無論有何需要,都必無差。」

第四節:「我的神啊,你在已過路上,曾用愛的神跡多方眷顧;故我敢再投入你的胸膛,因信心安,讚美你的道路。」我們當對神的手與神的心越過越有神聖的認識,祂多方眷顧,為我們主宰一切境遇,給我們各面供備,在在是愛的神跡,為使祂能將祂自己作到我們裡面。我們的一生應對主滿了主觀的啟示與經歷。這些經歷使我們一次次更認識神,更愛祂,對祂的信心更增長,也得以與祂更親密,更能認定並宣告——只要有主就夠了!神的道路乃是領祂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的道路,但要進入榮耀,得先經過與主同苦歷程。神知道我們當走的道路,雖然每個人不同,但神的眾子至終都要被帶進榮耀裡!「純潔的人,你以純潔待他;乖僻的人,你以彎曲待他。」(詩十八26,撒下二二27)在太十六主對門徒說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否認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,並跟從我。」憑著自己,我們無法否認己,我們需要「認識基督、並祂復活的大能、以及同祂受苦的交通,模成祂的死。」(腓三10)跟隨主的路是越走越窄、越高,新耶路撒冷也越來越近、越實際;而主對我們的要求也越來越多、越難,十字架的經歷越來越深刻,但祂的供應也越來越豐富全備。正因我的神在已過路上曾用種種愛的神跡多方眷顧,今天我們才能在面對主每一個要我們往前的要求時,還敢再投入祂的胸膛——不是憑我們自己而是與祂一同面對;注視祂而非這道路的艱辛,就使我們能因著信而心裡有安息,並讚美祂的道路——無論代價多高都為成就祂在我們身上的美意!「雖然這道路有時真可怕,雖然這代價常是非常大,但是神知道何者是我需,得著神的路永不能彎曲。」(詩歌270首)願主得著我們的一生能像和受恩一樣,對神滿了個人、主觀的享受與經歷,清心正直的跟隨祂直到路終,至終得著神作我們的賞賜!(完)寧怡穎


churchinmontereypark.org & 蒙特利公園市召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