敞開的門 第二十四期(上) 書名:復刊敞開的門(卷二)、復刊復興報

 

教會的合一-一次同工談話聚會的記錄-

  最近,外面最重要的問題,恐怕是合一的問題。今天我們是要來看合一的道路到底是怎樣一回事,到底是怎麼走的。

  據我所知道的,在各地有四種不同的合一。我們作神兒女的人,就是要在這四條不同的合一的路裡尋找出一條來走。今天我們必須弄清楚,到底這四條裡面,有那一條是合乎神的旨意的,有那一條是合乎聖經的教訓的,有那一條是教會正常的道路,是我們應該走上去的,其餘的我們就得學習拒絕。我們看見有一條是出乎神的,就應該拒絕那些不是出乎神的。

  這四條路是什麼呢?第一就是羅馬教的合一,第二就是『屬靈』的合一,第三就是教會在地方上的合一,第四就是堂會主義的合一。我們一個一個來看。

  壹 羅馬教的合一

  使徒時候的教會都是地方的

  在使徒時候的教會,都是以地方來分的。我想,這件事是相當清楚的。羅馬的教會、哥林多的教會、以弗所的教會,或是腓立比的教會、老底嘉的教會、歌羅西的教會,都是以地方來分的。每一個地方的教會,都有他們自己獨立的行政。所以在聖經裡面,行傳十四章告訴我們,在每一個『教會』裡設立長老。(23。)提多書一章告訴我們,在每一個『城』裡設立長老。(5。)長老是為著教會的,教會是城的,所以是為著一個城裡的教會的。教會是以城為單位的。不然的話,一個城裡的長老就要管幾個教會,或者一個教會裡的長老就要管幾個城。所以城的範圍有多大,教會的範圍也有多大,長老管理的範圍也有多大,這是相當明顯的。

  當初的教會並沒有聯合大會。使徒的時候,聖經乃是承認『眾教會』存在於地上,並沒有把眾教會聯合成『一個教會。』有『眾教會』的存在,但是沒有把她們聯合作一個單數的教會。所以,保羅寫信給哥林多人說,『神的眾教會也是這樣。』(林前十一16,直譯。)今天我們看見神的兒女說起教會的時候,總是說神的『教會,』不說神的『眾教會。』在我們的腦子裡,總是把教會合作一個,所以說教會,不說眾教會。但是,在使徒的思想裡是一個一個的教會,所以說,『神的眾教會。』使徒沒有把地上的教會,聯合成功作一個教會;因為如果是那樣,『眾教會』這句話就不存在。你們記得林前十一章、十四章,都是說『眾教會,』『眾教會,』一直是說『眾教會。』就是說,神的眾教會在地上乃是地方的,沒有把地上所有的眾教會,統統聯合起來成功作一個教會。這是使徒時候的情形。

  演變的經過

  過後,使徒之後,教會起首有一點改變。因為自然而然,那些在大城裡的教會,起首有勢力。城一大,人就多,大城裡的教會,就比鄉村的小城的教會有勢力,好像要把那些鄉村的小城的教會吸收進來,把她們變作自己的衛星,自己變作中心,她們是附屬在自己旁邊的。這樣一來,就不只在教會的組織上有改變,並且在教會的行政上也有改變。本來在教會裡,都是一個教會有幾個長老。鄉村的教會,小城的教會,也都有她們自己的幾位長老。在使徒去世之後,當初的教會,就有一班人題出一種道理,就是:使徒現在已經去世了,所以使徒的權柄就交給長老,或者監督。監督,就代表使徒。這乃是一種的客氣。他們因為尊敬頭一班的使徒的緣故,所以不大好意思說誰是使徒。他們不敢用使徒的名字。

  後來他們又在大城裡面這麼多的長老中間,派一個長老作監督。本來長老都是監督,個個都是監督。長老是那一個人自己,監督是他的職分。後來,他們就在這麼多的長老裡面,揀選出一個來作監督。這一個監督就變作當地的長老之長,也變作那些衛星的教會裡的長老之長。

  這個演變是這樣來的。起頭是大城的教會,把小城的、鄉村的教會變作衛星,後來是大城教會裡面產生長老長,也作了衛星教會的長老長。這個就叫作監督。名字是聖經裡面一樣的名字,但不是聖經裡面的東西。在聖經裡面,長老就是監督。保羅把以弗所的長老請來的時候,對他們說,『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。』(徒二十17,28。)聖經的監督是多數的,長老也是多數的。今天他們是從這麼多的長老中抽出一個來作監督,只剩下一個是監督,其餘的只作長老,不作監督,他們監督的權柄沒有了。他們又把其餘小的地方連起來,給這一個監督來管,變作一個人管許多教會,於是就有地區的事情發生。

  這個發展還不停在這裡。那時羅馬帝國把整個世界打下來,就自然在許多教會裡面,羅馬城的教會變作非常的大。因為羅馬不只是大城,並且是帝國首都;全世界所有的人要見該撒,都要到羅馬來。本來一個監督管理許多地方,成功了地區的教會。今天羅馬城大起來說,『我們是首都,該撒住在我們中間。』結果,羅馬的教會裡的監督,不只管羅馬本地教會裡的長老,也管羅馬帝國區域裡的長老,變作帝國地區裡的長老之長,並且也變作各地區裡的監督之長。這就是教皇,就是這樣一個一個疊上來的。今天各公會裡『主教』的意思,就是監督的意思。眾監督中之長就是教皇。所以,誰都盼望到羅馬去作長老,誰都盼望到羅馬去作監督;因為一作羅馬的監督,他就變作全世界的監督,全世界的長老長。只要一作羅馬的監督,就變作教皇,代表基督。所以,一直演變到第四世紀,就完全演變成功了。那時候,世界上沒有聖經裡的『眾教會』了,都變作『一個教會。』全世界都變作一個教會。從那一天起,聖經裡面所說的『神的眾教會』沒有了,不題了;聖經裡面所說的『聖徒的眾教會』(林前十四34)也沒有了,不題了,聽不見了。就是變作一個羅馬的教會,全世界的眾教會都變作羅馬的分會,沒有地方的眾教會了。

  他們有沒有聖經的根據呢?他們就是根據於聖經所說的,神的兒女應該合而為一。他們以為主在地上只有一個教會,於是他們就合起來,成功作『一個教會。』但是,他們忘記了聖經裡面有『眾教會。』

  不敢破壞『合一』

  羅馬教成功之後,我們要注意一件事。我們知道,羅馬教充滿了異端,羅馬教充滿了偶像,羅馬教充滿了污穢、罪惡。為什麼緣故,一千一百年之久,教會裡面都沒有弟兄,都沒有姊妹起來呢?難道都沒有弟兄,都沒有姊妹看見這些異端?難道都沒有弟兄,都沒有姊妹看見這些偶像麼?難道都沒有弟兄,都沒有姊妹看見這些污穢的罪麼?

  從第四世紀以後,一千一百年之久,的的確確有人看見這些異端、這些偶像、這些污穢的罪,但是沒有弟兄敢對付;因為一對付,馬上就破壞『合一。』教會如果是合一的,如果我們對付偶像,教會就分裂。他們覺得偶像的罪是大的,而破壞教會合一的罪是更大。所以,寧可我自己拒絕,我自己不作,但是不要說出來;如果說,恐怕破壞合一。他們知道異端,他們知道偶像;他們也恨異端,他們也恨偶像;但是他們更恨破壞合一。所以,他們對於異端、偶像,不過是自己逃避而已,不敢用任何的話、任何的講台、任何的行動來破壞合一。所以,一千一百年之久,他們都不動,一直在那裡保守教會的合一。

  一直到路德馬丁改教的時候,路德還沒有意思另外設立教會。他還是以為,如果設立教會,這是大罪。所以,路德起頭的時候,是盼望改良羅馬教,沒有意思設立新教。後來,乃是歷史逼到設立教會的地步來。事實上,路德乃是盼望改良羅馬教而已,他不是要設立新的教會。

  所以,在這裡,我們看見一件事:羅馬教乃是相信全地教會的合一。羅馬教乃是相信全地應該只有一個教會。所以,在羅馬教歷史這麼多年中間,神的兒女根本忘記了在聖經裡面有『眾』字的教會,他們只要單數的教會。所以,連路德起來的時候,路德所看見的,也是地上合一的教會,並沒有看見神在聖經裡有眾教會。所以,他們所要求的合一,乃是教會在地上成功作一個教會,教會是國際性的,是世界性的,是普遍性的。這個教會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是羅馬教會。在上海也是羅馬教會,到莫斯科去也是羅馬教會,到倫敦去也是羅馬教會,到柏林去也是羅馬教會,不管在那裡都是羅馬教會。羅馬教會稱她自己的時候,不說羅馬教會,她正規的名字是稱她自己作公教、大同教。羅馬教是我們稱她的,因我們知道她是從羅馬出來的。為著什麼她自稱作大同教呢?意思說我們是統一的、大同的,誰都在裡面。在中國是稱作公教。事實上這個辭在拉丁文裡的意思是大同,不分彼此,不分地區,無論什麼地方都是一個。在英國也是一個,在日本也是一個,在蘇聯也是一個,只要是從羅馬教出來的,都稱作大同教會。所以結果只有『一個教會』在地上。

  所以今天我們在神面前必須注意,好好的在神面前讀聖經,好好的來看:到底教會在地上是不是一個教會。如果是一個教會,我們要說地方教會是錯的,連在更正教裡這麼多的公會都得承認自己是錯的。如果教會只有一個,我們必須回到羅馬教去,我們不回去就有錯。所以,我們必須讀聖經,看到底有沒有錯。

  我知道,有好些個更正教的朋友,他們說,教會在地上是一個。他們說,我們在各地方的眾教會是錯的,教會總是一個。請你們記得,他們的這句話,就是定他們自己為罪。教會如果是一個,就任何的公會都沒有存在的理由。教會如果是一個,不管是在任何地方:以人數來說,他們(羅馬教)是最多;以歷史來說,他們是最久;以組織來說,他們是一個。如果是一個教會,如果神的教會、基督的教會是成功作一個單數的教會,我們說必須回到羅馬教去,那才是對的,那才是合乎聖經的教訓的。但是,聖經並沒有這樣教訓。

  前一個世紀,和達秘同一個時候的,有一個英國牧師名叫紐曼(J.H.Newman),是非常有名的;在十九世紀之中,他不只是虔誠而已,以思想來說,也是思想好極的人,書也寫得很多,算作安立甘會裡面最有名的一個。『柔愛之光』那首詩就是他寫的。他相信世界上只有一個教會,所以他就在安立甘會裡發動一個運動:回到羅馬教去。自然,他不成功;因為啟示錄二章、三章清楚的給我們看見,撒狄是不能回到推雅推喇去的。他以為教會是一個的,所以合乎邏輯的行為,就是從安立甘會出來加入羅馬教。他從作教友起被接納,一直升到英國的紅衣主教。你們知道,紅衣主教是教皇底下的第一個階級。不只是主教,是紅衣主教,在英國只有一個,是大地區的主教。教皇死了,就是從幾十個紅衣主教之中選一個作教皇。許多人為著紐曼可惜。但是我讀他的書,我覺得這個人頭尾還對得起來。我不說他對,但是他的行為和他的道理是對得起來的。他相信教會是一個,他就回到羅馬教去。你不能相信教會是一個,而你這個人在公會裡。你不能承認教會是一個,而又是安立甘會裡的一個牧師,或者是長老會裡的一個長老。紐曼還是徹底的、不衝突的,他自己上文和下文還對得起來。許多公會裡的人還趕不上這一個。

  聖經是說『神的眾教會』

  我們看聖經裡面有沒有說,只有一個教會在地上?沒有。我們在聖經裡面,所看見的,神在地上所設立的教會,像我剛才所說的,乃是眾教會,一個地方一個教會。我們在這裡要注意在神面前看一件要緊的事,就是聖經裡面這些地方的眾教會,神從來沒有把她們聯合起來成功作一個教會。

  有什麼憑據呢?有。我們從兩三方面來看:第一,我們都知道,猶太國被羅馬亡國之後,羅馬就把猶太國變作猶太省,不再是國了。在猶太那一個地區,那一個省裡面,有好些個教會,一個地方一個教會。但是在聖經裡面記載猶太地的眾教會的時候,並沒有說猶太的教會。在使徒行傳裡面記載猶太地的眾教會的時候,乃是說猶太的『眾教會。』(九31,直譯。)你看見麼?這個『眾』字很厲害。雖然都在一個省之內,但是並沒有省教會。如果有省教會,它就應該寫猶太的教會,不應該寫猶太的眾教會。既然是寫猶太的眾教會,就表示有那麼多個,是一個一個的,並沒有把那麼多個聯合起來,變作聯合會,變作在猶太的教會。這裡並沒有聯合會這個東西。

  第二,你們再看另外的地方,像加拉太。你們知道,加拉太不是一個城,加拉太也是一個省的名字。在聖經裡面說到加拉太的時候,也沒有說加拉太的『教會,』也是說加拉太的『眾教會;』(林前十六1;)不是單數的,是多數的。這是給我們看見,並沒有在加拉太的裡面,把若干的教會聯合起來成功作一個教會;乃是眾教會。

  第三,我們再看,在那個時候,有一個省最大,就是亞西亞。你們看見重要的教會都在亞西亞:以弗所在亞西亞,歌羅西在亞西亞,老底嘉在亞西亞。我們不要因為聖經裡面說老底嘉不行的緣故,就以為她不好。其實,起頭的時候,老底嘉是很好的,是一個很大的地方。在亞西亞有這麼多個教會,但是並沒有聯合作亞西亞的教會,以亞西亞來稱為教會;乃是說亞西亞的『七個教會。』(啟一4,參林前十六19。)所以,我們看見,聯合會在聖經裡面是沒有的。省的眾教會沒有聯合,全世界的眾教會也沒有聯合。聖經裡面沒有說,每一省聯合一會,每一國聯合一會,每一洲聯合一會,來一個大會。聖經裡面沒有這個東西。眾教會在全世界並沒有合成功作一個教會的事。使徒行傳裡面根本沒有題起這件事。

  另一面,保羅在書信裡面,稱到教會的時候怎麼說?像哥林多前書裡面題起:『聖徒的眾教會,』『神的眾教會,』並不是一個教會,乃是眾教會。凡一切的聖徒在裡面所成功的教會,不是成功作聖徒的教會,乃是成功作聖徒的眾教會。這裡三個五個弟兄成功作一個教會,那裡三個五個弟兄成功作一個教會,所以說是聖徒的眾教會。聖經裡面根本沒有神的『教會』這個名字在地上。聖經裡面也根本沒有聖徒的『教會』這個名字在地上。聖經裡面所說的,乃是聖徒的眾教會,神的眾教會。所以明顯神沒有意思把眾教會合成功作一個教會。

  神要作一件事,必定是先要作兩件事:道理要講給我們聽,事情要使徒作出來。但是對於眾教會聯合這件事,道理我們沒有聽見。你們原諒我說,我聖經讀了多遍,我沒有看見在聖經裡有道理說,在地上是只有一個教會。我也沒有看見使徒作這一件事情。主要使徒們完全順服,不要他們自己主張,自己作事。使徒們所有的事都是順服著主作的,所以他們能作使徒。如果他們是自己主張,自己作事,神不承認他們所作的是神作的。因為中間有距離。神是要求他們完全的順服,絕對的奉獻,神才能承認他們所作的就是神作的。他們沒有在地上把眾教會聯合成功作一個教會。所以今天我們沒有使徒的榜樣,也沒有聖經的教訓。

  如果神需要在地上把眾教會聯合成功作大的教會,怎麼在彼得、雅各、約翰、保羅那樣的人手裡沒有聯合起來,而留給三四百年之後的教皇去作?我告訴你們,我相信彼得、保羅的榜樣,不相信教皇的榜樣;我相信彼得、保羅所作的事,不相信教皇所作的事。我們相信這些絕對的使徒,我們不相信那些的教皇。我們絕對不能跟從他們。所以我說,我不相信中華基督教會就是這個緣故。教會是地方的。只有中華基督的『眾教會,』沒有中華基督的『教會。』弟兄們,你們看見這個分別麼?只有中華的眾教會,沒有中華的教會;乃是上海一個,天津一個,全中國也許有八千個、九千個教會。要成功作一個中華的教會,根本不可能。

  所以,我們在這裡看見一件事,聖經裡面絕對沒有命令,也沒有榜樣說,這麼多神的眾教會在地上合成功作一個有組織、有形式的教會。而在聖經裡所有的榜樣,所有的教訓,都是:教會是地方的、多數的。

  所以我尋求神的時候,我不能加入羅馬教。我看見那是世界的東西,全世界的眾教會合成功作一個教會;而在那教會裡,教皇像皇帝一樣,紅衣主教像各國的王一樣。他們和世界的組織一樣,我們沒有法子和他們聯合。所以,我們和各地的弟兄姊妹講合一的時候,我們要告訴他們,我們的合一不是羅馬教的合一。今天地上有一個合一,就是羅馬教的合一。這不行,這不是出乎神的。在歷史裡,我們看見這是人作的事,不是神叫我們作的。

  貳 『屬靈』的合一

  今天還有第二種的合一,在全世界都有,他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『屬靈』的合一。什麼叫作屬靈的合一?到底這個屬靈的合一是從什麼地方來的?

  國教

  羅馬教在已往的時候成功作羅馬帝國的國教。國教的意思是很有趣的,就是這個教是國的宗教,我們這個國,我們的王,或者我們的皇帝,定規我們相信這個教。所以,換一句話說,你這個人生下來要作我的百姓,你就得入我的教。一個人是羅馬人,就是入羅馬教的。或者就是你沒有國籍,也沒有教籍;或者你生下來是這個國裡的人,你就是信這個教的人。你願意也好,你不願意也好,就是信這個教。這不是你定規的,是皇帝定規的。你要吃我這碗飯,就得信我這個教。

  所以,換一句話說,羅馬國接受了羅馬教作為國教之後,在從前是悔改重生而受洗的有多少人,才有多少教友;在現在是羅馬國有多少人口,就有多少教友。所以,入教怎樣入呢?不必入教,只要你在這個國裡,父親是羅馬人,你就有資格作羅馬教的教友,不必重生。我父親是中國人,我是我父親所生的,我不必入中國國籍就是中國人。在羅馬教裡也是這樣,你一生下來就是羅馬教的教友。從肉身生的,就可以是神的兒女。這樣就把約翰一章的話完全掉過來:不必從神生,不必接受主耶穌;乃是從血氣生的,從情慾生的,從人意生的-只要你是羅馬人,就是羅馬教的教友。這是羅馬教。

  更正教起初也是國教

  後來更正教起來的時候,起頭路德還是盼望在羅馬教裡改良,並沒有盼望設立新的教會。設立新教,不單出自宗教的原因,更是出自政治的原因。因為羅馬教皇統治全世界,連皇帝也怕他。教皇的意思是:皇帝管人的身體,我管人的靈魂。我的身體是你管,你的靈魂是我管。該撒是最大的帝國主義者,但對教皇沒有辦法,教皇管他。教皇把天國的門一關,誰都不能進去,皇帝也不能進去。他是管整個世界。所以,各國的王也都非常恐懼,他們作王,在他們之上還有一個人管他們;他們作王,在他們之上還有一個人作他們的王。教皇是作全世界的太上皇。

  所以,路德出來改教的時候,這些王就覺得:在這裡我們有一條路走,索性把我們的教會從羅馬教分出來;我們的靈魂不給他管,自己來管;我們是另外的教會,不受教皇的管轄。因為不然的話,有的事情,王出的命令教皇可以改變。教皇只要另外出一個佈告,百姓不敢不聽。因為不聽教皇,靈魂要下地獄去。所以,路德起來的時候,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。路德傳的道是要叫人因信稱義,到神面前去。但是旁邊有許多王、許多王子都在那裡等著:你去作,我們用武力幫助你。後來果然教皇用武力去捉那些改教的人,這些王就趁機出兵去打,打得很厲害。所以後來不只道理離開羅馬教,教會也離開羅馬教。結果怎樣呢?路德所提倡的,在德國變作德國的教會,在荷蘭變作荷蘭的教會,在英國變作英國的教會。本來羅馬是全世界的帝國,非常大的。德國、荷國、英國不過是一個小單位;現在德國有路德會,荷國有更正會,英國有安立甘會,這也是國家的,不過是小了一點而已。

  現今,從英國人生的,就是安立甘會的教友。人從母腹裡一生出來,就是安立甘會的教友。所以,為什麼有嬰孩受洗?因為必須把他報到教會裡去。因為他是英國人,就自然是安立甘教會裡的人。不必相信,只要問他報了戶口沒有;報了戶口,就是教友。人一生下來就能夠作英國人,人一生下來也就可以作基督徒。所以後來那些私立的教會要起來的時候,必須先脫離安立甘會。這些私立教會的名字就叫作『異議者』(Dissenters),意思就是和國立的教會是有『異議』的。他們本來是在國立的教會裡面,現在要出來,就得先脫離這個,才能加入那個。我要加入衛理公會,我就必須先脫離安立甘會。他們是題異議的人,不然的話,他們不能出來。

  產生了有形無形的道理

  到這裡,就有一個問題發生。從羅馬教一直到更正教,都是國家的教會,在裡面自然而然就產生許多未得救的人。你不能一生下來就得救。如果一生下來就得救,我們只要把基督教改作中國的國教,就所有的中國人都是基督徒了;不必重生也是基督徒了。但是,這是不能的。人生下來是一件事,人重生又是一件事。他們這樣作,結果就叫所有的國教裡充滿了未得救的人。感謝神,也有很多得救的。但是未得救的人,不管你用什麼教育、什麼環境,還是未得救。

  在這裡有一個問題發生,就是安立甘會是不是教會?安立甘如果是一個教會,在教會裡怎麼能夠有不信的人?這件事真有些奇怪!在教會裡有不信的人,並且不信的人很多,這怎麼辦?於是就產生出一個道理來:教會分兩種,一種是看得見的,一種是看不見的。教會有兩個,一個是有形的教會,一個是無形的教會。聖經裡所說的教會是看不見的,是屬靈的。現在我們的這個教會是有形的。在有形的教會裡有假的,在屬靈的教會裡都是真的。弟兄們,你們要知道所有的道理都是有來源的。屬靈的教會,有形和無形的教會的道理,就是這麼來的。人拉了這麼多假的來,當然有形的不可靠。人把英國人一網打盡,自然『好魚』也有,『壞魚』也有。這是錯誤的。聖經裡的教訓,乃是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基督是教會的元首,只有信的人在一起,才是教會。怎麼能有不信的人在裡面?現在不信的人充滿了教會,就只好產生出一個道理來,說教會是分為有形與無形二種的。有形的不可靠,無形的才是真的。這道理不要產生,也得產生了。這個道理必須來。不來,一天都過不去。弟兄們!你們看見麼?這個道理是必須出來的。到了一個地步,有形的教會馬馬虎虎,裡面什麼都有。他們不能不產生出這樣的道理來。

  他們就引了一段聖經:主撒種之後,撒但也來撒種。然後說今天主不要他們把稗子拔掉,『要容這兩樣一齊長。』(太十三24,30。)他們說,看不見的、屬靈的教會,是重生的,那裡面一個假的也沒有。在看得見的教會裡面是有稗子的,你不要把稗子拔掉。有許多弟兄姊妹,看見這一段聖經,就以為他們是對的,教會有有形和無形之別。但是他們沒有看見這個錯誤並不能用有形和無形來遮掩,這乃是因為他們把教會包括得太大了。主耶穌所說的麥子和稗子一齊長,是長在世界裡,(十三38,)不是長在教會裡!今天乃是他們把教會擴充到世界那麼大,當然稗子也在裡面,他們也就只好把聖經裡的教會,解釋為有形和無形的了。安立甘會是太大了,但聖經裡的教會只有屬靈的、重生的人在裡面。

  啟示錄二章、三章,說到教會在地上的情形是如何?乃是七個金燈台。金燈台是什麼?乃是光照出來的地方。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說,你們的光要照在人前。(太五16。)我告訴你們,光照著而人看不見,有什麼用?今天晚上,如果光是有光的,你能夠作人;如果光是看不見的光,你怎麼作?在這裡竟然有一個看不見的光!那真是笑話,大笑話。那裡來一個看不見的光?並且光要有光,總得有形,不能無形。無形的光是欺騙人的話。教會在地上是要叫人看見。聖經沒有意思叫教會作看不見的光。今天他們所說的教會,不只是把燈擺在斗底下,乃是把燈擺在燈台上而發出無形的光來!並且主耶穌對我們說的話是夠清楚的,祂說,你們乃是像一座城造在山上,是不能隱藏的。(14。)這乃是有形的,不是無形的。主是叫我們在地上顯出來給人看。

  所以你們看見他們所說的外表的教會,事實上就是世界,是他們硬要把它豎一個牌子說,這是一個教會,所以他們就需要說,在這裡面還有一個教會。我們要看見,神的話裡的教會,乃是從世界出來,與世界分別的。如果是這樣,我們只承認屬靈教會的存在,而不承認外表的教會。

  今天的難處是什麼?有許多弟兄姊妹以為今天我們基督徒的合一是『屬靈』的合一。什麼叫屬靈的合一?就是在教會裡面有一班人是屬靈的,有一班人是不屬靈的,所以,在每一個教會裡都有外表的教會,也都有屬靈的教會。屬靈的合一,就是一班屬靈的弟兄,和另外一班屬靈的弟兄有交通,他們彼此都合而為一。我願意弟兄姊妹看見,今天所以需要有『屬靈』的合一,就是因為有的人是從世界產生的;如果都是從神的話產生的,這個問題就不發生,自然而然會交通。

  這件事很要緊,因為是基本的問題。比方說,你今天隨便問那一個公會裡的人,他會告訴你,在他們中間,恐怕有一半的人還沒有得救;也有好幾個公會,他們會告訴你,他們中間,十個之中有一個得救就很好了。他們和國立的教會差不多。就像一個洋蔥一樣,有好多層可以剝。他們的意思是:外面九層都不是,只有中心一點點是。自然而然他們的原則還是國教的原則,裡頭許多都不是屬乎主的。所以他們的交通必須是屬靈的,不能是整個教會有交通。要整個教會有交通,就把不信的人帶進來了!如要在屬靈上有交通,就只能不以全體教會為界限。但聖經裡面的交通,是以教會為界限的。今天是因為教會界限弄不清楚,教會裡面的情形不清楚,所以就要有『屬靈』的交通。

  今天世界上有了各種古怪的教會,因為有許多不是基督徒的進來了。在『教會』裡面有許多不信的人,又有許多假的基督徒,我們就只好維持一個看不見的交通,我們的交通就都是看不見的。所以,他們說,我們只有心裡的交通,心心相印。我告訴你們,這個需要的產生,就是錯的。你們要看透了,要明白這個東西,要清楚是因為他們的地位不對,所以才要有『屬靈』的合一。你們地位如果站得對,就已經是合一的了。如果教會對,看不見的都變作看得見,就沒有這個需要。主說是燈台,我們說是看不見的光,這是奇怪的事。他們這一種屬靈的交通,屬靈的合一,是從許可不信的人攙雜在教會裡才產生的。

  許多宗派的產生

  這個問題是兩方面的:第一,剛才我們從國教來看;第二,現在我們要從異議者來看。有許多人對於國立教會不以為然。並且不只不以為然,像浸信會的人就曾起來反對國教的不對,長老會的人也起來反對,衛理會的人也起來反對。衛理會的人,是以為傳道是到處可傳的。諸如此類的異議者起來,他們是根據於他們所題的異議來設立教會,以維持真理。所以,浸信會起來了,長老會起來了,衛理會起來了,貴格會起來了,以後有幾千個起來。在英國稱之為異議者。在帝俄的時代國立教會是稱作希臘正教,其他的都稱為宗派。這些弟兄都是為著真理起來的,這是一個好處,感謝神。但是另一面,他們以設立教會來維持神的真理,叫神的教會裂了幾千裂,分了幾千分,我們覺得可惜。

  到後來情形有一點改變了,第一代的時候也許兩邊爭得非常厲害。像衛斯理起來的時候,與安立甘會爭得非常厲害,到了第三代、第四代不爭了,大家都弄得差不多了。本來大家不點頭、不往來,今天也在一起禱告了。比方,基督徒聯合會本來是在衛理會裡面的,本來是要衛理會接受神醫的道理,爭得非常厲害,後來就分開了。今天到了第三代也不爭了。起頭的時候分別很大,現在分別不大了。基聯會裡面有人相信聖靈的澆灌、方言,所以他們就出去成功作五旬節會。起頭的時候也爭得很厲害,到後來也無所謂了。

  到了今天,有一件事情發生,這些教會已經設立了。一人因著受浸,變作浸信會;一人因著路德,變作信義會;一人因著喀爾文,變作長老會;一人因著衛斯理,變作衛理會;一人因著宣信,變作宣道會。但是聖經裡面從來沒有用道理來設立教會,全部聖經沒有一個地方用特別的道理來設立教會;並且人所爭得最厲害的道理,以保羅來看,都不是大問題。保羅在羅馬十四章說,有的人要守這日,有的人要守那日,都可以。有的人要守這一日,有的人要守那一日,有的人兩日都守也行。(5~6。)這都是信心軟弱的人,不要用道理來分。有的人不吃肉,信心軟弱要吃素也行。(2。)保羅沒有設立一個吃素的教會,也沒有設立一個吃葷的教會。有的人吃素,有的人吃葷,保羅說沒有問題,主所接納的人,我們都接納;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。(3。)他吃素他是弟兄,他吃葷他是弟兄;他守這一日他是弟兄,他守那一日他也是弟兄。以道理來設立教會,聖經裡沒有這個例。

  聖經裡以什麼來成功教會呢?只有一個條件:羅馬十四章說,『你們要接納,…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。』(1,3。)凡神所接納的人,我們必須接納。我們接納他,乃是因為神已經接納他,他已經有生命了。他從前是罪人,現在已經到主面前來了。問題只有一個:他有沒有接受主?接受了,第二句話就沒得說。至於他作基督徒應該要怎樣,那是要用聖經的教訓來對付他的,不能拒絕他在教會之外。有的人是相信點水的,這已經比不點水好了。救世軍是不點的,貴格會也是不點的。有的人抹一抹,有的人去受浸。腓利和太監是下到水裡去,(徒八38,)主耶穌是從水裡上來,(太三16,)一個是下去,一個是上來,這一定是受浸。今天有的人是手下去,不是身體下去。我們照著聖經是應該要受浸。今天有人站在外面是抹水的,我們不能說你是『抹水會』的人。我們不能以道理來設立教會。不管浸也好,抹也好,只問一句話:這個弟兄是不是神接納的?這個弟兄是不是得救的?得救的人浸也好,抹也好,不抹也好,將來是一同站在神面前,怎麼能夠不接納?我們要永遠同他在一起,今天怎麼能夠不接納?今天怎麼能因著有一點缺點而大家你走你的路,我走我的路?這不能!聖經裡面教會所包括的人,乃是包括每一個主所接納的人。

  並且保羅在羅馬十四章題起:『信心軟弱的,你們要接納。』不是不要接納。我們承認這個弟兄軟弱,但不是不要接納,是要接納。我們的錯是:我們是問他信心有沒有我這麼強?有我這麼強的才跟我來。我們必須看見:信心軟弱的人要接納。因為你至多把他關在門外幾十年,後來關不了。你沒有法子把他革除,他一輩子是我們的弟兄。我們要知道,以道理來分教會是不行的。假定說,在西安的教會裡,有一個弟兄是吃素的,你們怎麼說?你們只能問一個問題:這一個人得救了沒有?如果得救了,他要吃素,只有讓他吃。換一句話說,我們所得著的生命完全一樣。管他們所注重的是怎麼一個東西,我們都要接納。我們是要藉著聖經裡面的教訓來幫助他們,不是藉著設立另外一個教會來分別他們。

  今天所謂的宗派的產生,是以道理來分的,就是把聖經裡面所題起過的道理拿去傳而設立宗派,於是就有靈恩會、信義會、貴格會等等。貴格會(Quakers)是一個姿態(發抖)。信義會是一個道理。長老會是一個組織。公理會、堂會的會,是一個組織,意思是有一個一個獨立的堂會。你看見這不是主作的事,這乃是人的意思來把神的兒女分得這麼多。

  許多人認為有宗派好,你知道是為什麼緣故?因為便當。弟兄們!你們如果問我,以你的肉體來說,喜歡不喜歡宗派?我說喜歡,因為清楚。有人特別喜歡講方言的,到方言會去。有人喜歡堂會的,到公理會去。你如果喜歡不抹水的,加入救世軍去。但聖經裡面是說,在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教會。在哥林多只有一個教會,在以弗所只有一個教會,在上海也只有一個教會。這樣不便當了,各種的弟兄都得愛!要愛和你不一樣的弟兄,在這裡面就來了許多摩擦,許多功課。因為你有你的主張,我有我的主張;你有你的意見,我有我的意見。如果你分一個會去,我分一個會去,非常便當。可是,今天不便當,大家都合在一起,彼此非相愛不可。因為有許多難處,就有許多功課;有許多難處,就有許多相愛。你們就是不喜歡,也無辦法。你喜歡也得在一起作弟兄,你不喜歡,也得在一起作弟兄。你們必須以屬靈的來勝過屬肉體的,以愛來勝過一切的不同,以恩典來遮蓋一切的難處。不然的話,這個教會就不成功。

  隔牆拉手不是合一

  今天人們已經有了宗派,現在要怎麼作呢?我們作見證說,神的兒女有宗派、有分門別類的事是不好的。你也分一個,我也分一個,是不好的。神的兒女不應該分門別類,神的兒女應該彼此相愛,要在一起。我們說這話已經三十年了,我們一九二一年起就說了。這話有功效麼?有。起頭的時候他們反對得厲害,今天也反對,但總是越過越軟了。起頭的時候他們保全宗派,但是今天他們越過越軟了。今天他們來了一個辦法說,『我們要有一個屬靈的交通。』但是我們看見這個屬靈的交通是從兩個原因來的。一個是從國立的教會來的,大教會裡面包括一個小教會,假的教會裡面包括一個真的教會,看得見的教會裡面包括一個看不見的教會,外表的教會裡面包括一個實際的教會。這是一個原因。第二個原因,是因為真理的不同而分開。現在就有一個折衷辦法:我們彼此有一點『屬靈』的交通。我們要看到底這個『屬靈』的交通對不對?

  『屬靈』的交通,的確比宗派的不交通進步。感謝神!這麼多年,的確在中國有改變,是有不同。但是,『屬靈』的交通能不能代替聖經裡面所定規的教會的交通?他們所說的『屬靈』的交通不是真的屬靈的交通,他們是把這個名詞拿來用。什麼叫作他們所說的『屬靈』的交通?比方,這裡有幾個杯子。本來神的目的,是要大家合而為一,只有一個杯。他們弄錯了,分了幾個杯子。『屬靈』的交通,就是保存宗派的交通。什麼叫作宗派主義呢?就是我有我的杯子,你有你的杯子,他也有他的杯子。什麼是『屬靈』的交通呢?你從你的杯裡頭伸出來了,手也伸出來了,去隔牆拉手。隔牆就是宗派,拉手叫作『屬靈』的交通。我在宗派裡,要和你有屬靈的交通。不拉手是宗派。沒有宗派是聖經的教訓。但是,今天有的弟兄,宗派又要存在,沒有交通又良心過不去,就伸手到牆那一邊去拉。這就是今天所謂的『屬靈』的交通的道理。

  對於這件事,我裡面覺得非常的重。弟兄們,我說一句話,宗派如果合乎聖經,你我應該用任何的代價來維持宗派。哦!是神的命令,誰能取消它!我們要學習跟從神,不要學習跟從人。宗派如果是不對的,我們要根本取消宗派!我們不能一面承認宗派是不對,一面又維護宗派。我們不能一面說宗派是不要緊的,一面又維持宗派。宗派不要緊,就打破它、取消它。我們不能又要有交通,又是隔牆來交通。如果要有交通,就要把牆打破來交通。我如果要事奉神,我如果覺得所有的神的兒女要有交通,我就要把所有的牆都拆了去有交通。如果牆是應該的,我要去蓋一堵牆,不只是一丈高,要一千丈高。我們必須在神面前作得徹底。如果宗派是對的,我們要作得厲害一千倍,這才是對的。如果宗派是不對的,我們就要拆了它,這才是對的。如果覺得宗派不對,又要留下牆,又要拉手,這不是事奉神的人的原則。事奉神的人的基本原則:你覺得宗派對,就應該維護宗派;你覺得宗派不對,就應該打破宗派。你又要維護宗派,又要打破宗派,這作的是什麼事?

  所以我們必須到一個地步,給他們看見,你們這樣作不是合乎神的旨意的。你們自己說,你們如果覺得宗派是應該有的,就幫助它存在。你們如果覺得宗派不應該有,就請你們把宗派拆了。不只把牆拉低了,乃是拆了它。如果宗派是對的,我們要把牆造高些,你也不過來,我也不過去,大家分得清清楚楚。這件事必須徹底。這種一面又有宗派,一面又覺得宗派不對,又想補救,絕不是神的路。你們是認識神的人,你們也是讀聖經的人,你們看神有沒有叫人作補救的事?這乃是沒有膽量來答應神的要求的人所作的事,這乃是沒有膽量來聽神的話的人所作的事。這只是出一小半的價錢,或者出一半的價錢,在那裡討便宜。底下留著,上頭交通。這件事我願意弟兄們要看得清楚。這是我們基督徒行事為人的基本原則,就是每一件事都要追到底,才能解決問題。

  我舉一個例子,也許你們會看得清楚一點。聖經裡面說到神接納亞伯的祭,不接納該隱的祭。(創四2~7。)我想大家都知道該隱是種地的,是農夫。那件事是他父親在伊甸園所作的。他的父親在伊甸園裡種地,有所得著的時候,他能夠把收成的東西拿來奉獻給神。該隱今天是在伊甸園之外;已經犯了罪,到了伊甸園之外去。他照舊種田,他照舊得著地上的出產,他也照舊的奉獻給神。你們知道,神不接納他,並且發怒。有的人就問這是什麼緣故?這是很簡單的,只有一個意思:人沒有犯罪的時候所作的事,蒙神悅納;人犯了罪之後,仍然像沒有犯罪的時候所作的一樣,神是看再壞也沒有。比方,你的孩子,總是每天晚上八點,要母親為他燒一點點心給他吃,才去睡覺。今天他在外頭鬧了事,闖了禍,你得替他去賠不是。他今天晚上回來,若無其事的要母親仍在八點的時候燒一點點心給他吃,而去睡覺。你怎麼說?如果他是哭了回來,或者是氣得很的回來,你還不覺得不好。如果他是若無其事的回來,嬉皮笑臉的回來,你覺得很不好。闖了禍還好像沒有事一樣;將來殺了人,豈不也可以像沒有事一樣!該隱就是這樣。從前怎樣作事,今天犯了罪還是照樣的作;從前怎樣到神面前來把東西給神,今天還是怎樣到神面前來把東西給神。犯罪是小事,不覺得是大事!為什麼亞伯蒙悅納?亞伯是承認他是在伊甸園之外。他獻祭就是承認他犯了罪,他獻祭就是承認現在的和從前不同。

  我們就是怕這一種嬉皮笑臉的人,這一種的人不能事奉神。這是個基本的原則。我在宗派裡面,宗派不是我設立的,是我的祖宗設立的,我在裡面有責任。我不能說,好阿!我們明天合一罷。這不能。那這些宗派怎麼辦?神要教會合一,我的宗派把教會分開!今天我起首覺得我自己這樣分是錯的。我既然在神面前承認這個是錯的,我就應該拆掉它。我要說,『神阿!雖然這個宗派不是我設立的,是我的祖宗設立的;不管怎樣,在這裡面我有分,我有罪。在這裡面不只是我個人的問題,是整個神的教會的問題。這是罪。我今天要求主拆毀,我今天要宣佈這裡頭有錯。』我告訴你們,這樣才是對的。如果是我設立的宗派,現在我看見有錯,就說,『我們來交通罷!』我告訴你,我們怕這一種嬉皮笑臉的行為。這是該隱的行為,對於罪沒有定罪,而想去改變,這不像基督徒!弟兄們!清楚麼?你不能犯了罪不定它為罪,而以為光是改變就行了。這從來不是神的生命所有的表現!

  比方,我和一位弟兄有事,說了許多話,得罪了他,對他不起。我如果今天在神的光中受責備,我要怎麼作?我第一件事要去認罪。弟兄!我得罪你,我在背後說了許多話,作了許多事,對你不起。我第二天,再用愛心來表示,這才是對的。假定說,有一個人得罪你,偷了你許多東西,也說了你許多話,他一點都不在乎,他一點都不認罪;但是他說,他要待你好一點,他送了許多東西給你。你要覺得怎麼樣?我們基督徒作事是有路的。我們不能作錯了事,不承認,而改變一點就算了。這樣作不行。在神面前沒有這樣解決的辦法。我必須到某弟兄那裡說,弟兄!我作錯了,在錢財上我虧欠你,在事情上我虧欠你。我要先認了罪,然後,我才能愛他,這是基督徒挽回的道理。

  今天也照樣,不只是宗派對不對的問題,乃是你如果覺得對,你就得維持;你如果覺得錯,你就得拆毀。你不能隔牆拉手。你如果說,牆是對的,就築高它;你如果覺得牆是錯的,就拆掉它。你不能有『屬靈』的交通。他們所說的『屬靈』的交通,意思就是不徹底的交通。雖然宗派是錯的,他們卻不肯丟棄,他們還是保留宗派,不過手伸出來,和別人有一點交通就是。如果你們是落到這個地步,這就絕不是出乎神的。我不知道你們看得清楚沒有?你們必須徹底的看見,你們才能去對付各地的情形。人不能從前是關得很緊的,今天不過是把窗開起來,大家來拉拉手,就以為什麼都好了。這道牆如果應該有,我就應該把它蓋得還要強、還要高。這道牆如果不應該有,我就應當拆掉它。又要有不同的派別,又要有交通,我告訴你們,這是自己欺騙自己。

  今天在中國可能有三種合一。第一種是羅馬教的合一。第二種是『屬靈』的合一,意思是:這個杯子雖然在,我們大家心裡都沒有這個杯子。我覺得希奇,如果宗派不要緊,為什麼讓宗派在這裡?如果宗派不要緊,為什麼把宗派摸一下,就跳起來,弄得非常不明瞭?所以我們必須記得:如果宗派要緊,就維持它;如果宗派不要緊,就拆毀它。應該有交通就交通,不要有什麼『屬靈』的交通。這個辭是好辭,但給他們用壞了。這不是屬靈的交通,這是半截的交通。這件事如果弄清楚,我想,合一的問題就容易解決。

  我想,這一種的合一,有一個最大的難處,就是提倡『屬靈』合一的人,他們在那裡乃是注重神的兒女,而忽略了神的要求。換一句話說,他們是注重神的兒女的感覺,而忘記了神自己的感覺。一個人能夠維持宗派,那個人是認識神很少的人。但有許多人,你如果叫他們維持宗派,他們不敢。他們覺得宗派有罪惡。可是,因著他們想到在宗派裡面有許多神的兒女的緣故,他們就不夠忠心來將神的真理徹底的告訴神的兒女,給他們看見,神的兒女的分裂乃是何等不合乎神的旨意的事。他們不敢這樣作,因為這樣作的話,他們覺得,他們和許多在宗派裡面的神的兒女要發生隔膜。但另一面,你要叫他們說,我們應該提倡宗派,我們應該擁護宗派;他們讀了一點神的話,又得著一點光,又有一點感覺說,這也不能作。宗派在神面前是被定罪的,宗派在神的話面前是被棄絕的。所以他們就想要有『屬靈』的合一。但是請你們記得,這一種『屬靈』的合一,或者說隔了牆拉手的這一種態度,乃是一種變通的辦法,乃是一種調和的辦法,也是一種姑息的辦法。徹底擁護宗派不敢,徹底捨掉宗派又捨不得,所以宗派讓它存在,來提倡『屬靈』的合一、『屬靈』的交通罷。他們所說的『屬靈』交通的意義沒有別的,就是說,我不敢徹底的順服神,我不敢完全的跟從主的話。那個意思就是說,因著人的緣故,我不敢對神絕對。對神不夠絕對,這就是今天的難處。有許多人,他們在那裡提倡『屬靈』的交通,『屬靈』的合一;事實上,他們這樣提倡,只有一個緣故,就是說,他們對於主不夠,他們對於主不絕對。這一種的辦法,並不是聖經的教訓,乃是出乎人的智慧,和出乎人的顧忌。

  所以我相信,我們如果在神面前,不站在神的兒女這一邊來看他們的軟弱,來看他們的失敗,而站在主那一邊來看主的榮耀,來看主的聖潔,就自然而然看見,這一種變通的合一,乃是不合乎主的意思,不合乎聖經的。我們自己對於這個要相當清楚,才能解決難處。


Copyright © Living Stream Ministry, Anaheim, Californi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