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編 讀聖經的方法(一) 書名:讀經之路、人的破碎與靈的出來

 

下編 讀聖經的方法(一)

  在前面我們注意讀聖經的人,現在我們要注意讀聖經的方法。讀聖經,不只要有對的人,也必須有對的方法。我們把讀聖經的方法分作三方面來看:第一,讀聖經的要訣;第二,讀聖經的實行;第三,讀聖經的計劃。

  壹 讀聖經的要訣

  一 搜尋

  約翰五章三十九節說,『你們應當查考聖經。』行傳十七章十一節說,『這地方的人,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,…天天考查聖經。』讀聖經,第一件要作的事就是查考神的話。『查考』在原文的意思是『搜尋。』換句話說,我們要從聖經裡得著什麼,我們就要到聖經裡去搜尋,好像丟了一件東西,要翻箱倒篋的去搜尋那一件東西。查考許多東西,是為著搜尋一件東西。在神這麼多的話語中,有一句話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,有一句話對我們此時此地有屬靈的幫助;或者對於我們所得的啟示需要一句話來解釋它,需要一句話把它發表出來,或者我們要明白聖經對於某一件事已往的啟示到底是怎樣;我們要得著這一些東西,就要到神的話語裡去搜尋。我們對於聖經要用搜尋的態度來讀它。搜尋的意思就是說,不著急的、慢慢的、仔細的來讀。每一句話都要讀到領會了才算數。讀的時候要問:這句話是什麼時候寫的?是誰寫的?是寫給誰的?是在什麼情境裡寫的?有什麼感覺?為什麼寫這句話?寫這句話是要達到什麼目的?我們把這些問題慢慢的在那裡問,仔細的在那裡找答案,一直等我們找到了我們所要的才可以。

  有時候我們去讀一個問題,要把新舊約有關這個問題的字句都搜尋到。要一個字、一個字的在那裡查,十分仔細的,惟恐一不小心,就把要緊的漏掉了。我們在神的話裡面,有時候知道要找什麼,有時候根本還不知道要找什麼;有時候所要的是一件東西,有時候所要的是許多件。所以這一個搜尋的態度,應當非常小心、非常仔細,不可以讓一個字、一句話隨便的滑過去。我們要記得聖經是神的默示,默示的意思就是聖經的每一字、每一句都是神的話,都滿了生命。因此,我們要非常謹慎的讀它。

  讀聖經應該有耐心,有那一點不明白,可以等第二次再讀,總要讀到明白。如果神第一次就給我們光照,我們就能看見,感謝神。如果神第一次不給我們光照,我們沒有看見,那我們還需要有第二次、第三次、甚至於一直到一百次仔細的搜尋。我們讀聖經遇見有不明白的地方,不必焦急,不必勉強用腦力去想它、去領會它,不要勉強的去求光。用頭腦想出來的東西,不是靈所阿們的;用頭腦找出來的道理,是靈所恨惡的;所以不要用頭腦在那裡讀神的話。要忍耐,要慢慢的搜尋,等候有一天神的時候到了,祂就給我們看見。

  許多人有一個很大的缺點,就是他們不是自己到聖經裡去搜尋,而是去讀別人所說的話。我們要知道,不管別人所能給我們的幫助有多少,但總得自己去讀,總得自己去查考。我們不可以自己不讀聖經而一直盼望從別人身上去得幫助。一面我們不輕看先知講道,我們必須有先知的講道和別的職事的彼此幫助,可是另一面聖經總得自己讀,不可以只接受別人的話而自己不讀。

  二 背誦

  保羅對歌羅西人說,『當用各樣的智慧,把基督的道理,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。』(西三16。)要把基督的話豐豐富富的藏在心裡,最少就得背誦神的話。固然,背誦神的話,不一定能把神的話藏在心裡,但是,不背誦神的話,就一定不能把神的話藏在心裡。人如果光用頭腦在那裡背聖經,心沒有接受,心在神面前不是敞開的,不是一個順服、溫柔的人,那麼他雖然背誦了,也不能把神的話藏在心裡。人如果以為他只要作一個溫柔的人,只要作一個順服的人,只要作一個向神敞開的人,只要作一個肯接受的人,而不背誦神的話,那他也同樣不能把神的話藏在心裡。

  保羅對以弗所人說,『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,說,施比受更為有福。』(徒二十35。)要記得主的話,就要背它,不背就不能記得。主耶穌在地上也背聖經。祂能隨時引用申命記裡的話去應付撒但的試探。(太四1~10。)祂到拿撒勒進入會堂,能立刻把以賽亞書打開來,把祂從神面前所受的命令、所受的差遣說出來。(路四16~21。)可見我們的主是一個熟讀聖經的人。我們就更當如此,要仔細的讀,認真的背。不然的話,讀了多少,忘了多少,就沒有什麼用處。特別是青年人,一面要用搜尋的態度在那裡讀,另一面要記得它,背熟它。我們在得救之後的頭幾年中,就應該好好的背聖經。有許多地方的聖經需要背。像詩篇二十三篇、九十一篇,馬太五章、六章、七章,約翰十五章,路加十五章,林前十三章,羅馬二章、三章,啟示錄二章、三章等等,都需要背。記憶力強的人,也許一天能背十幾節;記憶力差的人,也至少可以背一節。只要每天花五分鐘、十分鐘好好的讀一節,一面搜尋,一面記住,那麼,像加拉太書,像以弗所書,約六個月就可以背完;像腓立比書,約四個月就可以背完;像希伯來書,約十個月也可以背完;就是福音書,如果多花一點工夫,像約翰福音,約十八個月也可以背完。青年的弟兄姊妹,如果一開始就好好的讀聖經,每天至少背一節,那麼,新約中主要的聖經,差不多在四年中就都能背得出來。上面所說的進度,是就記憶力較差的人而言。記憶力較強的人,還不需要那麼多的時間,還能背得快些。即使記憶力很差的人,如果在頭四年之中,至少一天背一節,那麼對於新約聖經的認識,也能有一個很好的根基。

  我們在神面前如果心是敞開的,態度是溫柔的,那麼背聖經就相當容易;如果常常思念主的話,那麼背誦聖經就很容易。我們一有空的時候就背聖經,那就能把基督的話豐豐富富的藏在我們心裡。我們裡面若不藏著聖經的話,聖靈要對我們說話就非常困難。每一次神給我們啟示,往往都是應用聖經的話。我們不記牢聖經的話,啟示就不容易出來。所以在我們的心思裡應該藏有聖經的話。背聖經不是為著背聖經,背聖經乃是為得著啟示作預備。聖經記得熟、記得多,就容易得著啟示、光照,容易讓聖靈在靈裡多說話。所以我們要多花一點工夫去背聖經。並不是背大意,乃是背字句。必須背得準確,不可模糊。

  除了前面題到的那幾處聖經之外,其餘要緊的地方,也要把它們聯合起來好好的背誦。像以色列人所走的路程,是很要緊的;以利沙跟以利亞所走的路程,保羅傳道的路程,彼得傳道的路程,也都是很要緊的,最好能把它們背出來。還有主耶穌在猶太地的工作經過多少地方,在加利利的工作經過多少地方,如果把它記住,就能把福音書中說到主的工作的部分讀得相當清楚,因為主的工作分兩大類:一類是在猶太地的工作,一類是在加利利的工作。還有像利未記的七個節期、六個祭,我們都可以花一點工夫去背誦。這些都是基本的東西。我們背熟之後,就能多看見一點神的話語所包含的是多麼豐富。還有,像以弗所書裡面保羅兩次的禱告,和十次題起關乎聖靈的事,如果能背得出,也是相當好的事。諸如此類的聖經節很多很多,我們總要把它們記住。重要的經文要一章一章的背,零碎的要一節一節的背。此外,聖經六十六卷的次序也應當背熟。

  三 比較

  光是搜尋和背誦還不夠,還得把幾處地方的聖經拿來作比較。

  保羅在林前二章裡說到屬靈的事和屬靈的人,我們把屬靈的事與屬靈的人拿來比較,就能有所看見。

  詩篇三十六篇九節說,『在你的光中,我們必得見光。』所以,並不是有光就夠了,乃是要有兩個光才能解決,是從這個光引我們到那個光。光在聖經裡是互相成全的。

  彼後一章二十節說,『經上所有的預言,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。』我們很容易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,預言不可按人的私意來解說。可是按著彼得的話的文法,乃是說,預言不可隨『它』的私意來解說。是『它,』不是『他。』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預言不可以隨著讀的人的私意來解說,那就彼得講得很幼稚,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憑私意來解說神的預言,這是一般基督徒都知道的,彼得可以不必再說了。其實彼得不是這個意思。彼得所說的私意,就是本處的意思。彼得說預言不可隨預言的私意來解說,是因為預言有它本處的意思。換句話說,神不是在一個地方就將祂的話都說完了。先知書裡告訴我們,神的話是這裡一點,那裡一點。(賽二八13。)因此,一切讀聖經的人,都不可光按著本處的意思來解釋。如果單憑著本處的意思來解釋預言,那就是憑著私意解經。例如:我們讀但以理九章,就不可以單憑著但以理九章來解說。再如讀啟示錄十三章,也不可以單憑著啟示錄十三章來解說。如果只按著但以理九章或啟示錄十三章本處的意思來解說,那就叫作私意的解說,那就違背了解釋預言的律。

  神在這裡給我們看見一個原則,就是讀一處聖經必須和別處比較,不可以單憑本處的話。我們有了一處聖經的教訓,就要注意到別處去尋找解釋。這是非常緊要的事。基督教內異端的產生,多數是由於只抓住一兩節聖經,而沒有去尋找所有有關的聖經。撒但也曾引用幾節聖經,但是撒但是用它們去試探人。我們要記得,凡多有比較,就少有私意。我們讀一節聖經,如果能夠找出十節聖經來比較,那就可靠得多,如果找出五節聖經來比較,那也好,不過有五節總不如有十節好。比較得越多的就越好。如果只有一節,那就要小心,不要隨便把很大的東西建造在上面;否則會發生危險,因為光有一節不大可靠。讀聖經需要比較,不可單單按著本處來解釋,必須有別處聖經節的合作才行。

  例如:啟示錄十九章,主從天上降臨來爭戰的時候,吐出口中的利劍,把所有的仇敵都滅了。如果光按著本處來解釋,就會說主的口中有一把劍,甚至於會說這一把劍很快、很利、很亮等等。但我們讀到這裡,如果注意到聖經不可光按著本處的意思來解說,那我們就得去尋找『口中的利劍』到底是什麼東西。找到以弗所六章十七節,就看見這利劍是指神的話。

  再說馬太二十五章的十個童女到底是誰,必須找到林後十一章二節,才知道童女是指教會說的。(林後說一個,是指合一的教會;馬太說十個,是指各人在神面前負責。『十』是兩個『五』合成的,『五』是人在神面前負責的數目。)這種比較的讀法,能給我們許多亮光。

  還有,舊約和新約的比較,也是緊要的。如果我們能找到神在舊約裡說話說到什麼地步為止,神在新約裡說話說到什麼地步為止,我們就看見:神的話是進步的,啟示的話是進步的。有許多話,舊約裡有,新約裡也有。例如啟示錄,要知道沒有但以理書就沒有啟示錄;但是,比較起來,啟示錄比但以理書進步多了。或者把啟示錄二章、三章和馬太十三章來比較,把啟示錄四章、五章和腓立比二章來比較,把啟示錄六章和馬太二十四章來比較,再下去就可以把但以理書帶進來比較。彼此比較,彼此解釋,就能夠看出從前所看不到的地方。

  還有,四福章也可以拿來作比較。有的事情四卷福音書都說到,有的事情並不是每一卷福音書都說到,這裡面都有很重要的意義。例如:馬太沒有說到主耶穌升天,只說到復活為止;馬可就說到主耶穌升天;路加也說到主耶穌升天,並且說到聖靈降臨;約翰就不題起主耶穌升天,只是說主要來。四卷福音書末了的記載不一樣。我們就要問,為什麼不一樣?我們若是去找,就會找出:馬太說主在地上繼續作王,所以沒有說升天;馬可說主是神所差來的僕人,回到神那裡去,所以說升天;路加說到得榮耀的人,所以說升天,並且說到聖靈降臨;約翰說主是仍舊在天、仍舊在父懷裡的獨生子,所以不說升天。每一卷福音書都有它的特點,要比較了才看得出。

  四 默想

  約書亞一章八節和詩篇一篇二都告訴我們,人對於主的話應該常常的默想,繼續的思想。我們在平常的時候,(不只在讀聖經的時候,)也應該常常在那裡默想主的話,學習讓我們的思想變作聖經的思想。要在讀聖經的時候,和不讀聖經的時候,都一樣的默想。像羅馬八章六節所說的『聖靈的思想,』(『體貼聖靈的,』照原文應譯作『聖靈的思想,』)意思是思念靈,念念不忘的思念靈,貫注靈。在原文裡的意思不只是思念靈,並且是有一個『靈的思念;』不只是貫注靈,並且是有一個『靈的貫注。』換句話說,思想總是一轉就轉到神的話上面去。不管在什麼情形之下,我們的思想裡就是貫注著神的話。不是用力去想它,乃是我們裡面自然而然念念不忘。我們日常的思想就是讀聖經的思想,不光是我們去想它的時候才有聖經,就是我們不去想它的時候,也是在聖經裡,自然而然傾向到神的話裡面來。

  所以,默想有兩方面:一方面是我們讀聖經的時候的思想,一方面是我們經常的思想。我們讀聖經的時候是在那裡思想神的話;就是不讀聖經的時候,也得在那裡運用這個經過對付的思想。不是費力的去想它,乃是聖靈會使我們想到那個思想,使那個思想成為我們的習慣。這樣,自然而然我們在神面前就能豐富起來了。

  貳 讀聖經的實行

  一 時間的安排

  每一個讀聖經的人,每天必須清楚的劃出若干時間來讀聖經。(這是在晨更之外的讀經。)經驗告欣我們,不一定時間多就好。時間定規得太多的,往往不能持久,那就反而不好。我們定規一個標準,總要是一般人所能作得到的才好。事奉主的人,每天讀經的時間不必多於兩個鐘點,也不要少於一個鐘點;有的時候有空,可以擴充到三個鐘點。這件事要自己考慮了再定規,定規了就得遵行多少年,不要兩三個月就更改。我們要學習約束自己。總要有一點定規,不要聽其自然的讀。那一種『天才』式的自由散漫的讀聖經,我們不可倣傚。有許多人讀聖經太隨便,今天讀好幾個鐘點,明天卻一個鐘點都不讀,這完全是沒有恆心的表現,是一種不好的習慣。我們要細細的考慮、多多的禱告之後才定規,定規以後就要盡力遵守。

  如果定規每天讀一個鐘點,那麼這一個鐘點,也需要有些安排。最好把這一個鐘點分開幾段來用,分作幾種方法來讀。有的讀法像種樹,過了十年、八年才有結果;有的讀法像種蔬菜瓜果,年年有收穫。要十年、八年才有結果的,容易使人灰心,所以也要有像種蔬菜瓜果那樣的讀法,兩三個月就有收穫,好使初學的人有一點安慰。一個鐘點連著作一件事很容易累,很容易到後來因著沒有什麼結果就放棄了,所以最好把每天定規的鐘點分開幾段來用。

  第一段─讀重一點的東西

  假定:第一段用二十分鐘。這二十分鐘要讀聖經裡面重一點的東西。這是需要多年才有果效的。像預言、預表、主耶穌的死,都要讀多年才有果效。還有像馬太福音中的山上的教訓、橄欖山上的預言、十三章的心喻、和約翰福音中主臨別的話、以及四個時代的教訓等等,都不是一下子能看見果效的,總需要花多少年月才能看見。像舊約,至少要讀創世記、但以理書,後來還要讀出埃及記、利未記、約書亞記。如果再要讀預言,就加一卷撒迦利亞書也好。像新約,馬太福音是第一卷,羅馬書是第二卷,再下去就讀啟示錄。(或者再讀希伯來書。)這些都讀完以後,也許還可以讀約翰福音,或者再讀以弗所書、加拉太書。這樣,新約的根基也有了。這些不是一下子就有果效的,要讀幾十遍才能得著一點東西。像這一類的讀法,我們可以放在第一段的時間裡。第一段時間,是我們思想最清楚的時候,所以要讀重一點的東西。當然,這不過是一個原則,如何應用,還是在乎各人自己。

  有一點要注意的,當你讀到二十分鐘的時候,可能有一個試探臨到你,就是要你延長到三十分鐘去,那你必須勝過這個試探。定規讀二十分鐘,就只讀二十分鐘。這樣,將來如果有要把二十分鐘減到十分鐘的試探,你就也能勝過。我們在神面前定規好了,就要監督自己,寧可十年這樣作,不要作了十天就不作。我們千萬不要作一個散漫隨便的人,要學習作一個守規矩的人。

  第二段─讀輕一點的東西

  在第二個二十分鐘,可以讀比較輕一點的東西,像讀相同的辭。聖經裡面至少有二百或者三百個辭特別需要讀。像『血』這個字,在聖經裡用了四百多次。我們把聖經裡凡說到血的地方都讀過,把要緊的聖經節記下來,把意義相同的聖經節連在一起,這樣,就自己編成了一本聖經串珠,比花錢買來的聖經串珠更有意思。如果能背,那就更好。將來神的靈能給我們許多啟示,一啟示,我們立刻能把全部聖經對於這個問題的話都聯繫起來。像『蒙召』這個辭,曾有弟兄把它分作十段,(詳見讀聖經的計劃第二十六項,)我們也可以每天花二十分鐘來讀它。我們只要每天用二十分鐘讀辭就夠了。不要盼望一次就能讀完一個辭。有的辭至少要讀兩個月。讀聖經必須花工夫,不可馬虎,否則讀出來的聖經變作不是聖靈的劍,而是蘆葦,就沒有用處。所以我們要結結實實的讀聖經。一個人如果讀聖經是結實的,他講道也就是結實的。讀聖經一馬虎,講道也馬虎。比方:有人告訴我們說,接受血能得著新的生命。我們如果仔細讀過『血』這一個辭,就知道這種講法是錯誤的,因為血裡面的生命是魂的生命,不是新的生命。所以,我們必須知道全部聖經對於基本要道的教訓。不然的話,人家對我們說什麼,我們就以為是什麼;人家錯了,我們也就跟著錯了。可是,要認識全部聖經裡的基本要道,並不是一下子就作得到的,除非我們把一個辭一個辭都讀過,才能認識全部聖經是怎麼說的。所以讀辭這一件事,青年的弟兄姊妹非認真的實行不可。如果一年能讀幾十個辭,那麼十年之後,差不多能把新約、舊約裡面主要的辭都讀過了。

  第三段─搜集

  第三段用十分鐘作搜集的工作。這也是天天都得作的。搜集什麼呢?像聖經裡面的金屬─金、銀、銅、鐵等,都有它們特別的意義。還有聖經裡面所講的寶石,也有特別的意義。我們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小問題。要知道這些東西在解經上是相當重要的。像銅蛇,為什麼它是銅的?啟示錄一章十五節為什麼說主的腳『好像在爐中煆煉光明的銅?』為什麼尼布甲尼撒夢見的那個大像,頭是金的?為什麼聖殿裡面有的東西是精金的?為什麼約櫃是用金子包的,而不用銀子包?會幕底下的座,為什麼是銀的?在撒迦利亞五章裡面有鉛,這是指著什麼?我們必須把這些仔細的讀過,才能在解經方面明白這些東西是什麼意思。在這一段時間中,我們就搜集這些材料,把聖經節一一的記下來,將來或者放在第一段時間裡去默想精讀,或者放在第二段時間裡去讀。換句話說,第三段的十分鐘,是為著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讀經來搜集材料。像以弗所書十次講聖靈,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第三段的時間把這十處聖經節找出來。以弗所一章十三節說到聖靈的印記,我們再把新約中每一處講到印記的聖經節都記下來。一章十七節講到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,就再把所有與靈和智慧發生關係的聖經節都記下來。等這些材料都採集好,預備好,就把它帶到第一段的二十分鐘裡去讀,或者帶到第二段的二十分鐘裡去讀。如果沒有這種搜集材料的準備。只是憑空的去讀,那就不會讀得准。

  第四段─寫經

  第四段用十分鐘作寫經的工作。寫經是我們對於一段聖經有一個新的領會,用使人容易明白的話,寫得使人一看就懂。我們對於聖經有這樣的訓練,就會看出每一個字都有講究,每一個字都有意思。這也是需要十分仔細的。可能一節聖經寫幾天都寫不成。我們要用靈去摸聖靈的思想,要把自己開起來,讓自己得著了印像才在那裡寫。我們的思路要跟隨著寫聖經的人的思路,話還是寫聖經的人的話,不過加上一點我們所瞭解的意思,好像把話說得更明透一點。

  寫經要一段一段的作。每次寫一節不夠,一章則太長。應該把成為一段的幾節聖經合在一起作為一個單位,先把全段讀過,然後一節一節的寫下去。

  寫經不是翻譯,因為翻譯太簡,寫不透。寫經也不宜寫得太繁,太繁就變作解經。寫經似乎有一點翻譯,也帶一點解經,可以說是介乎解經和翻譯之間。解經是用我們自己的口氣解釋聖經,而寫經卻是用寫聖經的人的口氣去寫的; 翻譯只是根據原文的意思寫出來,而寫經卻也可以加上一些我們的解釋。所以寫經是介乎二者之間的。口氣是寫聖經的人的口氣,有的地方也加上我們自己的解釋。好像當有人讀到聖經裡的話不懂的時候,只要讀我們所寫的話就能懂。我們舉幾個例子來看一看:

  像羅馬一章一節,『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,』『僕人』可以寫作『奴僕。』保羅採用這個辭,意即我是主的僕人,像沒有自由的奴僕一樣。你要不要解釋『僕人』這個辭,那是你個人的意見。你要解釋它,是一種寫法;你不要解釋它,又是一種寫法。你如果要解釋,可以寫作:『我保羅本來是賣給罪的人,但是因為主耶穌的血把我買回來,我就作了祂的奴僕。』這樣寫,人就不會誤會到主的權利和我們的奉獻。我本來是賣給罪的人,但是今天祂救贖了我,我歡喜事奉祂,甘心事奉祂,揀選事奉祂。因著祂的買,因著我的揀選,所以我是祂的僕人。你把作僕人的原因弄清楚,就把保羅的話寫個透。

  又如『奉召為使徒』這句話,我們很容易以為是保羅奉召去『作』使徒。其實這句話照原文應譯作『奉召的使徒,』也可以寫作『奉召是使徒。』他不是被神召去『作』使徒,他乃是『奉召的使徒。』到第七節又有同樣的情形發生。『我寫信給你們在羅馬為神所愛,奉召作聖徒的眾人。』這裡的『作』又有難處。許多人作了一輩子,結果還不是聖徒。其實照原文應譯作『奉召的聖徒。』意即奉召『是』聖徒,不是奉召『作』聖徒。『奉召』是一個形容詞,不是一個動詞;是給我們看見有的人是怎樣的使徒,有的人是怎樣的聖徒;是解釋情形,不是表明動作。寫經的好處就在這裡,我們能從一辭一句中找出許多聖經中的真理。

  又如羅馬六章六節說,『我們的舊人已經和祂同釘十字架。』(照原文直譯。)這句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寫法。可以寫作:『既然我們的舊人已經和祂同釘十字架了,所以我們就不必另外再釘十字架。』如果我們是注意舊人怎樣能『和祂』同釘的問題,那就可以寫作:『因為神把我們放在基督裡,所以我們和祂同釘十字架。』這是根據十一節的『在基督耶穌裡,你們也當算你們自己向罪是死了…』(照原文直譯)來寫的。根據於『在祂,』所以能『和祂。』『和祂』的根基是『在祂。』沒有『在祂,』就不能『和祂。』不在基督裡的人不能和祂同釘十字架,只有『在祂』的人才能『和祂』同釘十字架。因為神把我們放在基督裡,所以我們能和祂同釘十字架。寫經的工作,就是要把那一句話寫得更透徹。每一節聖經都有重要的辭,這樣的辭必須講究。我們遇到有那一節聖經的話不懂,就得求神光照,使我們能寫出比原文淺顯而比註解簡練的句子。我們每一次寫的時候,要想:為什麼這一句話使人不明白?我們總要先解釋聖經裡重要的辭,然後才能懂得寫經該怎樣寫法。像『釘十字架』這個辭,我們若去讀希臘文,就知道它是指已經成功的事。所以我們可以把這一句話寫作:『我們和基督同釘十字架是已過的事實,而不是我們去追求的一個經歷。』釘十字架是祂釘的,所以在祂身上是一個經歷;而在我身上,卻無須另外單獨的再去釘,因為在祂裡面已經同釘了,在我身上已經變作一個事實了。可見這一節聖經可以有好幾種寫法,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寫法,這是看各人自己所不明白的有多少,或者想到別人不明白的有多少而定。不過,無論怎樣寫法,總要寫得使不明白的人一讀就能明白才好。

  又如林前三章一節:『弟兄們,我從前對你們說話,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,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,在基督裡為嬰孩的。』這裡『只得』這一個辭有講究,意思是:『你們信主這麼多年,應該是知道什麼叫作屬靈,什麼叫作服在聖靈的管理之下的人。可是因為你們在許多事情上受肉體的影響,憑著肉體行事,不好好的學習服在靈的權柄之下,所以我迫不得已,只好把你們當作屬肉體的人。』再把『在基督裡為嬰孩的』這句話想一下,就又看出保羅有這樣的意思:『你們在時間上拖得太長了。人在初信的時候受肉體的影響,那還可以原諒,可是你們信主信了這麼多年,還一直服在肉體的能力之下,到了今天,你們還不是在基督裡作大人,我還得用奶餵你們。…』總之,凡你所領會的,就把它補進去,使你在讀的時候,覺得十分清楚。這樣每天寫十分鐘,等到把全卷哥林多書寫完,就會領會保羅寫這封書信的意思。

  以上所說時間的分段,乃是根據有些人的經驗而題供的範例,各人在實際應用時,可以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,在神面前有合式的安排。

  二 記錄

  我們讀聖經的時候,要一面讀,一面筆記。每一個讀聖經的人都必須有記錄。需要有小的筆記簿,也需要有大的筆記簿。口袋裡要常常帶著小筆記簿,隨時隨地把好的思想記錄下來。有什麼疑問,也要隨時記下來。除了小筆記簿以外,還得有總簿,就是大的筆記簿。我們把所想到的和所查到的材料,有系統的記在總簿裡面,要一類一類的分清楚,才可供將來的查考。起初不要分得太細,只要籠統一點。如果用神學的方法來分,就分作父、子、靈、教會和將來的世界五類。再仔細一點也可以,不過初學的人只要這五類也就夠了。關於教會的預表,可以放在教會一類之內。所有的道理,從稱義一直到成聖,也都可以放在教會一類之內。起初可以預備五本簿子,一類一本。過些日子材料一多,可以再分。

  記的時候要細心的記。比方讀羅馬書的時候,在五章十四節、十七節、二十一節,有五個『王,』九節、十節、十五節、十七節,有四個『更,』這些就要記下。又如馬可十三章九節、十三節、二十節,一處說『為我的緣故,』一處說『為我的名,』一處說『為主的選民,』這三處為什麼這樣說?再如馬太二十四章、二十五章,門徒在橄欖山上問主多少問題?有幾節聖經回答這一個問題?有幾節聖經回答那一個問題?門徒的知識少,他們的問題不可靠,所以他們的問題不多,而主耶穌所答的卻有很多的話。這就要注意某節到某節是回答問題的話,某節到某節是主耶穌多加進去的話。這樣,就對整個橄欖山上的預言,能有一個透徹的認識。又如以賽亞六章五節、八節、十一節的三次『我說,』第一次的『我說』是認罪,第二次的『我說』是奉獻,第三次的『我說』是交通。諸如此類,都要記下來。這些材料對於我們自己很有用處,對於別的弟兄姊妹也有用處。所有會讀聖經的人,都是真花工夫的,不是碰巧而成的。

  三 工具

  讀聖經像作工一樣,需要工具。

  聖經

  每一個人應該有兩本大字的聖經為著讀經用,再買一本小字的聖經為著出門或者聚會的時候用。讀經用的聖經如果不能有兩本,至少要有一本。字不要太小,因為字一小,就不容易看出裡面的意思來。最小也得要五號字,最好能夠有四號字或者三號字的。二號字的太大,除非年老的人才合用。讀的聖經最好預備兩本,有一本在讀的時候可以寫字、畫記號,另外一本是不寫不畫的。有了一本不寫字、不畫線的聖經,讀的時候就不至受從前的影響,每一次讀的時候都像第一次才讀一樣。另外有一本留作寫字或畫記號之用,有的地方在上面寫幾個字,有的地方畫線,有的地方畫圈,相同的地方可以把它們連起來。但也不要花工夫太多,不必太細。每天為著得到屬靈的糧食,就用那本不寫字、不畫記號的聖經;為著讀出聖經裡的東西,就用那一本寫字、畫記號的聖經。

  『官話和合譯本』是中國最好的譯本,也是世界最好的譯本之一,因為它所根據的那個希臘本就是最好的。這個譯本在許多處譯得相當準確,比英文『欽訂本』準確多了。例如:在英文的聖經裡,『基督耶穌』和『耶穌基督』就分不清楚,可是在『官話和合譯本』裡,卻分得很清楚。此外,不妨買幾種不同的譯本來參考。最好的,當推『文理和合譯本,』許多地方,單音辭的翻譯比『官話和合譯本』的好,因為白話不容易造辭,文言容易造辭。例如:白話對於主耶穌的『活』譯作『復活,』對於主耶穌的『起』也譯作『復活,』但在文言裡卻有『復起』與『復活』的不同。有的地方白話比文言呆,但也有許多地方白話比文言好。還有一本可以採用的,就是『施約瑟譯本。』施約瑟是一個猶太人,他信了主,覺得要為中國人譯一本聖經,所以去讀中文,後來就獨自譯了一本。如果要比較,還可以參考『新舊庫』所譯的新約。還有基督福音書局已把馬太福音直譯出來了,也可用作參考。但最可靠的還是『官話』和『文理』兩種『和合譯本。』如果懂得英文,預備一本『達秘譯本』也好。

  聖經彙編

  在聖經之外,還要買一本聖經彙編。在中文的聖經彙編中,比較好的還是廣協書局發售的芳泰瑞編的那本『經文彙編,』不過不大完全。我們盼望將來能出版一本『新約聖經原文彙編。』主若許可,舊約部分也盼望能編成出版。

  聖經辭典

  除此以外,最好還要有聖經辭典。比方,『烏陵土明』是什麼意思,六個『馬利亞』的歷史如何…,只要查聖經辭典就能知道。但要注意編者的信仰是否純正。可以採用的是俄珥編的『聖經百科全書,』這也可以算作聖經辭典,可惜中文已絕版,或許在圖書館和舊書店裡還可能找到。

  聖經分段的書

  還有一本書也是需要的,就是比較好的分段的書。我們可以用『讀經一年一遍。』這本書的分段相當好,在世界各國有許多基督徒就是根據這本書的分段讀聖經。

  若能備有這些參考書,在讀經的時候就便當得多。這些都是不可少的工具。

  參 讀聖經的計劃

  聖經是一部十分偉大的書,包括六十六卷,作者約有三十九人或四十人之多,內容非常豐富。我們讀這部書,必須有計劃。如果毫無計劃的來讀它,就不能有好的收穫。現在我們從各方面找出了二十八種讀聖經的計劃。這些計劃,我們若有時間,可以一一實行。比較年老的弟兄,也可以挑選幾個方法來讀。

  一 主要的人

  舊約聖經裡有許多主要的人,像亞當、亞伯、挪亞、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、摩西、約書亞、大衛、所羅門等。我們要把這些人的歷史仔細讀過,不只在舊約中找他們的歷史,也要到新約中去找他們的歷史。

  例如亞當,普通的印象,總以為亞當的歷史是在創世記二章、三章裡,但是仔細閱讀聖經之後,就看見羅馬書和哥林多前書也說到亞當的事,並且是相當緊要的。再讀下去,像以弗所五章,也說到亞當。讀亞當的歷史,要看他如何在神的計劃中:看他如何受造;看他在受造之後那一種渾噩的情形,無罪的情形;看他和夏娃的關係;看他犯罪以後,神如何審判,如何應許;看他如何被趕出伊甸園外;看他在伊甸園之外的生活如何;再聯繫到末後的亞當是如何。我們花三四個月的工夫,好好的讀它,就能開始明白聖經中好些基本的問題。

  讀完亞當的歷史之後,可以讀亞伯的歷史。不要光看他在創世記的歷史,也要看希伯來十一章怎樣說到他的事,要把全部聖經中和亞伯有關係的地方都看過,看神在這個人身上對我們說的基本的話在那裡。到底神悅納亞伯,不悅納該隱,原因在那裡?許多人以為亞伯的祭所以能蒙神悅納,不過因為裡面有血而已。但這是過分的偏於新約了,反而顯不出亞伯獻祭蒙神悅納的根本原因。原來人在伊甸園裡的工作是修理看守。後來人犯了罪,人借耕種餬口是可以的,但是,人把餬口的東西拿來奉獻給神,就不可以,因為人已經有罪。該隱卻把地裡的出產獻給神,好像忘記了人已經犯了罪,所以他獻的祭不蒙悅納。一個孩子闖了大禍,卻若無其事,他的父母就不能悅納他。神最不喜歡人犯了罪而若無其事,好像沒有感覺一樣。該隱的錯就是犯了罪仍舊若無其事,而亞伯的態度是承認人犯了罪這個事實的存在。那個時候,牧羊不是為得糧食餬口(洪水以後才有肉食─創九3,)牧羊的目的,就是為著獻祭,要把羊殺了,用它的皮作衣服。(三21。)神對於人有一個要求,就是要人承認自己是罪人。亞伯就照著這一個要求來到神面前,所以神納悅他。

  再下去看挪亞的歷史,看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…的歷史。

  二 女人

  在聖經裡,女人有專一的一條線,所以可以把女人單獨的歸作一類來讀。從夏娃讀起,看她如何受造,如何說話,如何單獨行動,如何墮落受刑罰;再看神如何給她應許,她如何能作眾生之母。然後可以讀撒拉,讀利百加,讀他瑪、路得、喇合、哈拿、亞比該、書拉密女等。一直下去,到啟示錄十二章那個懷孕的女人,十七章的那個大淫婦,十九章的羔羊的新婦等。我們可以相當清楚的看見一條線,就是聖經裡面所有的女人,不管正面或反面,都是預表那一個女人─教會─的各方面。

  三 預表

  要讀舊約的預表,就得先有新約的根基。新約裡有基督,有救贖,有教會,有聖靈,這是四件屬靈的大事。舊約裡主要的預表,就不外乎這四件。或者是預表基督,或者是預表救贖,或者是預表教會,或者是預表聖靈。舊約時代的人是先看見相片,後來認識本人;新約時代的人是先認識本人,然後去看相片。我們在實際上看見了基督、救贖、教會和聖靈,所以讀舊約的預表就比較容易。

  像創世記一章,以重造預表新造。二章以夏娃預表無罪的教會。我們想到自己就想到罪,因為罪和我們有了根深柢固的關係;可是神給我們看見基督和教會的關係是在罪之外,因為基督和教會的關係是從創世記二章起,不是從創世記三章起。亞當和夏娃的關係,是從創世記二章起;所以亞當和夏娃的關係是在罪之外,就像基督和教會一樣,是在罪之外。我們千萬不要想到教會的時候就想到罪。從神的眼光來看,教會好像沒有罪一樣。主耶穌替罪人死是為著贖罪,但主耶穌為教會死不是為著罪,乃是為著生命。到創世記三章,有無花果樹的葉子,有羔羊的皮。到四章,有祭。往下讀到以撒,就問以撒預表誰?是不是預表教會?是不是預表聖靈?是不是預表救贖?是不是預表主耶穌?看新約,更像是預表主耶穌。從以撒來看,他不是憑著亞伯拉罕生的,也不是憑著撒拉生的,乃是憑著應許生的,所以以撒有一點像主耶穌。從撒拉來看,以撒是他父親的獨生子,這也有一點像主耶穌。從亞伯拉罕來看,以撒所有的一切都是從父親承受的,以撒都是享受,這的的確確有一點像主耶穌。神差聖靈到地上來,建立了教會,配給基督,將來作『羔羊的妻;』以撒的父親打發僕人到他本地本族去找出一個女人,就是利百加,作以撒的妻子,這也有一點像。把兩方面一件一件的對照,就能夠找出許多預表的憑據來。我們讀加拉太書,看見以撒又預表屬靈的基督徒。在教會裡,有一個以實瑪利代表肉體行為,有一個以撒代表聖靈的行為。以實瑪利是亞伯拉罕從夏甲生的,是亞伯拉罕憑著肉體生的,所以代表人自己的行為。以撒是亞伯拉罕自己不能生的時候生的,是憑著神的應許生的,所以代表聖靈的行為。諸如此類,一章一章的看下去,就看見各種各樣的預表。聖經各卷中預表最多的是創世記,可以說創世記是全部聖經的秧田。

  像出埃及預表從世界裡得救;逾越節預表擘餅;過紅海預表受浸;路上的埋怨和曠野的飄流都預表許多神的兒女在地上的情形;活水預表聖靈。

  像會幕預表我們的主耶穌在地上的情形。會幕的事也預表我們在世上的路程。會幕沒有地板,它是搭在沙漠上的。要到了新耶路撒冷,才有精金的街道。所以,當我們在這世界經過的時候,與主的交通是榮耀的,而神要我們進入的是迦南地,不要我們停在沙漠上。

  再往下去看民數記,就看見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,經過四十二個站,然後進入迦南地。在這裡,每一個站都有它的意思。讀那些地名就看見人飄流的情形如何,人怎樣才能進迦南。

  還有像利未記中的祭、節期和潔淨的條例等,都是清楚的預表,我們要好好的讀。

  再下去讀到約書亞記,這是一本預表非常深的書。不是說約書亞記裡所有的預表都很深,是說約書亞記裡有許多很深的東西。要明白以色列人怎樣進迦南,進迦南的爭戰到底如何,就必須先斷定到底迦南是預表什麼。有人認為迦南預表天堂。但是,如果迦南是預表天堂的話,難道天堂裡也有打仗麼?我們仔細的讀,就看見迦南不能預表天堂。迦南是預表我們今天屬天的地位,迦南就等於以弗所書所說的天上。我們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,而同時我們是與在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。(弗六12。)所以讀預表的人,不要光讀約書亞記,也必須讀以弗所書。另外一方面,約書亞記不只要和以弗所書一同讀,還得和希伯來書一同讀。因為約書亞記的進迦南有兩個預表:一面預表屬靈的爭戰,這要聯到以弗所書;一面預表安息,這要聯到希伯來書。那一個安息,很明顯的是指著國度說的。所以迦南不是預表天堂,乃是預表國度的安息。不是一切在羔羊血底下的人都進迦南,不是吃過逾越節羔羊的肉的人都進迦南,只有兩個人進了迦南,其餘的都倒斃在曠野裡了。蒙召的多,選上的少,所以迦南地是預表國度。進迦南的預表給我們看見誰能在國度裡掌權。若把這個基本的問題一解決,就能看見約書亞記裡面,什麼部分是預表我們基督徒今天所得著的屬靈的地位,什麼部分是預表我們基督徒將來要得的獎賞。

  士師記裡面那麼多不法的事,預表人隨著自己的意思作事,發生許多紛亂的情形。

  在撒母耳記裡面,我們看到人在那裡掌權,神將權柄給人。在合乎『神』心意的人沒有來之先,有合乎『人』心意的人出來。大衛是合乎神心意的人。大衛沒有出來之先,有合乎人心意的人出來,就是掃羅。相當清楚,掃羅預表敵基督掌權。我們又看到,神自己所揀選的君王如何戰爭,如何享受平安。有大衛的戰爭,有所羅門的榮耀。有災難中的掃羅,有災難後的大衛,有千年國度的所羅門。這些都是很清楚的預表。

  還有所羅門建造聖殿,預表基督建立教會。聖殿在耶路撒冷,預表教會在主的名下聚會敬拜,因為神的名字乃是放在耶路撒冷,只有耶路撒冷一個地方是神所承認、所揀選來立祂自己的名字的。(王上十四21。)當耶羅波安起來的時候,他在伯特利和但設立了邱壇作敬拜神的地方,這是神所定罪的。神喜悅人只在祂自己名字所在的地方敬拜,不在別處敬拜。在復興的時候,就有王起來把邱壇除掉,但也有王並沒有把邱壇除掉,這預表教會歷次復興的情形。後來聖殿被毀,預表教會荒涼。此後尼希米、撒迦利亞、所羅巴伯等回來重建聖殿,雖然重建的沒有當初那麼榮耀,但已開始恢復站在當初的地位上。這是預表教會的恢復。這一個恢復要到主再來才能完全,並且那時教會要成為榮耀的教會。


Copyright © Living Stream Ministry, Anaheim, Californi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