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賞析

我已揀選主耶穌

« D438 »

賞析一

人是神所創造的器皿,為著能盛裝神。這器皿若是盛裝了神以外的人、事、物,都不能充足、淋漓盡致地達到這器皿被使用的目的。我們所以為好的、善的事,都不能叫我們得著滿足。在約翰福音四章,記載一個在敘加井的故事,那裡有一個撒瑪利亞婦人,不管她喝了幾千回井裡的水,還是叫她乾渴。這井是什麼呢?乃是指象徵物質享受和屬世娛樂的消遣。我們捫心自問就知道,這些東西的確不能成為我們的滿足——有了還想再有,喝了還要再渴。感謝主,我們已經揀選主耶穌,主耶穌頂替了世界。

神的仇敵撒但為了霸佔神所造的人,就藉著人墮落的性情,在情慾、宴樂、追求,甚至對食衣住行等生活所需的享受上,用宗教、文化、教育、工業、商業、娛樂等將人系統化起來,在地上形成一個反對神的世界系統。世界——這個屬撒但的系統全都臥在那惡者裡面(約壹五19)。我們知道世界已經被審判了,其命定就是「傾倒了」。比如一個決定關閉的銀行,我們不可能再存入巨款。照樣,這世界已被審判了,我們不應當再有任何的盼望。約壹二17:「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,正在過去;唯獨實行神旨意的,永遠長存。」

從另外一面來說,基督徒的信仰並不是禁慾主義,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,四大皆空。

倪柝聲弟兄幫助我們看見,藉著十字架,屬於世界的一切,都在死的判決之下。我們仍繼續活在世上,並使用世物,但我們不能用它們建立我們的前途,因為十字架粉碎了我們對它們的一切盼望。

倪弟兄更強的說到:「人以為使自身遠離他看為危險的地帶,就能解決世界的問題。但身體的離開並不產生屬靈的離開;反之亦然,身體與世界的接觸未必使靈被世界所擄。受世界屬靈的捆綁是屬靈眼瞎的結果,得拯救是我們眼睛得開的結果。無論我們外面與世界的接觸有多密切,只要我們真看見世界的性質,就從它的權勢得釋放。世界的基本特性是屬撒但的;它是與神為敵的。我們看見這點,就是得著拯救。」(摘自《倪柝聲文集第二輯39冊》P101)

求主真是憐憫我們,使我們看見我們雖然活在世界上,卻不被其霸佔;像大海的魚活在鹹水中,肉卻不被鹽所鹹。主耶穌,我們愛你,我們願意揀選你!

在第二節詩人說到,主耶穌是他喜樂的因由,甚至就是他的喜樂。我們的心思、情感和意志可能會因著環境受痛苦,但在我們的靈裡仍然會唱詩歌。甚至會因著愛主遭到同事、同學、家人的不諒解而受痛苦,但我們靈裡依然喜樂唱詩。因為我們知道祂是配得我們將香膏傾倒在祂身上的那一位。

美國有一位寡婦,信了耶穌。她有三個兒子,也都信了耶穌。祂把三個兒子全都奉獻給主,後來主感動大兒子前往非洲傳道;不久,就被非洲土著殺了。她知道後,就跪在神前,禱告讚美,她的兒子配為主殉道。接著,主又差她第二個兒子前往非洲傳道,也照樣死了。再差第三個,皆是如此死了。有一天她的親友問她說,「你將你的兒子都獻給主,去作救人的工作,現在他們都死了,你懊悔不懊悔?」她回答說,「我很懊悔,因為我沒有第四個兒子,可以奉獻給主。」她禱告說,「主啊,即使我將全世界都獻上,仍是覺得可羞。」(《石榴放蕊》265頁)這段故事實在很摸著人。主不一定會把這樣的環境量給我們,但屬靈的原則是一樣的。當我們面對許許多多人、事、物時,應當討祂的歡欣,像保羅一樣;他是在基督的面光裡饒恕人,是一個一直在意主心裡感覺的人。他也說我們不是討人的喜悅,乃是討神的喜悅。寫詩的人說:「有祂,我無別原因,也發喜樂聲音。」真是太好了,真是太豪邁了!

我們常有的喜樂,大多是因為平安順遂;反之,遇到苦難就叫我們受苦。但這裡說到,能發出喜樂聲音是因為「有祂」;並且沒有別的原因,不是環境的平安順遂,乃是「有祂」。我們應當天天、時時告訴主:「有你夠了;有你,我心就歡喜!」倪柝聲弟兄為主下監二十載,但他卻依然維持靈裡的喜樂。

第四節說到:「祂愛實在是難述,嘗到就會屈服;我已奉獻我一切,向祂我無要求,我心只求祂喜悅,怕祂心憂。」約壹三1:「你們看,父賜給我們的是何等的愛,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,我們也真是祂的兒女。」這是宇宙中最大的神跡,罪人竟成為神的兒女!難怪,新生鐸夫看見一幅耶穌釘十字架的畫,並且在畫的下面寫著:「我為你捨了性命,你為我捨何情?」他便大受感動,久立呆望不去。因為畫上所提的話,深深打動了他的心。結果,他奉獻他的一生為主使用。求主憐憫我們,再用祂的愛來困迫我們,向祂我無要求;我心只求祂喜悅,怕祂心憂。 陳順興2007/7/16

賞析二

寫唱這首詩歌的人,是一個不僅用上他的情感,也用上他的意志的人。「祂愛實在是充足」表明作者在情感一面享受了主,但「我已揀選主耶穌」就表明他的意志也隨後配合上,要跟隨主耶穌了。在聖經中,可見到這種例子。保羅說我們被主愛困迫,馬上就從情感一面轉入意志的運用。「原來基督的愛困迫我們,因我們斷定:一人既替眾人死,眾人就都死了;並且祂替眾人死,是叫那些活著的人,不再向自己活,乃向那替他們死而復活者活。」(林後五14~15)「不再向自己活」乃是用自己的意志所作的決定。

在太八19描述,有一個經學家進前來,對主說,夫子,你無論往哪裡去,我「都要跟從你」。這是意志的運用。在十九章那一個到耶穌跟前來的青年人,主耶穌告訴他說,你若想要完全,就要去變賣你的家業,分給窮人,就必有財寶在諸天之上,你還要來跟從我。結果他憂憂鬱郁地走了,因為他有很多產業。他不肯正確的使用他的意志來跟從主(太十九21~22);他的意志揀選的是產業,不是主。

十二使徒都是正確使用他們的意志來跟從主的人。當主一呼召,如彼得、安得烈,就「立刻撇下網」,跟從了祂(太四20)。雅各和約翰也沒有猶豫,「立刻撇下船和他們的父親」,跟從了祂(太四22)。又如馬太,坐在稅關上,當耶穌對他說,跟從我。他就起來,跟從了耶穌(太九9)。

我們能奉獻,能長久跟隨主,常不是心思已充滿了主,也不是情感得挑旺火熱愛主。那麼是什麼支持我們一路不變地跟主呢?答案是順服的意志——「我已揀選主耶穌」。不管對主有完全的認識或還沒有,不管現在是否對主有甜美的感覺享受,我就是天長地久揀選主,賴在主身上。

過去聽見年長聖徒分享說,若有人把我從召會趕出去,我就是不走;若是把我丟到很遠的地方去,我就是爬,也要爬回來。許多基督徒的失敗,不是他沒有認識基督,不是他在情感一面沒有享受基督,乃是他沒有在意志一面揀選基督。事實上當我們揀選基督,祂真的就要充盈我們,作我們的世界(一切)。那個結果也就是作者在副歌中那一再反覆的宣告:我心今正住在所有甘甜事物之源;耶穌,耶穌,祂乃是我滿足,是祂消除我的要求,平靜我的意願。

非常奇妙,一個得救有主生命的人,明明外面環境困難,艱辛備嘗,但最深處總覺安慰、放心、沒有問題,甚至還能覺得喜樂。在不快樂的時刻,深處還有快樂、喜樂,那就是重生基督徒的寫照。

詩四三4說,「我就到神的祭壇,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;神啊,我的神,我要彈琴讚美你。」詩人說,我們的神是最喜樂的神。所以我們可以「揀選祂作喜樂」,「常常喜樂」(腓四4,帖前五16),「在主裡喜樂」(腓三1),「大大喜樂」(門7)。本詩第二節說,「有祂,我心雖痛苦,依然會唱詩歌」,會唱詩歌的人,事實上已經站在喜樂湧泉(神自己)之上了。「痛苦」的蓋子是永遠壓制不了這湧泉的。不一會兒,喜樂之泉就要把我們衝到九霄雲外去。

「有祂,我無別原因,也發喜樂聲音」——這也真叫人莫名雀躍。筆者曾任職步兵排長,一日行在營舍旁,隨便哼哼詩歌。某阿兵哥擦身而過說:「排長,你是否有什麼喜事了?」我說:「沒有啊!」他說:「不然你怎麼笑意堆滿臉上?」我們信主的人,沒有別的原因,只要常聯於主,喜樂聲音就自然洋溢不止。

從冗長一百五十篇的詩篇結構上來看,詩人雖經患難、哭泣、棄絕、死亡,最後卻達到喜樂、歡欣、得勝與讚頌。事實上在一切「患難、哭泣、棄絕、死亡」土壤的裡面,已經蘊含著「喜樂、歡欣、得勝與讚頌」的種子。喜樂之花隨時隨處開滿人生的幽谷,乃是我們的定命。這是詩人們的經歷,也是主耶穌的經歷。當祂被棄絕,歎責頑固不悛的世代時,祂又歡樂起來——「就在那時,耶穌在聖靈裡歡騰,說,父啊,天地的主,我頌揚你,因為你將這些事,向智慧通達人藏起來,向嬰孩卻啟示出來。父啊,是的,因為在你眼中看為美的,本是如此。」(路十21)

「因我所有的歡欣,是在祂心」,這裡又摸到一個喜樂得以不斷的秘訣。我們「揀選祂作喜樂」之後,還要注意「主的心」。只要「主的心」沒有被我們得罪,「主的心」被我們安慰、顧到,主喜悅了,祂就要把祂的喜悅變成我們的歡欣。反之,若整個宇宙都被我們討好、打點了,但宇宙之主卻向我們變臉,我們將無歡欣可言。主的心不被斫傷,我們在主面前將有「滿足的喜樂」。「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;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;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。」(詩十六11)

聖經中說到未來令人鼓舞的光景或福分,少用希望,多見到的是「盼望」。例如:「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裡有盼望的人」(弗一12);「存在諸天之上的盼望」(西一5);「使你們靠聖靈的能力,充盈滿溢地有盼望」(羅十五13);「光照你們的心眼,使你們知道祂的呼召有何等盼望」(弗一18上);「一個身體和一位靈,正如你們蒙召,也是在一個盼望中蒙召的」(弗四4)。我想作者用「希望」一詞,原意應是指向「盼望」。「希望」常是在世俗的人中提及,在屬靈上我們用「盼望」。保羅就說:「基督在你們裡面成了榮耀的盼望」(西一27)。基督就是希望、盼望。只要世人也揀選主耶穌,他們就從希望轉入盼望。

作者是一位已揀選主耶穌的人,這位作盼望的主耶穌,所帶來的基業甚豐富,使他不住思量。在舊約詩篇裡詩人說:「耶和華是我的產業,是我杯中的分;……用繩量給我的地界,坐落在佳美之處;我的產業實在美好。」(詩十六5~6)告訴我們美好的產業不是別的,就是耶和華神自己。所以基督是盼望,而耶和華神是產業、基業。

另在別處,詩篇又言:「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,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,說,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;我要住在這裡,因為是我所願意的。我要豐厚地賜福與其中的糧,使其中的窮人飽得食物。」(詩一三二14~15)這裡耶和華神自己要豐厚地賜糧、賜食物給祂的居所,而祂居所的實際就是今日的召會。這給我們看見召會因著神的賜糧,將是我們得糧的所在。「祂賜基業甚豐富,使我不住思量」,也說出作者是一位過召會生活、多多享受屬天豐富的人。

我們需要盡情深入來過我們的召會生活。補充本詩歌717首說,「自從『過召會』,生活何美麗,預嘗那日;新耶路撒冷,新耶路撒冷,安息的滿足。」又說,「今日的召會就是那美地——流奶與蜜。盡情的享受,盡情的享受,豐盛的生命。」盡情的享受召會生活是我們的權利。

但這些豐盛都是從主來的。在作者的感覺裡,主是賜這一切豐盛基業的源頭(祂乃是所有甘甜事物之源)。所以接著作者發出他的宣告:「將它賜我的救主乃是我的至寶」。主是作者的至寶,也是我們的至寶,有主才有盼望,才有召會生活中享受的基業。到此,我們該作什麼?「得祂最好」!

我已揀選主耶穌,揀選祂作世界、喜樂、希望,這是作者一至三節的所作所感。但「主耶穌」對他仍極為客觀;雖是他經歷中的一些正面項目,但還不是一切。到第四節,作者進步了,經歷更深了——揀選「主耶穌」還不夠,乃是揀選祂作「我主」。祂不是大家口頭、不經意喊出來的主,乃是他個人所擁有的主,非常享受、主觀。

在1~3,作者曾用許多名詞描述主,但到最後,他說:「祂愛實在是難述」。主的豐富、祂的所是——包羅萬有——「難述」啊,並且「嘗到就會屈服」。「嘗到」說明主觀經歷主。揀選是意志的,嘗到是心裡的,從靈到整個魂。「嘗到」說出作者被主神聖的元素浸潤擴展,成為他極為受用的一種供應。這種嘗著的體驗不可能轉移,就像雅歌一章中書拉密女渴望的「親嘴」。「親嘴」的經歷是不可告人的,是絕沒有第三者存在的。主啊!我渴望許許多多與你「親嘴」的經歷。

召會生活不是一群在主外面嘻嘻嚷嚷跟隨的群眾。這一首詩歌最重要的鑰詞,就是「嘗到」,這等同於患血漏之婦人,得醫治時的那一摸。「看哪,有一個女人,患了十二年血漏,來到耶穌背後,摸祂的衣服穗子。」(太九20)沒有嘗到,跟隨主必然是悲情的;沒有嘗到,跟隨主是辛苦的,甚至是枉然的。在聖經中主曾責備一些似乎在跟隨他,卻完全在主心意之外的人——「我不認識他們」。「我從來不認識你們,你們這些行不法的人,離開我去吧。」(太七23)我們覺得我和主關係密切,必有賞賜;主卻說祂從來不認識我們,我們一點也沒有和祂發生正確的關係。哦!何等需要求主憐憫,好叫我們不徒勞空跑!

沒有嘗到,奉獻的動力是有限的,奉獻的層面是窄小的,奉獻的生活也是無法長久的。作者說「我已奉獻我一切」是在「嘗到」之後。一個嘗到的人才能全面奉獻。路加十五章浪子回頭事例中的大兒子,他對他的父親一直在「要求」的關係中。他羨慕小兒子回頭「嘗到」肥牛犢。豈不知他天天與父同在,千山的牛、萬山的羊都是父的,他可以隨處隨時在父面前享受不盡。一個嘗到的人,是一個「向祂我無要求」的人。

弟兄姊妹,你不來作一個「嘗到」的人,要到幾時?「我心只求祂喜悅,怕祂心憂」。最討主喜悅的人就是一個時時嘗著祂的人。「吃」是聖經中一個最大的字。主憂心的就是不「吃」祂的人。主說:「那吃我的人,也要因我活著。」(約六57)「你們要嘗嘗,便知道耶和華是美善的;投奔於祂的人有福了。」(詩三四8) 柯順清2008/4/14

賞析三

飲敘加水乾渴不停

享活水泉喜樂滿足

您是否有一首詩歌是在您無論經歷缺乏、喜樂、痛苦、懷疑或奉獻時都能摸著並撫慰您的心?您可能會想:「怎會有這樣的詩歌?既然痛苦,怎能喜樂呢?心存懷疑,怎能奉獻呢?」然而詩歌438首就是這樣一首甜美又安定人心的詩歌。

第一次接觸這首詩歌是大學時代,它的歌詞簡單易懂,旋律扣人心弦,唱著唱著心中便感覺無比滿足。人活在這物質世界中經常尋尋覓覓,卻不見得能得到滿足。奇妙的是,當我們一碰著主的愛,一嘗到祂的豐富,心中就會覺得:「我要的就是這個了!」然而詩人不僅停在「要」主,他在第一節便說出了他尋覓的結論:「我已揀選主耶穌,揀選祂『作世界』」!「要」主好像是需要時才取用一點,不需要時就忘記了;但是「作世界」就是以主為他生活的中心和所在!他認識主的愛真是充足,能滿足人大大小小的需要。事實上也真是如此,每當主向我們說話時,我們是不是常常覺得祂甜美的同在把我們裡面的需要、飢渴都弭平了呢?這是因為我們是主的器皿,只有主能充盈,特別是當我們有點成就,享受了一切所有,並在一切美好的環境中歡樂時,心中卻還是感覺乾渴尚未解除。任何東西都不足以解除這個乾渴,只有主!祂能藉著供應我們活水,解除我們深處的乾渴。詩人的形容甚是貼切:「敘加的水飲千井,渴仍不停。」

而副歌說:「耶穌,耶穌,我揀選主耶穌,我心今正住在所有甘甜事物之源;」每當心有猶疑時,「耶穌,耶穌,我揀選主耶穌……」我就這麼哼唱了起來!再呼求主的名,副歌就化作向主的禱告!這裡說到主不僅是詩人所有甘甜事物的源頭,更成為他的住處。怎能有這結果呢?是因為他一再的「揀選」主!主在馬太七章說,生命的道路是既窄又狹,找著的人也少。難道是因為不知道在哪裡嗎?其實我們從經歷中得知,我們並非不知道這條生命的道路,但關鍵是我們必須藉著一再的揀選主,站在祂這一邊,這樣才能一直走在這生命的道路上。也唯有一再的揀選主,我們才能經歷祂「消除我的要求,平靜我的意願」。

第二節說:「我已揀選主耶穌,揀選祂作喜樂;有祂,我心雖痛苦,依然會唱詩歌;有祂,我無別原因,也發喜樂聲音;因我所有的歡欣,是在祂心。」回想大三時,為了把福音傳給同學、為了主在學校能有出路、也為了新人能得餵養,我常利用下課時間傳福音、看望、辦校園福音聚會,沒想到同一年我的父親因病逝世。那時心中真是哀慟,只覺我的生活好像有個大黑洞,把我快樂的時光都吞噬了,難以喜樂。我哭到主面前,準備好好控訴祂一番,但主卻以祂的話回應我,以詩歌安慰我,醫治了我的痛苦。同時我因此主觀經歷到主耶穌不僅是喜樂的神,而且祂自己就是我的喜樂!當我返回學校上課,弟兄姊妹都很驚訝,因為我的憂傷痛苦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平安和喜樂!林後六10說:「似乎憂愁,卻常常喜樂;」這真是基督徒的最佳寫照,讚美主!我們和世人不同,也許外面有難處、環境,但因著主夠用的恩典和復活的生命,叫我們能常常發出喜樂的聲音。這豈不是我們最常經歷的神跡嗎?

啟示主賜基業豐富

揀選祂作喜樂希望

「我已揀選主耶穌,揀選祂作希望;祂賜基業甚豐富,使我不住思量;將它賜我的救主,乃是我的至寶;今天我心有催促:得祂最好。」第三節和第一節形成一個對比,第一節是詩人在世界中尋求滿足卻尋不著,第三節則是在基督裡以基督為他的盼望。我們是神國度的子民,雖生活在這世界上,卻不屬這世界。當我們還希冀從這世界得著什麼時,就會「渴仍不停」;但主若憐憫,開我們屬靈的眼睛,我們就能看見主所賜的基業是何等豐富,自然能歡喜揀選那上好。

主賜的基業是什麼呢?當然主會顧到我們生活上的需要,但真正豐富的基業還不在外面物質的範圍;這基業是三一神自己並祂所有的、所作成的、以及為了我們所要作的一切。三一神化身在包羅萬有的基督裡面,而這基督就是所分給眾聖徒的分,作我們的基業。一面來說,祂賜我們豐富的基業;另一面來說,祂自己就是我們豐富的產業。我們越探索祂、追求祂、享受祂,就越認識主是真正的至寶。世上最高級的豪宅、最高等的學位、最榮耀的名聲……一與主相比就都要失色!我們若心裡有聖靈的催促,千萬不可硬著心,因為地上的一切都要過去,得著主才是最好。

第四節:「我已揀選主耶穌,揀選祂作我主;祂愛實在是難述,嘗到就會屈服;我已奉獻我一切,向祂我無要求,我心只求祂喜悅,怕祂心憂。」「我主」一詞指明詩人認定主耶穌是他的主人,所有權已經轉移了!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奴僕,照著主人的面光來生活行事,一心只求主人的喜悅,向著主人一無要求,只怕祂心憂。主出重價把我們買回,我們理當事奉祂,但這還不能叫我們死心踏地的服事祂,真正能叫我們連人帶心的奉獻給祂的乃是神的愛!正如詩人所說,當我們一被神的愛摸著,就會屈服在祂的愛裡,因為神的愛是全勝的愛,叫我們能勝過所有人情、屬地捆綁,甘心把自己獻給祂!出5說,「我愛我的主人……不願意自由出去。」這正說明了我們與主的關係;因為愛我的主人,所以即使能選擇離去也不願離開。事實上,愛正是奴僕繼續服事的動機和必要條件。約壹四19:「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。」不是我們能多麼愛主,而是因為神先愛我們,將祂的愛注入我們裡面,並且在我們裡面產生出愛來,使我們能用這愛愛神,進而把自己奉獻給祂。

近日再唱這首詩歌又有另一面的領會:詩中一再出現「揀選」——揀選祂作世界、喜樂、希望,甚至作主人。我們常常以為是我們出了極大的代價來揀選主,殊不知其實是祂愛我們,先揀選了我們這班愚拙、軟弱的人成為祂的器皿。林前一說:「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,叫有智慧的羞愧;神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,叫那強壯的羞愧。」感謝主並不厭棄我們,把祂自己給了我們,又叫我們得著祂作生命,每時每刻作我們的享受,將來還要我們與祂一同作王!在申三十19摩西說:「我將生命與死亡,祝福與咒詛,陳明在你面前,所以你要揀選生命……」這何嘗不是主對我們所說的話呢?我們的主何等有耐心,正等我們自己情願,等我們揀選生命,親口說:「我揀選主耶穌……」詩人表達了主在他心目中的地位,唱出了對主愛的回應,以及宣告了對主的絕對,他能坦然的說:「我已揀選主耶穌!」我也要說:「我揀選主耶穌!」你,如何呢?(完) 林襄 2014.02.02

賞析四

這首詩說到揀選,開始於「揀選了主作世界」。這是個真實的奉獻。我們常是因為遭難,四圍無路,無可往前了,才求主來救我們;所以只好揀選主。若是如此,基督並不成為我們整個的世界。

第一節:「我已揀選主耶穌,揀選祂作世界;祂愛實在是充足,滿足我的一切;主,我是你的器皿,只有你能充盈;敘加的水飲千井,渴仍不停。」「揀選祂作世界」與「敘加的水」相對。「敘加的水」出自約翰福音四章,撒瑪利亞婦人在地上尋求各方的滿足,換過一個又一個的「丈夫」。乾渴的她來敘加井旁打水,事實上,她的生活正是這樣不斷打水的光景。這也正是我們的寫照。「敘加」第一個意思是「迷醉」,第二是「擔負」。我們之所以愛世界,願意去追求,是因覺得它太令人迷醉。然而,無論是迷醉於金錢、學問、娛樂或成就等等,所有我們所迷醉的,同時也成為我們的擔負。瘋狂的迷醉於金錢,就經歷金錢成為我們的重擔。無論迷醉於任何事,最後這事都會成為我們的重擔。這就是為什麼「敘加的水飲千井,渴仍不停」。當我們到敘加打水,這水還不夠應付我們更多的擔負就已蒸發乾掉,所以又要再來打水。「飲千井」的「千」,一面是次數,一面也是種類。一面來說我們是不停的喝,在人生中一飲再飲;一面也是一直在喝不同的水。人生就一直在敘加千井之中來回打轉——東找西找,拚命打水,但渴仍不停。敘加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。不要以為我們所追求的世界有多大,其實整個世界就在那口井裡,頂多不過天天換水。喝來喝去,都是一口井,最後就把我們吞下去。所以詩人因著遇見主,就定意:「主,我要重新揀選你來作我整個的世界。你來取代一切霸佔我的,成為我的世界。」

第一節是揀選祂作世界,第二節是揀選祂作喜樂,第三節是揀選祂作希望,最後一節則是揀選祂作我主。我們之所以揀選什麼東西作世界,是因我們認為它帶給我們喜樂、希望,最後它就成為我們的主,完全的佔有我們、霸佔我們,叫我們整個人生消耗殆盡。因此詩人要主成為他整個的世界;他要完整的主,不要零碎地來利用主。如此,基督就進一步成為他的喜樂、他的盼望。最後第四節是結論,講到奉獻。第一節詩人回顧過去,發現以前的人生都在敘加的井裡,過糊塗的日子。第二節講現今揀選主耶穌作世界,會面對非常多的外面損失、旁人的不解,甚至自己都會覺得相當不容易,所以說:「有祂我心雖痛苦,依然會唱詩歌。」

第三節說,「我已揀選主耶穌,揀選祂作希望」,這是詩人在仰望將來。表面看有損失,被人所不解,但他知道這樣的揀選會帶給他何等的盼望。「祂賜基業甚豐富」說出詩人認識主把「基業」賜給我們,而我們的盼望就是根據這基業。基業簡單來說,就是我們立業的基礎。承襲一個長者過世所留的基業是白白得來的,但不是叫我們白白花用。我們的救恩也是白白得的,但並非沒有價值——主已為我們付了重價。我們白白得了救恩後,不是要玩票、濫用。救恩是我們的主經過死而復活所給的遺產,要我們根據這基業再去經營、勞苦,再去生息、獲利,叫我們成為一個豐富的人。「使我不住思量」:一旦得著了基業,有心將其當作發展的根基,就會天天、不住的思量,帶進對基業的經營。「將它賜我的救主乃是我的至寶」:其實這個基業就是主自己。「今天我心有催促:得祂最好」:基業已經賜給我們,然後我們就要常常、鄭重地去思量;主所賜的神聖生命太寶貝,我們要使祂能在我們身上產生更多豐富的結果。因此有第四節——將一生奉獻給祂,接受祂作我的主,好叫我能豐豐富富地進入神的國。愛詩人整理


churchinmontereypark.org & 蒙特利公園市召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