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篇 撇下一切為福音 書名:主恢復中成熟的帶領(卷一)

 

第六篇 撇下一切為福音

  講時: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

  講地:香港程家

  為著福音撇下一切

  教會在艱難時期所作的事,並所得的果效,比在平安時期更為超然特別。在環境艱難時,教會反而更好、更興旺。這是因為教會所得的生命,乃是主耶穌死而復活的超越生命,這生命在越艱困的環境中反而越堅韌。士每拿教會受逼迫,是表徵教會在羅馬帝國下受逼迫。歷史告訴我們,羅馬帝國逼迫的結果,基督徒的人數反而越發繁增。神從來不作一件事,是與自己的旨意相反的;照樣,神的生命也從不會違反它的律,屈服於逼迫之下的。神的旨意沒有要祂的教會免受逼迫,但卻應許教會是建造在主耶穌這磐石上,是陰間的門所不能勝過的。(太十六18。)所以福音是有大能的,因為主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,將不能朽壞的生命藉著福音彰顯出來了。(提後一10。)

  因這緣故,主就說,『人為我和福音,撇下…。』(可十29。)主不是單說為『我』而已,乃是把『我』和『福音』並在一起。沒有主耶穌的生命,福音的內容就是空洞的。福音就是傳揚主耶穌得勝、復活的生命;人若相信福音,就是相信那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,就有這生命在他裡面。主耶穌說這句話,乃是在少年財主的故事(17~22)之後;那少年財主憂憂愁愁的走了,以為主耶穌的要求太高,人真作不到。不要說那少年財主這樣想,就連門徒都這樣想,以為若是這樣,『誰能得救呢?』於是主回答說,『在人是不能,在神卻不然;因為神凡事都能。』(23~27。)這段話明白的向我們啟示,我們若不是為主,就不能為福音;而要為主、為福音,就得撇下一切。撇下一切是人作不到的,但我們因信得了主耶穌那復活的生命,我們就能作得到,並且是歡歡喜喜的作。

  主自己也是撇下一切的。在馬太十三章寶貝的比喻和尋珠的比喻中,主耶穌告訴門徒說,祂就是那人,為買國度這寶貝和教會這珠子,就變賣一切所有的。(44~46。)使徒保羅也說,主耶穌本來是富足的,卻為我們成了貧窮;叫我們因祂的貧窮,可以成為富足。(林後八9。)這是主的生命,這是主給我們的福音。今天我們傳主的福音,就也要像主那樣的撇下一切,好叫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。

  福音失去衝擊力的原因

  今天的福音失去了當初的衝擊力,原因乃是沒有奉獻一切。今天許多人說,我的時間、錢財、以及其他的一切都是主的。但一百人中,恐怕只有一、二個人心裡真的是這樣想,其餘的人只是嘴上說說,實際上一切還是自己的。就是因這緣故,今天福音的衝擊力完全沒有了。再者,今天許多人作基督徒是兼職的,他們不以基督徒為正業。這是顛倒的。保羅說得很清楚:『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;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,眾人就都死了;並且祂替眾人死,是叫那些活著的人,不再為自己活,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。』(林後五14~15。)基督已經為我們死而復活了,要我們不再為自己活,乃為主活。但今天有多少人是為主活?許多人名為基督徒,實際生活卻與世人差不多。世人追求名利、地位、學問,你是個基督徒,也是照樣追求。話說得好聽一點,你說你是為主追求;實在你還是以為作基督徒是兼職的。因著今天的基督徒缺少完全的奉獻,許多基督徒不以作基督徒為正業,所以福音就沒有能力。

  教會起初的時候,都是個個完全奉獻,並且同心合意的,所以福音大有能力。雖然起初的教會中有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假裝奉獻的事,但在神眼中仍是一個得勝的教會。因為有假冒,也有審判,聖靈在教會中仍能作管治的工作。所以福音能一直廣傳,繁增很快。耶路撒冷的教會起初因著逼迫,門徒四散;(徒八1;)但三十年後保羅到了耶路撒冷,那裡的信徒又添為幾萬人。(二一20。)在全中國,天主教從明朝起到如今有三百多年,人數還只有三百餘萬;更正教從馬禮遜起也有百餘年了,卻只有信徒四十八萬。比起當初,今天教會在神眼中可說是失敗的。今天福音失去了衝擊力,根本的原因,恐怕還是因為沒有當初信徒的撇下一切。教會本來該站在猶太人所該站的地位上,代表神百姓中的得勝者;如今猶太人已亡國二千五百六十五年了,而教會仍未得勝。原因乃是失去當初完全奉獻的實行。

  主耶穌在世盡職時,信祂的人都稱為門徒,沒有稱為醫生、商人、工人、教師的。等到教會建立起來,在教會中只有稱為基督徒,沒有稱為醫生、商人、工人、教師的。也許你說,路加不是醫生麼?是的,他是醫生,但卻是帶手作的。我讀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,我的印象是路加是保羅的同工,我沒有印象說他是醫生。保羅說,我們是基督的使者。(林後五20。)既是使者,就沒有另外的職業。但路加因為是照顧保羅的,所以保羅稱他為醫生路加。(西四14。)這不是指路加的職業,乃是指他是照顧保羅的。所以我們讀使徒行傳,只會清楚看見路加是保羅的同工,不會注意到他是醫生。他完全不帶醫生氣味。同樣的,你讀新約,不會有一個印象說,保羅是一個織帳棚的人,他乃是神所設立的使徒;你不會覺得保羅是帳棚家,他乃是神的工人。今天許多基督徒丟失了門徒的味道,頭腦裡所充滿的完全是商業思想,都在想怎樣賺人的錢。結果錢是賺來了,而見證也完了,福音的能力也失去了。

  今天我們要為著主的福音,就得學習把我們的職業摔掉。但這不是說要我們都不帶職業,許多人仍要帶手有職業;只是這職業必須叫我們有見證,叫我們能更為著主的教會,而且又能供給自己和別人的需用。最不榮耀神的,就是仰望人的愛心過於在神面前的信心。保羅織帳棚,乃是叫他更能作使徒,更能維持他使徒的職分。帶職業不是為著賺錢,乃是為著我們基督徒的職分。基督徒帶職業如果只為了賺錢,恐怕神的家要成為賣牛、羊、鴿子的地方,而不是萬國禱告的殿了。我們必須怕賺太多的錢財。

瓶口的軟木塞必須先打開,瓶中的寶貝才能釋放出來。我們越把物質的東西握得緊,越寶愛自己,福音就越受限制,主的生命就越出不去。要福音有衝擊力,就必須把我們的軟木塞拔去。

  以作基督徒為正業

  正當的基督徒該是完全奉獻的;作基督徒該是我們的正業,而不是帶手作的。怎麼作才是以基督徒為正業呢?首先就是要全心為主、為福音。基督徒就是 Christian ,希臘文是 Christianos ,意思就是依附基督的人,全心跟從基督的人。我們盼望大家都是全心為主、為福音的人。這樣大家興趣都相同,就是有什麼難處,也都能順利解決。

  其次,以基督徒為正業就是要有實際的奉獻。奉獻不能光是講說,乃是要有實際的行動。請你記得,五旬節有奉獻的事實,但沒有人講奉獻的道。我們只看見使徒傳耶穌基督為主,沒有說要奉獻;但結果信的人都凡物公用,變賣田產家業,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。(徒二44~45。)這是因為有福音的榜樣,使徒們都是撇下一切的,自然他們帶得救的人,雖然沒有聽到奉獻的道,也變成奉獻的人。我們都羨慕使徒們福音的能力,卻忽略了他們是撇下一切的。

  第三,要同心合意。如果大家都真的是全心為主、為福音,有什麼不能同心的呢?二人若不同心,豈能同行!(摩三3。)但是真要同心,並不是那麼簡單。我們知道,在腓立比的教會最叫保羅快慰,因為他們都同心合意為著福音的興旺;(腓一27;)但在他們中間仍然有難處,所以末了保羅還勸兩位帶頭的姊妹要同心。(四2。)可見他們也不是那麼同心。所以使徒行傳開頭有一百二十人同心合意禱告,而且禱告十天之久;你不要以為那是很簡單的事,那實在是難。所以主耶穌離世前就禱告,求父使我們合而為一。(約十七21。)使徒也勸我們,要竭力保守一。(弗四3~6。)福音的原則是五個趕一百,一百個就能趕一萬。(利二六8。)同心合意就有福音的衝擊力。其實真正奉獻的人才能同心合意,因為奉獻是把自己的心倒出來。因為財寶在那裡,心就在那裡。(太六21。)既是這樣的人,還會堅持什麼意見麼?所以真正奉獻的人,就會同心合意,傳福音自然就有能力。

  今天世界上主要有兩種制度,一種是民主,一種是共產。民主制度是保護私產的,人人都可以為自己積蓄錢財;而共產黨是實行凡物公用,大家都沒有私有的東西,大家都撇棄一切為國家。共產黨的作法好像基督徒所該有的情形,但他們沒有神的生命,所以要這樣實行並不容易。潘湯先生在他所寫的解經書中論到『民主制度與社會主義』(Democracy and Socialism),在解釋但以理書大人像的預表時,說到十趾的鐵、土:鐵是指極權,要硬化成為法西斯獨裁;土是指民主,要退化成為共產主義。所以泥是專一的指今天的共產黨。從路德以降,四百年來,關於這大人像的解釋,正統的教訓可以說都是以弟兄會為代表,他們都是解釋說,鐵是指獨裁,泥是指民主。但之前的解釋以為泥和鐵是調和而不連合,彼此互生,如蘭格(G. H. Lang)就以為專制生民主,民主生專制。民主的泥因軟弱,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就把權力集中於少數人或一人之手,結果就生出法西斯獨裁或共產專制;前者如法國大革命產生拿破侖,後者如俄羅斯由民主的不穩定演變成共產專制。潘湯是第一個解釋泥土是專指今日的共產主義的。共產主義主張凡物公用,這個主張是馬克思從使徒行傳中引用來的。如果有一天,必須由共產黨來教訓基督徒要凡物公用,要變賣一切,按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;這乃是叫基督徒羞恥的事。正當的基督徒是不為自己積蓄錢財的,乃是撇下一切,以作基督徒為正業的。

  在使徒行傳,先有十二使徒,後有一百二十人,再後有三千、五千人得救。這些後來得救的人都是學十二使徒的榜樣,自然而然的撇下一切。新人一得救,來在教會中,看見所有的人都是撇下一切跟從主的,他若跟眾人不一樣就不自然,或者就覺得自己是墮落往下(drop out)。所以要下一代撇下一切,就得我們今天先起首變賣一切。否則傳福音就只是拍拍人的肩膀,說幾句好話就是了。

  奉獻的原則

  關於奉獻的原則,在書信裡給我們看見,乃是要多者沒有餘,少者沒有缺。(林後八15。)自然這也是神許可有人有缺乏,好試驗富餘者的心,是否愛主、愛弟兄勝於愛瑪門。神試驗人是給人看見自己如何,並非試驗給神自己看,否則那就是把神降為與人同等。神所要的是我們這個人,不是要我們的什麼。奉獻主要的不是把我們所有的給神,乃是把我們自己,我們的心,都奉獻給神。這樣的奉獻才蒙神的悅納和祝福。

  愚昧的人總是想,錢是我自己賺來的。豈不知若不照著神的原則,就會碰著許多的難處。我們信徒活在地上,一切都該是仰望神的。若沒有神的憐憫,實在我們是無法過日子的。使徒告訴我們,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,乃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。(提前六17。)錢財是無定的,惟有坐在寶座上的神是永遠堅立的。不錯,我們也會遇到難處,但我們有主,祂能照顧到我們一切的需要。

  主耶穌告訴我們說,神能養活天上這麼多的飛鳥,當然神也能養活我們;在神眼中,我們比飛鳥貴重得多了。(太六26。)若不是父允許,就沒有一隻麻雀會掉落在地;我們是比麻雀貴重到一個地步,甚至我們頭上的每根頭髮,神都標過號了,就是第幾根掉落,也得有神的允許。(十29~31。)所以我們總要盡力奉獻,沒有餘剩。

  撇下一切,福音才有衝擊力

  在舊約,神對以色列人說,『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,全然送入倉庫,使我家有糧,以此試試我,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,傾福與你們,甚至無處可容。』(瑪三10。)我們把該奉獻給神的扣在自己家裡,自然看見神的教會貧窮;我們若把自己所有的握得牢牢的,怎能巴望神聽我們的禱告?今天香港有二百萬人,若按十人有一相信者,信徒就應有二十萬。只因我們把當納的十分之一扣住了,就使教會無法得著神在福音能力上的祝福。在歷史中,每當教會復興的時候,都有像五旬節時變賣一切、撇下一切來跟從主的人,例如達秘、劉教士(Miss Groves)、衛斯理(Wesley)、辛生鐸夫等等。他們都是自願貧窮,撇下所有跟從主的,就帶進了教會的大復興。

  在啟示錄六章,當主耶穌揭開七印的第一印時,就有一匹白馬跑出來,那騎在馬上的拿著弓。(1~2。)只說拿弓,表示沒有矢,矢已經射出去了。所以才說,他是勝了又要勝。這騎在白馬上的,乃是指主的福音。主升天得勝,就是矢射出去了,結果就是勝了又要勝。今天我們手中所有的就是矢,矢如果不射出,福音就無法繼續得勝。

  啟示錄二、三章的七個教會中,神祇稱讚一個非拉鐵非教會。非拉鐵非是在撒狄之後的恢復。撒狄按名是活的,其實是死的,沒有絲毫的能力。非拉鐵非卻有能力,所以是恢復。這能力是從那裡來的呢?教會歷史告訴我們,每一次的復興幾乎都是由奉獻帶進來的;每一次能力失去,成為撒狄,就是因為教會錢財積蓄太多。衛斯理約翰在未去世時曾說,『我替衛理會的人擔心;因為他們既誠實、又勤儉,將來就要變成世界上最有錢的人。』今天這話已經成為事實,各地衛理公會的人都是最有錢的人,但他們的見證也了了。不只衛理會,就是辛生鐸夫帶起的摩爾維亞大復興,達秘帶起的弟兄們運動,也是同樣的結果。一個基督徒必須完全由錢財出來,完全奉獻,才認識什麼是非拉鐵非;同時也要一直持續有奉獻,才不至於走回撒狄去。我們願意一直作非拉鐵非麼?

  作一個世人很簡單,只拜瑪門為神;作基督徒反而很麻煩,有可能拜二種神:一是瑪門,一是神。所以一個人如果要真正作一個基督徒,真正作一個奉獻的人,就必須脫離瑪門。(太六24。)

  黃弟兄說,寡婦奉獻兩個小錢,很容易再賺回。我要說,至少那時她有信心,否則要她拿出來奉獻,根本就不容易。如果不是倚靠神的信心真的很強,就還得在手中握得熱一點了,才敢丟進箱中。

  總之,撇下一切為著福音,乃是神今日的要求。盼望我們能跟得上神今日的要求,不降低神的要求,為著主,為著福音,拼上一切。


Copyright © Living Stream Ministry, Anaheim, Californi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