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賞析

你這神的隱藏的愛

« D321 »

詩歌簡介

本詩的作者是特斯帖根(Gerhardt Tersteegen 一六九七——一七六九)。特斯帖根弟兄晚路德馬丁兩百多年,同為日耳曼人。他的雙親都很愛主,自幼將他獻給主。

他曾寫了一百多首詩歌,「你這神的隱藏的愛」為其中最美好的一首,是衛斯理約翰譯成英文,再由倪弟兄譯成中文。這是一首寫出聖徒一生屬靈經歷的詩歌,故難以文詞表達感覺。大意在一、二節說出愛的啟示(弗三章十八、十九節)並隱召,呼喚我們起來追求安息,但當前往追求時,才發覺「我志雖定,我情卻離,我欲向你,反而背你」的事實。第三節說出連我們能追求都是恩典,恩典叫主來吸引我們,但是「我雖追求,不能親近」,是因我們的心「流蕩不定」,四、五節說明流蕩的原因,心中有與主相爭的「東西」,且在「己」中滿佈「惡欲邪情」。因此「日下的東西」求主「割棄」,而「己」求祂「釘死」。至終達到如此地步「除你以外在凡事上,使我無求使我無望」,才是真正安息於神的時候了。

賞析一

本詩作者為18世紀德國著名的聖詩作家特斯提根(Gerhardt Tersteegen)。特斯提根小時身體不好,家境貧窮,雖然一心要為主傳道,但無法負擔讀神學院的費用,迫於環境,只好跟隨哥哥學做生意,雖然每天忙於工作,但心志仍不搖動,晚上的時間幾乎全部用來讀經、禱告、默想主的話。後來,為了能更多追求主,便從事織布帶的工作,如此一來,生活更簡單,接觸的人也少,使他能更專心與主交通。在他經歷了一段「黑暗時期」之後,他不再只注重個人與主的交通,也開始與幾位弟兄聚集,並和他們同工,出去傳揚福音。直到他感覺主的需要實在太大,為主工作實在太忙,就放棄了織帶子的工作,全心仰望主的供應。因著他是一個單純、清心,滿有生命和真理的人,在當時他作工的德國北部,甚至其他各國,都有許多人受到他的幫助。他一生寫了一百多首詩歌也成為後世的幫助,而「你這神的隱藏的愛」是最美好的一首,滿了靈感,滿了經歷,滿了真理,道盡一個愛主之人一生的經歷。約翰衛斯理(John Wesley)將其從德文譯成英文,倪弟兄再譯成中文。

(一)「你這神的隱藏的愛!長闊高深無人知悉,遠遠我見你的光彩,我就歎息望得安息,我心痛苦,不能安息,除非我心安息於你。」剛開始的經歷是遠遠看見了主,知道主實在是太好了,但是內心的感覺並非「喜樂」,竟是「歎息」、「痛苦」;因為看見了,還沒有得到。因此,心中渴望與主聯結;「除非我心安息於你」,否則仍不得安息。

(二)「你的聲音,仍然隱招我來負你甜美的軛;」當他進入內室得了安息時,隱約聽見主還要呼召他起來與主同工,但是他還是幼嫩的,雖然因著愛「幾乎前來應召,但是懼怕前途阻隔;」心中有催促要跟隨主,回頭想一想自己,再看一看環境,又覺得不容易。「我志雖定,我情卻離,我欲向你,反而背你。」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?說軟弱,又並非不愛主;似乎知道主的心意,但又逃避,不肯答應。

(三)但是我們要讚美主!祂的要求總是帶著供應。事實上祂對我們沒有要求,只有應許。主的呼召實在是極大的應許,祂並沒有要我們為祂作什麼,而是祂要在我們這些微小、不配的人身上作祂的工。並不是人自己努力追求,就能來達主所要求,而是經歷「全是恩典!」第一步就是主自己「吸引我心向你追求安息;」願你吸引我,我們就快跑追隨你。當他起來追求以後有什麼情形呢?「我雖追求,不能親近,流蕩的我無所憑倚;哦,要何時不再流蕩,所有腳蹤向你而往?」為著主撇下世界,應該從此住在主裡享受安息,但是雖然追求主,卻還不能親近主。世界回不去,主卻尋不著,這才發現自己是一個流蕩的人,無所憑倚。

(四)那些阻隔他親近主的是什麼?答案就在第四、五節。「日下有無什麼東西,與你相爭來分我心?」原來愛主以先,我們的心早已被許多人、事、物分割佔據,但主要我們全心全魂愛祂,因此,靠著主的憐憫,要一一被暴露、被對付,好叫心能完全歸主得安息,不再「拘泥」於這些事情。但是要割捨心中所愛談何容易?「呀,我求你把它割棄,讓你作王無人與競。」我雖借主的光照知道這些東西的存在,但我自己對付不掉,主呀!求你自己來對付,你叫萬事互相效力,也許是興起環境,把這些割棄,如果心中還有什麼與你爭競作王,我心就永不能得安息。

(五)「哦,我求你埋藏這己,使主(非我)從我而活!惡欲邪情釘死絕跡,不私留一寶貝罪惡。」攔阻的因素還有己、惡欲邪情、寶貝罪惡。世界對付了,己仍帶來難處,肉體仍然活動!因此己要埋藏,所有生活行動不再自己出主意,照自己的習慣、自己的觀念,不再是「我」活,而是主從更新的我、被主浸透的我活出來。並且照著靈而行,就不再滿足肉體的邪情私慾了。甚至「寶貝罪惡」(什麼東西是我所愛的,明知是罪惡,但過不多時仍要享受一下,才得滿足)都要對付,不為自己留下一個。求主給我們這樣的渴望:「除你之外,在凡事上,使我無求,使我無望!」

(六)「哦主,給我無上之助,救我脫離無用之慮。」需要主極大的恩力,才能堅固我們,一次一次把我們從那些為著自己的打算拯救出來。我們只要憑著信心,那些在自己裡的思慮都是無用之慮。「趕出己意離我心府,離我全人隱密之域。」每當己有什麼提議時,就要把它從我們的心中趕出去,保守我們的心單純;全人最隱密的地方,應該是「關鎖的園,禁閉的井」只為著主,是與主彼此享受、彼此交通的地方。這樣才能「作個順命的人,不斷稱頌,時常感恩。」

(七)「求你使我時刻離地,謙卑等候聽你吩咐。」現在已不再有不安的意志,不再有掙扎,只聽主的吩咐。「求你對我時常提起:『我是你愛、你命、你主。』」一心只愛主,活主,並順從主,經歷「來聽你聲,來覺你力,來嘗你愛,是我所期。」這是何等安適的人生!(完) 黃心潔2005/5/21

賞析二

你這神的隱藏的愛!長闊高深無人知悉,遠遠我見你的光彩,我就歎息望得安息;我心痛苦不能安息,除非我心安息於你。

本詩的作者是特斯帖根(Gerhardt Tersteegen 1697-1769),特斯帖根弟兄晚路德馬丁兩百多年,同為日耳曼人。他的作親都很愛主,自幼將他獻給主,盼作傳道。後卻為環境所迫,改做一個織帶子的工人,但他事主的心志並不受環境惡劣而搖動。他在每日完工之後,像克理威廉(William Carey)那樣,花時間去禱告、默想、寫作,並對那些有屬靈問題的人給予幫助。他雖是奧秘派,卻不偏重默想,把服事與默想調在一起,在生活中實行出來。

他曾寫了一百多首詩歌,「你這神的隱藏的愛」為其中最美好的一首,是衛斯理約翰譯成英文(請三前「詩歌時代背景簡介」第三時期),再由倪弟兄譯成中文,第一版「小群詩歌」已收載入。

這是一首寫出聖徒一生屬靈經歷的詩歌,故難以文詞表達感覺。大意在一、二節說出愛的啟示(弗三:18-19)並隱召,呼喚我們起來追求安息,但當前往追求時,才發覺「我志雖定,我情卻離,我欲向你,反而背你」的事實。第三節說出連我們能追求都是恩典,恩典叫主來吸引我們,但是「我雖追求,不能親近」,是因我們的心「流蕩不定」。四、五節說明流蕩的原因:心中有主相爭的「東西」,且在「己」中滿佈「惡欲邪情」。因此「日下的東西」求主「割棄」,而「己」求祂「釘死」。至終達到如此地步「除你以外在凡事上,使我無求使我無望」,才是真正安息於神的時候了。

(摘自台中市召會周訊第915期)

賞析三

唯有神是人真正的安息;人有了神,與神的關係正常、正確,人才會有真正的安息。人被造時是在神的樂園中,當時神是人的供應、享受、保護和一切,因此人有真正的安息。然而,當人有了自己的揀選,不照著神的吩咐,吃了善惡知識樹的果子,罪就進到人裡面。墮落的人與神的關係出了問題,就只能躲避神面;人因而失去安息。因著人的墮落,地受了咒詛,人要汗流滿面才得餬口;人也受罪的權勢奴役,不得自由;彼此間充滿爭競,沒有和平;敗壞的世界有種種的天災、人禍……人如何才能再有真正的安息?感謝主,藉著基督的救贖,使人能重新得著神作供應、享受、保護和一切,這是人真正的安息!然而,我們必須承認,許多時候我們仍沒有安息,不是神不給我們安息,而是我們與神出了問題。此詩說出一個羨慕得著安息的人尋求安息的過程和經歷,也可說是一個基督徒在主里長進的歷程。得著安息的秘訣在第五節末句:「除你之外,在凡事上,使我無求,使我無望!」

第一節說出羨慕得安息者的歎息。他認識基督是「你這神的隱藏的愛!長闊高深無人知悉」,然而他的光景卻是遠離神的,因此他沒有安息;他不是與主面對面,近距離地觀看主,他只能「遠遠我見你的光彩,我就歎息望得安息」。我們離主越遠,就越沒有安息。有時我們雖有正常的聚會、追求、甚至服事,但其實我們的心已經離主很遙遠,所以一直陷在自己裡面煩亂紛擾,但我們還可能對自己無安息的光景沒有感覺。詩人既發現自己正陷在這樣可憐的光景中,就開始轉向主,向祂呼求:「你這神的隱藏的愛!」神就是愛,然而人並不認識神這隱藏的愛,直到基督來顯明:「為義人死,是少有的;為仁人死,或者有敢作的;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,為我們死,神就在此將祂自己的愛向我們顯明瞭。」(羅五7~8)「神差祂的獨生子到世上來,使我們藉著祂得生並活著,在此神的愛就向我們顯明瞭。」(約壹四9)主對世間屬自己之人的愛乃是愛到底的愛(約十三1),並且祂的拯救對那些藉著祂來到神面前的人也是到底的拯救(來七25),所以儘管我們與神的距離已變得非常遙遠、非常生疏,我們還是可以再來轉向祂、呼求祂,借就近祂而從祂得著安息。詩人向主承認他的光景乃是「我心痛苦,不能安息」,並且他也知道唯一的解決之道乃是「除非我心安息於你」。

安息不是安逸,人即使身在平安順遂的環境中也不見得有安息。多少人在風平浪靜的海上仍然沒有安息;然而主耶穌在狂風巨浪的海上,在載浮載沉的小船尾,當門徒以為要喪命之際,祂卻能安睡(太八24~25,可四37~38,路八23~24)。這安息是聯於活的信心與實行父的旨意。太十一~30:「凡勞苦擔重擔的,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必使你們得安息。我心裡柔和謙卑,因此你們要負我的軛,且要跟我學,你們魂裡就必得安息;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」恢復本聖經二八節注2:「安息不僅是指從律法與宗教,或工作與責任的勞苦並重擔中得著釋放,也是指完全的平安和完滿的滿足。」二九節注1:「祂將自己完全降服於父的旨意,不為自己作什麼,也不盼望為自己得什麼。因此,無論環境如何,祂心裡都有安息;祂完全以父的旨意為滿足。」

負主的軛就是接受父的旨意。恢復本聖經太十一注4:「負主的軛、跟主學,就叫我們的魂得安息。這是裡面的安息,不是任何僅僅在本質上是外面的事物。」我們之所以沒有安息,常是因不肯順服主,不願來負主的軛。詩人在第一節轉向主望得安息,在第二節卻顯出他的為難:「你的聲音,仍然隱招我來負你甜美的軛;我雖幾乎前來應召,但是懼怕前途阻隔」。他考慮代價,對負主的軛有所猶豫遲疑。主有時對我們的呼召是非常清楚明確的,然而有時卻因著顧念我們的軟弱、對祂的「保持距離」,主便只有如這裡所說——「隱招」我們來負祂的軛,並且對我們應召的遲延是「仍然」隱招。對於仍在與祂摔跤、較勁的我們,主並不很厲害地向我們說什麼,而是在我們裡面很柔細地塗抹,給我們一點感覺,非常忍耐、俯就地要我們:「算了吧!」「放下吧!」「就別再堅持了!」這軛並非苦澀的,而是甜美的。我們卻三心二意,舉棋不定,幾乎前來答應主的呼召,卻又擔心害怕,一旦負了主的軛,會對自己有什麼妨礙,唯恐代價太高,前途將遭受什麼犧牲、為難、攔阻。在魂裡自己就起了爭執:「我志雖定,我情卻離,我欲向你,反而背你。」第二節結束在這樣的掙扎與矛盾裡。「我所願意的,我並不作;我所恨惡的,我倒去作。」(羅七15)「我肢體中另有個律,和我心思的律交戰,藉著那在我肢體中罪的律,把我擄去。」(23)我們豈是能憑自己順服主,負主的軛?離了祂,我們什麼也不能作!主的軛並非難負,祂的擔子亦非沉重,因為其實是祂在扛,重量乃是擔在祂身上;我們怎樣也不能憑著自己來負祂的軛,我們只能在祂裡面,藉著祂並憑著祂來負。感謝主,羅八2啟示出我們蒙拯救之路:「生命之靈的律,在基督耶穌裡已經釋放了我,使我脫離了罪與死的律。」每當我們在自己天然的心思裡考慮打算,我們就付不了代價,無法全心全力向著主;然而當我們操練靈,讓生命之靈的律在我們裡面運行,我們就能從自己的打算、借口、考量中得著釋放,讓主掌權。

我們怎能在我們自己的掙扎、保留中還願意來親近主呢?詩人在第三節說:「全是恩典!使你吸引我心向你追求安息」。當我們已習慣於流蕩、遠離神,當我們已多日不得安息,實是主的恩典,還不放棄我們,還願繼續來吸引我們的心向祂追求安息。然而我們若繼續頑梗悖逆,仍有保留、堅持,仍不願負主的軛,我們縱然來到主面前,卻因著我們與主之間有攔阻,有帕子遮蔽,結果卻是「我雖追求,不能親近」。本來主應是我們的憑倚,但詩人卻只能哀歎:「流蕩的我無所憑倚」!這是何等的可憐、悲哀!本來沒有神的失喪罪人在黑暗的權勢下是只能流蕩,無所憑倚;然而對於已得救重生成為神兒子的信徒,本該在神的家中享受基督作滿足,竟然還在外流蕩、無所憑倚、無安息!像路加十五章那個遠離父家,在外流浪的小兒子一樣,詩人終於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光景了:「哦,要何時不再流蕩,所有腳蹤向你而往?」當我們發現我們所保留、所堅持的,不過使我們連給豬吃的豆莢都沒有時,就是我們起來回父家,結束流蕩日子的時候了!求主得著我們「所有的」腳蹤(不是部分的)都向主而往!

有了前三節的經歷,因此到了第四節,詩人就願意敞開心讓主來光照,給主自由來對付:「日下有無什麼東西,與你相爭來分我心?呀,我求你把它割棄,讓你作王,無人與競。」傳一2恢復本注2:「一件事無論多麼美好、超絕、美妙、奇妙,只要是屬舊造的,那就是日光之下虛空的虛空的一部分。唯有那在諸天之上,不在『日光之下』的新造,不是虛空,乃是實際。」創世記中的雅各,出生時就是個抓奪者,長大後憑著自己的手腕抓奪長子名分,卻得躲避以掃的報復;為娶得心愛的拉結又受盡拉班的壓搾……他一直在抓奪,甚至在伯特利看見天梯的異象後,他的禱告也帶著和神「談交易」的味道。真的抓奪到他所要的,他就有安息嗎?其實,抓奪越多的人,就越沒有安息,反而是奉獻給主越多的人,越有自由,越有安息。晚年時的雅各被變化成以色列,生命成熟了,不再抓奪,只將祝福給人,這時他有真正的安息。

主不是只要我們的部分,祂乃是要我們的全部;祂要我們以全心、全魂、全心思並全力來愛祂,不容祂以外的任何人事物瓜分我們的心。我們與任何人事物的關係都應經過祂,並在祂裡面。我們的心應全部歸祂,完全被祂充滿佔有。我們乃該在祂的人位裡,以祂為源頭,憑著祂、藉著祂、在祂的愛裡愛我們所當愛的(如,父母、配偶、兒女……)。「在三本提字書裡說到七類愛者:(一)愛自己者;(二)愛錢財者(提後三2,提前六10);(三)愛宴樂者;(四)愛神者(4);(五)愛良善者(多一8);(六)愛丈夫者和(七)愛兒女者(多二4)。也有兩類不愛者:(一)不愛良善者和(二)不愛神者(3~4)。人無論是那一類的愛者,他的全心,甚至全人,都是擺在所愛的上面,被其霸佔並得著。」(提後三2恢復本注2)只要我們心裡有能與主相爭的東西,妨礙主在我們心裡登寶座、作王,我們的心就會受其「拘泥」,使我們無法撇下一切(甚至是撇下我們的配偶、兄弟姊妹、父母、兒女)來跟從主。在路加十八章,有個從小就遵守誡命的青年官來問主,他該作什麼,才可以承受永遠的生命。主對他說:「你還缺少一件: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,分給窮人,就必有財寶在諸天之上,你還要來跟從我。」(路十八22,太十九21,可十21)他聽見這話,就面顯愁容,憂憂鬱郁地走了,因他有很多產業;他的心受他的產業「拘泥」。而在路加十九章,當主對稅吏長撒該說今天要住在他家時,他歡歡喜喜地接待主,並對主說:「主啊,看哪,我把家業的一半給窮人,我若訛詐了誰,就還他四倍。」(路十九8)主就對他說:「今天救恩到了這家。」撒該並不受家業的捆綁霸佔,救恩臨到他家;他得著了主作他的安息。

主光照並割棄分心之物的結果乃是「我心才會不再拘泥,當它借你得了安息。」保羅不受卑賤、飢餓、缺乏的拘泥,所以能說:「無論在什麼景況,都可以知足。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富餘;或飽足、或飢餓、或富餘、或缺乏,在各事上,並在一切事上,我都學得秘訣。」(腓四11~12)即使被監禁有可能殉道,他也不受生死拘泥:「無論是生,是死,總叫基督在我身體上,現今也照常顯大,因為在我,活著就是基督,死了就有益處。」(一20~21)我們越完全交出給主,就越有完全的自由、釋放、超脫與安息。

叫我們無法得著安息的關鍵,還不在於外面的難處和環境,而是在於我們裡面的種種起伏。誰會叫我們如此翻騰呢?是我們那善於打算、慣於抓奪、習於憂慮、卻向神獨立的「己」。為什麼我們會考慮代價,難以立刻答應主的呼召來負祂甜美的軛呢?為什麼我們會趨向流蕩,心裡常有與主相爭之物,使我們常受捆綁、霸佔呢?都是因為我們的「己」!因著愛惜我們自己的魂生命,就唯恐自己遭受損失;流連於魂生命天然的享受,就不免對世界和世界上的事所提供之眼目的情慾、肉體的情慾、並今生的驕傲,仍有貪戀。我們之所以與主摔跤、掙扎、過不去,是因對「己」的肯定與寶愛——緊持於自己的感受、看法、意見、觀念、喜好、傾向、揀選……!我們跟主之間爭執的源頭不在於外面迷惑人的有形之物,乃在於隱藏在我們裡面時常抗拒聖靈的「肉體」、頑梗硬頸不肯死的「己」!正是對己的寶愛與堅持,使我們放不下、無法順服,因而與主之間產生距離與隔閡,使我們無法經歷主作我們的真安息!所以詩人在第五節說:「哦,我求你埋藏這己,使主(非我)從我而活!惡欲邪情釘死絕跡,不私留一寶貝罪惡。」所有的掙扎、不安,是因惡欲邪情在我裡面還有地位,我還私留著寶貝罪惡,也是因我仍憑著自己而活,還在憑自己揀選、抓奪。我需要經歷主釘死的功效,使我能憑祂復活的大能,經歷是主(非我)從我而活!我這屬肉體的人只配死與埋葬,對己的對付必須徹底、絕對:「惡欲邪情釘死絕跡,不私留一寶貝罪惡」。我們若認識肉體的邪惡、己的可惡,就知道這樣的對付一點也不會太過。在撒上十五章,神要掃羅去擊打亞瑪力人(表徵肉體——墮落的人),滅絕他們所有的。但掃羅和百姓卻憐惜亞瑪力人的王亞甲,也愛惜上好的羊、牛、肥畜、羊羔,並一切美物,不肯滅絕。「掃羅和百姓憐惜該滅絕之物中上好的,這描繪一個事實:在經歷上我們寶貝自己肉體、天然生命好的方面,不想加以毀滅。我們在神的恩典以外,不倚靠祂、信靠祂,無論作什麼,都是出於肉體的。肉體的每一面,無論是善或惡,都與恩典和神的君王職分對抗,使我們不能享受基督(三加三3,五2~4與注)。所以,我們必須恨惡肉體的每一面,在毀滅肉體的事上絕對。」(撒上十五9恢復本注1)因著掃羅的不順從,對神命令的輕忽,神便厭棄了他作王,將君王職分從他身上挪去。「我們若在對付肉體的事上不絕對,就會像掃羅那樣失去我們的君王職分。關於掃羅不順從的記載乃是警告,指明我們不該在神的國裡憑肉體作任何事。我們必須在凡事上,將我們的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釘十字架(加五24,羅八13),並且忠信的運用我們的靈跟隨主,祂就是住在我們靈裡,與我們是一的賜生命、終極完成的靈。」(23注2)

「因為你們若照肉體活著,必要死;但你們若靠著那靈治死身體的行為,必要活著。」(羅八13)不是我們自己能對付己、勝過肉體,所以在消極一面,詩人求主「埋藏己」,積極一面則是將我們的眼目和全心單一地專注於祂,望斷以及於祂——「除你之外,在凡事上,使我無求,使我無望!」我們若在凡事上除主之外再無其他所求所望,我們就與主之間完全和諧無間隔,己就沒有地位,肉體也不能攪擾,我們才有真正的安息!

對付己乃是一生的功課。不管我們曾有過怎樣的得勝經歷,我們還得承認,總是在不知不覺中,我們在主之外,又再有所求,再有所望,因此就又失去了安息。所以在第五節末了「除你之外,在凡事上,使我無求,使我無望」這樣清心的禱告後,詩人還有第六、七節的禱告。「哦主,給我無上之助,救我脫離無用之慮;趕出己意離我心府,離我全人隱密之域;使我作個順命的人,不斷稱頌,時常感恩。」(第六節)許多時候我們倚靠人,倚靠我們自己的本領,然而唯有主給我們的幫助是無可頂替和超越的;只有祂才是我們該專心投靠的。當我們的心偏離主、心思不置於靈時就很容易憂慮,詩人形容主的幫助是「無上」之助,而我們的憂慮是「無用」之慮。我們還需要主一再的對付、光照、煉淨,一層深過一層,將那仍隱藏在我全人隱密之域的己意趕出去,使它不能再妨礙我順服主。求主使我能成為順服祂每一要求、命令的人,無論何種景況,都能不住地讚美、凡事謝恩。「神要我們停下自己的作為,被基督所頂替,並且避免品嚐任何基督以外的東西。」我們若憑自己有所作為,就會失去安息;我們若品嚐任何基督以外的東西,也會失去安息。然而我們無法信靠自己抓住主的力量,我們需要主的吸引與恩手的扶托:「求你使我時刻離地,謙卑等候聽你吩咐;求你對我時常提起:『我是你愛、你命、你主』;來聽你聲,來覺你力,來嘗你愛,是我所期。」(第七節)

比較這首詩歌所描繪的心路歷程,詩人從第一節雖羨慕得著安息,卻只能歎息望得安息,到第二節幾乎答應主的呼召前來負主甜美的軛,第四節願意敞開心讓主來光照、除去與主相爭之物,第五節盼望己被徹底對付,除主外無所求無所望,乃至最後兩節充滿了對主的仰望、倚靠,可見他最後已知道經歷安息的秘訣。我們初得救時所經歷的安息是重擔卸釋給主而得的安息;開始愛主追求主後,我們開始經歷被那靈充滿而有的安息;進入事奉後,我們經歷與主同工、神旨意得成就的安息,爭戰得勝的安息,這是更深一層的安息。然而,我們還要經歷安息不只是在某種情況才有的,安息就是主在地上生活行動的複製翻版,安息就是基督這活的人位活在我們裡面並從我們活出來。「你們得救在於歸回安息;你們得力在於平靜信靠。」(賽三十15)安息乃是一個範圍——神聖奧秘的範圍,一個活的人位——主自己。我們若活在靈裡,留在神聖生命的交通中,如同枝子住在葡萄樹上,享受從樹而來一切的供應及肥甘;住留在神聖奧秘的範圍裡,以基督為我們的生命和人位而活,我們便得享安息。我們若以主作我們真安息日的安息,停下我們自己同我們的生活、工作和行動,並接受祂作我們的生命、我們的人位和我們的頂替,我們就能享受包羅萬有的基督那追測不盡的豐富;這樣我們就能經歷基督作復活的大能,使我們被變化,並在諸天之上翱翔,遠超每一屬地的阻撓。

願主得著我們,雖生活在充滿重擔、不安的地上,卻時刻離地,如鷹展翅上騰,謙卑仰望等候祂,要聽祂的吩咐,活在與祂不間斷的交通中,一直受祂的吸引及奪取,有祂時常的鼓勵與提醒,經歷祂是我們的愛、我們的生命、和我們的主。活在與主生機的聯結裡是何等的安息!(完)寧怡穎


churchinmontereypark.org & 蒙特利公園市召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