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書名:馬太福音查經記錄

 

第十三章

  (一)一章至四章,預備主要來作王,主受試探。

  (二)五章至七章,天國之道德的性質如何。

  (三)八章至十二章,主暗示給我們看,一面外邦人,一面為以色列人。

  十三章是說天國的外表如何。

  聖經最初的目的,不是為著道德,乃是為著道理。全新約只有一節說到聖經的用處,就是提後三章十六節,那裡給我們看見,第一是教訓,這『教訓』二字當譯作『道理;』後再注重道德方面,如何督責、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。可見神教訓的目的是道德的。

  馬太十三章真是豐富,一生用不完,但不是為道德,乃是為教訓。此章在道理上所佔的地位是最大,所講的題目就是天國的奧秘。奧秘二字在新約裡用過多次,(有人說七個奧秘,但不定准,)所有的奧秘都是相等,只有一個奧秘是從別的立足點來看。聖經中的奧秘,按人力不能明白,被神的靈啟示給人知道,就叫作奧秘。神諸般的奧秘中,天國的奧秘是其中之一,其他還有以弗所一章九至十節,三章四至六節,五章三十二節,歌羅西一章二十七節,林前十五章五十一節,二章七節,啟示錄十七章五節,羅馬十六章二十五節,提前三章十六節。全新約的主要的奧秘都在以上的聖經節。

  所存的奧秘都是在定規的時間發生的,從主第一次降生,到第二次再來中間發生,不能在這段以前,也不能在這段以後。由此可知道天國的奧秘是在這個時代所發生的事,與將來時代無干。

  從本章三十五節可知,今天所發生的奧秘是舊約完全沒有的,教訓沒有說的。

  一節:『當那一天,耶穌從房子裡出來,坐在海邊。』當那一天,就是主與以色列人斷絕後的那一天。『房子』是有屬靈的意思,是有範圍的,也是安靜的。海是沒有所屬的,無限量的,是翻騰的。主從房子裡出來,證明神從一個有範圍和限制裡出來,到無限裡去。主離開了猶太到外邦去。海在聖經中是直接指外邦人而說,地是指猶太人而說。(啟十三1,11,但七3。)

  二節:『有許多人到祂那裡聚集,祂只得上船坐下;眾人都站在岸上。』祂從房子裡出來,也不入海,只坐在船上。船在海裡,但不屬海,所以是指教會而言,教會是在世界,但不屬世界。

  主離開猶太往外邦去,但不是往所有的外邦而去,不過只往在船上的外邦而已。主為什麼要用比喻講呢?本章十一節就指明了,是要叫門徒知道,不叫外人明白。門徒因為信而明白,所以要加給他們,叫他們有餘。凡沒有的,(指猶太人,)連他所有的,(主在他們中間所給的神跡奇事,都看見了,)也要奪去;從此就不行神跡了。所以用比喻對他們講,是因他們看不見聽不見。眼睛、耳朵出毛病,是因心先出了毛病,心蒙了油,拒絕不要,就沒有法子可以得救。(帖後二10~12。)從此可知聖經中所有的比喻,都是對門徒說的,不是對猶太人說的;這是原則。

  『天國好像』這四個字,在本章題了六次。十三章雖有七個比喻,連新舊庫是八個,但第一個比喻沒有說『天國好像,』三個比喻是在房子裡說,專對門徒;三個是在海邊講,猶太人和門徒都在。聖經中凡題三、七、十、十二等數目,都是完全的意思:三是神的數目,七是時間上的完全,(暫時的,)十是人的完全,十二是永遠的完全,神和人發生關係的數目。馬太十三章的比喻,雖然表面是不好的意思,但卻是一條進步的線。(往神而去。)啟示錄二至三章所說七個教會的光景則不然,是一條墮落的線。

  讀聖經有個最要緊的原則,就是聖經中真理的釋放是有時期的限制的。所以我們要服在神的大能的手下,(彼前五6)當有某種的需要時,神才給你亮光。

  在進一步來看關於天國的事之前,我們先溫習一下前面所說的。主降生後,有一個人替祂開路的,就是約翰,他傳『天國近了。』接著主如此傳,主差使徒也如此傳。究竟『天國近了』是什麼意思?後來看見主醫病、趕鬼,這與說天國近了很相連。

  馬太五至七章講天國的性質是如何,就是對己全公義,對人完全恩典,對神完全在暗中行事。十章是主差使徒出去。十一至十二章是一大轉機,好像把天國從猶太人中拿回。對於十三章的天國,按司可福派說,天國的奧秘就是奧秘的天國,這在邏輯學上簡直講不通。

  主、約翰、門徒都是說,『天國近了,』主也宣告了天國的性質,等到以色列人棄絕了主,主就在十三章講到天國在外表的範圍是如何,(今時代所有的都是外表的,)並非講天國的性質。慕勒先生說,馬太五至七章說到天國的性質,所以要進入十三章的天國也必須如此。但這又講不通了,因十三章的天國有稗子、有面酵等,所以說十三章不過是講到天國在外表方面的範圍。

  天國有三條線:(一)外表的範圍,如馬太十三章所說的。(二)我們在神的權柄下,學習用公義、用恩典來前進。這是屬靈行為方面的,如五至七章所說的。(三)將來在千年國裡,和主耶穌一同掌權,這是五至七章所告訴我們將來的賞賜。

  所以第一,我們必須進入這天國的範圍裡,必須要換了一個國度,是天國的子民。第二,我們必須有馬太五至七章屬靈的實際行為。第三,結局就能與主一同掌權。

  今天有三等人:(一)進入天國的範圍,卻還沒有得救。(二)有人已經得救,進入了天國的範圍,也遵行五至七章的教訓,卻是失敗了。(三)還有一等人,得救了,也遵行五至七章的教訓,並且真是得勝,就將來必進入第三結局裡,與主一同掌權。

  天國和神的國:天國與神的國有分別,但不可太分開了。

  (一)有的比方,在馬太福音說『天國好像…,』在路加福音是『神的國好像…。』可見天國與神的國是相等的。這是說天國外表的範圍這一層,是和神的國外表的範圍相等的,如面酵的比喻。

  (二)但天國與神的國又不相等,天國的第二部分,是行為方面的,如五至七章;而神的國乃是在聖靈裡的和平、喜樂等。(羅十四17。)神的國是屬靈的事,天國是屬靈的行為。(進神的國不過是進去,而看見是看見實際。)

  (三)天國和神的國又是一樣的,天國是在千年時掌權,神的國也是。

  神的國與天國雖相等,但是前者還多一段,就是舊約裡先知所說一切神的主權都是神的國掌權,並非天國。不只千年和主掌權是神的國,一直到永遠也是神的掌權。在永世裡天國已過去了,乃是神的國掌權。所以,神的國又比天國多一段。神的國在某種的意義上,可以包括天國,但天國不能包括神的國。

  今天的教會,在世界的歷史上只有羅馬教、國家的教會、和私立的教會。羅馬教是說,天下的信徒都在她底下,不分國教。國家的教會,如聖公會,每一國民都是屬乎聖公會的。因對國立教會的不滿意,所以又有私立的教會。按在外表的範圍上,人說他是基督徒可以,你不能把他從天國趕出,因主未應許今天薅稗子。不過,在擘餅聚會中一個不得救的,或者作惡的,教會可以趕出去。(林前五2,11~13。)所以天國在外表方面的,好比國家的教會,不得救的人也可在其內;但是在聚會方面,你可以不接納一個不得救的人。這是天國在外表方面,與教會兩個完全不同的範圍。天國在外表範圍方面可以有稗子,但是教會裡不能有一不得救的人;沒有得救的人不能進入教會。

  本章聖經的比喻分作幾段:(一)撒種的比喻。(二)麥稗的比喻,和善惡水族的比喻相對;麥稗有好壞,魚也有善惡。(三)芥種的比喻,和面酵的比喻相對;芥種是在外的,面酵是在內的。(四)寶貝的比喻,和珠子的比喻相對;寶貝是指外面的,珠子是指裡面的。相對並非重複,是有所尊重的,因一邊是指教會說的,一邊是指外邦人說的。(五)新舊庫若也真作比喻,就是和第一撒種的比喻相對了。

  三節:『祂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,說,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。』這個比喻開頭沒有說,『天國好像…,』因撒種的工夫是主自己作的。天國外表的範圍是等到主被棄,門徒作工才起頭的。這個比喻,是專講主耶穌在地上作工的結局,這是在『天國好像…』之前的事情。

  在二十四至二十五節中,有兩個『人,』第一個『人』是單數,指著人子;第二個『人,』原文是『人們,』是多數的,可見是指主的僕人。撒種是人子單獨所作的,別人沒有分。種子有幾種?只有一種,都是一樣。但是,地呢?卻有四種。種是指天國之道,土是指人的心,撒種的人是耶穌基督。

  『出去撒種,』這若不是一新的時代的起頭,就必是一新的時代的預備。在舊約,神是栽種,以葡萄比以色列人。(耶二21。)葡萄是栽在園裡,葡萄根一直吸取地裡的水分,所以葡萄是預表神屬地的子民。以色列人到迦南,頭一個憑據是以實各谷的葡萄;(民十三24;)以色列人的福氣一直是在地上。撒種是撒麥子,一年過去,等枯乾時才收成,這是指基督徒。

  舊約雖題無花果樹,但並不以為以色列人的代表,舊約是以葡萄樹代表以色列人;新約是以無花果樹代表以色列人。(太二四32。)路加十三章的無花果樹,卻栽到葡萄園裡來了;因以色列人不好,所以神把他們從揀選的地位撇下。這無花果樹三年不結果,暫且留它,看它今年結不結果。所以葡萄樹是以色列人長久的代表,無花果樹是以色列人暫時的代表。馬太十三章這裡是撒種,沒有長久的代表,也沒有暫時的代表。

  『路旁』何所指?(一)『路』是從來沒有犁過的地,交通最多的;也就是從來沒有被神對付過,從來沒有人撒種過,這是邪靈住的地方。田地是世界,所以路旁必是空中。(二)『路旁』不是路,是近乎路。可見是與鬼魔特別接近的,也許在道德方面是頂壞的。『撒在路旁,』是人『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,那惡者就來…。』(19。)人拒絕主是心不肯,這就是撒但把人的心眼弄瞎了,不叫基督的榮耀照進去。(林後四4。)主在馬太五至七章中把天國的道講得再清楚沒有了,但是他們不能領受。這裡不是說不信,而是說不明白。這是特別對猶太人說的。猶太人沒有不信的,卻是不明白,和上文的一直說不明白的話連起來。所以主說,他們是同邪鬼毗鄰的,這一等人必定不得救。

  五至六節:第二是撒在土淺石頭地上,底下是石頭,上面有淺土。種得越深的越後長,種得越淺的越先長,因淺的先受太陽光。解釋見二十至二十一節。這是今天專門以聚會而得復興之人的光景。好比約翰二章所說的見了神跡而信的人。這與約翰三章的信不同,因主並不信託他們。(約二23~24。)擠主的頂多,摸主的人並不多。(路八43~48。)許多頂熱心的人是擠主,不是摸主,擠的人不過是一時的刺激。

  但是這等人還沒有得重生,因石頭未除去。以西結三十六章二十六節說,重生的人是把石頭心除去。進去不深的人,出去頂容易。許多人頂容易表顯的,就是還沒有得著的。土既不深,發苗最快,越易表顯。這種人,主說他心裡沒有根,底下是石頭。土是外面借來的,苗並非生命,不過一時情感的表顯。主說他們沒有得救。

  再者,試煉、逼迫本來是幫助信徒長進的,所有的北風都是幫助樹木長得牢的。因為沒有根,所以受不住逼迫、患難。對有根的,太陽的曬會幫助他長;對無根的,太陽一曬,就叫他枯。

  七與十三節的這一班人或者是得救的。荊棘,沒有人撒種卻能長;麥子,不撒種就不長。所以一切出乎神的,都得有工作;一切出乎天然的,不必有工作,憂慮、貪財是頂自然有的。

  神的道在你裡面擠不擠?在你裡面有沒有給神的道有夠多的地位?一個人可以外面頂忙、頂富、頂強,但是要緊的是裡面擠不擠。主的眼睛不只看生命,主永遠看結實。苗是長在人面前的,若有苗是有生命了;但是若不結子粒,就主人一無所得了。天國的真理是說要神有所得著。

  八與二十三節:種只有一,分別就在此。你作怎樣的土,是你自己定規的,誰也不能勉強。對於天國的真理,是明白了,不是信了;換一句話說,屬靈的啟示是必須有的,有了實際的看見,始能結實。又三十以下之數目,主不注意了;一百是完全的,六十是過半的,三十是不及半的,所以主不注意了。人對於死的成分有多少,就人結實的成分也有多少。

  二十四節:『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,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里。』在這裡請注意,這是六個天國比喻中的頭一個,所以這個比喻的範圍必定廣一點,必定把天國的大綱包括在內。講是在海邊講,解釋是在房子裡解釋的。撒種的比喻是注意四種不同的土,這個比喻是注意好種。

  前一比喻好比序,所以不說『天國好像…,』因主在地上所作的工,只有一部分的人接受。這個比喻,是祂在作工以後的事。前一個比喻只有一人,這個比喻有人們睡覺。前一比喻是注重人的心如何,這個比喻是注重工作的範圍如何。

  前一比喻撒種的如何是人子,這一比喻中撒種的也如何是人子。『田地』是世界,這可以引至二十八章到普天下去,與十章只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不同。前一比喻只注重人心對於主如何,這個比喻是注重福音傳到世界去。現在沒有範圍了,這是指天國外表的範圍,等於世界這麼大。教會是把人從世界裡救出來,天國是一新的範圍在這地上。教會是從世界出來,天國是進到世界去。所以人能從教會裡把人趕出去,不能從天國裡把人趕出去。

  好種就是『天國之子。』(38。)前一比喻種是天國的道,這一比喻好種是天國之子;前一比喻種是神的話,這一比喻是道經過人成為天國之子。種在地,不知怎樣一一就成為麥子,道落在我們的心,就成為天國之子;天國之子是道變成的。彼前一章二十三節說,我們得重生是藉著道。我們所得新的生命是藉著神的話。當這話落在心裡面,不知怎樣一下就變為生命。

  天國之子就是屬乎天國之人,從這裡可看見天國有兩種意思:(一)天國外表範圍,有世界那麼大。(二)稍進去一點只有天國之子。

  天國之子就是可以承受天國之人,就是代表天國的人,是屬乎天國的,這與惡者之子相反。人是怎樣重生的呢?傳福音的傳給你一句話,你信了,你接受了話,話裡的東西,就是生命,也就到你裡頭了。

  二十五節:『及至人睡覺的時候,有仇敵來,將稗子撒在麥子裡,就走了。』這是人們睡覺,不是那撒種的人睡覺,祂永不睡覺,也不打盹。『人們』是僕人們,寬一點說,就是我們;嚴一點說,特別是當時的那些人。睡覺有二方面:(一)天然的,這無可批評。(二)倦乏,就是不儆醒。

  『仇敵』就是魔鬼,(39,)『稗子』是人。三十八節的麥子如何是人,照樣稗子也如何是人。『惡者之子』並非指世界中不信的人,乃是雜在麥子之中的;好像以色列人出埃及時那一班閒雜人。教會中每一時代都有稗子,這樣的人當初如猶大,今天如富士迪等。

  有一頂會寫猶太地理背景的人,對麥稗的說法如下:麥和稗種下長芽,長到一尺、二尺和四尺都一樣,結子粒時仍一樣,等到成熟時才有分別─稗子黑,麥子金黃。要定規那是稗子,那是麥子,必須等成熟時。

  『仇敵…就走了,』仇敵是這樣作法。聖經的預言告訴我們說,末世必有一大背道,背什麼道我們不知道,但聖經告訴我們怎樣背道法,正如保羅所說的,如禁止飲酒、吃葷等,(提前四3,)是關乎行為方面的。約翰告訴我們說,他們在道理方面要不承認父,不承認子,(約壹二23,)所以約翰注重承認耶穌是基督的事。彼得在後書說,他們只管要錢,他們的結局,要把羊群分開。(彼後二15。)這一種情形在保羅、彼得、約翰時就說了。從第二世紀起,為主耶穌身位的問題,不知起了多少的爭執。撒稗子的人,在歷史上就是那些不承認耶穌是基督的人,但是他們還自命為基督徒。

  二十六節:『到長苗吐穗的時候,稗子也顯出來。』這裡的『長苗吐穗,』有兩個意思:(一)是指成熟收割時說的,(二)是指行為顯露時說的。田收割時是在末世,行為顯露時是因二十七節,田主的僕人希奇了。第二世紀時那些異端興起,僕人莫名其妙,所以告訴主人。

  二十七節:『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,主阿,你不是撒好種在田里麼?從那裡來的稗子呢?』僕人不知稗子是誰撒的,僕人看見稗子出來了,就不明白為什麼有稗子出來,今天開荒的工也是如此。本來有幾個頂好,後來忽然多出些不好的光景;僕人只知結局,不知何來,但主人說是仇敵作的。稗子是雜在麥子之間的。撒但的工作不只是反對,也是傚法。不只撒但假作光明的天使,撒但的差役也裝作義的使者。(林後十一14~15。)撒但的工作若是可能就逼迫,若不可能就傚法。所以逼迫反不可怕,假冒才真可怕。沒有一種屬靈的經歷是撒但不能假冒的,即神人交通、神人聯合,這麼高的事,撒但還假冒。如白克門所出『重生的基督徒』一書等,雖然講得頂好,但是裡面沒有講到基督的死、基督的血。沒有血還可以得重生,這真是異端。白克門也講神人的聯合,怎麼講呢?只要默想,不說讀經,不講聖靈。希奇,不讀聖經、不靠聖靈,還可明白神的心意呢!他所不講的才是危險呢!今天牛津大學的復興運動,都屬白克門一派,但是竟有作見證的學生說,連拿撒勒人耶穌是誰,他都不信。撒但今天假冒重生,假冒得救的事,假冒神人交通,所以若沒有真理,就經歷必定是假的。得救應當給人一個屬靈的得救,不應當給人一個心理的得救。

  二十七至二十八節:僕人希奇,主人說是一個仇敵作的。『薅出來,』原文是用強暴的力量拔除。拔出,不是用和平的方法,乃是用強暴的方法,就是把他們殺掉。(箴二21~22,申二九28。)羅馬教的特長是把信異端的人弄死,國立教會也是如此。聖公會也有用火燒死人的事。這都是『薅出來。』但是不幸,把不信異端的人弄死了,甚至也把麥子,好的信徒弄死了。多少薅出來的反是麥子,不是稗子。薅出來,是主不許可的。

  三十節:『容這兩樣一齊長,等著收割;當收割的時候,我要對收割的人說,先將稗子薅出來,捆成捆,留著燒;惟有麥子,要收在倉裡。』有人因此以為教會裡不能盼望無稗子,但這裡所說的是田里,是天國。林前五章說,當把惡人趕出,這是教會作的。教會是主造的,所以不能有閒雜的人,但在天國外表的範圍裡,難免有閒雜的人。

  『等著收割,』這是所有的問題。『收割的時候,』就是『時代的末了。』(39。)(三十九節的『世界,』原文是『時代。』)『時代』二字,一面是指現今的福音時代,另一面這裡的時代恐怕是從但以理時起頭,因神把權柄交給外邦人,已經是一個新時代了,這是頂嚴格的說法。但以理說,神是『天上的神。』(但二18~19,37,44。)神顯給亞伯拉罕,是『天地的…神;』一直到大衛都是說天地的神。以西結八章至十一章說,神慢慢退,慢慢退,後來退到天上去。神所以退到天上去,是因以色列人拜偶像。所以撒但是今時代的神,神把地交給撒但了。雖然尼希米時有人回國,但是仍說天上的神,所以保羅在加拉太一章四節說,這時代是一罪惡的時代。這時代的末了,是到災難時為止,這時代的結局有兩件事要顯明:(一)麥,(二)稗。

  三十節的『捆成捆』這件事今天已經起頭了,仔細讀教會的歷史,在最近百年中,從一八二八年起,聖經的真理一樣一樣挑出來。信就是信,不信就是不信;傳個人福音的就是傳個人福音,傳社會福音的就是傳社會福音;傳千年前的就是傳千年前,傳千年後的就是傳千年後;是就是是,非就是非。前二十年,教會的調和很厲害,到一九一五年才有基要派的事發生,有了分裂。最近呢?稗子捆成捆了,基督再來的一個兆頭就是『捆成捆,』就是一班人所謂的團契。『捆成捆』是等著燒。

  啟示錄十四章一至五節是初熟的果子,六至十三節是大災難,(即三天使的警告,)十四至十六節是收割麥子,十七至二十節是收葡萄。三天使的警告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呢?是在大災難時發生的。所以啟示錄十四章一至五節初熟的果子,是在大災難前的;收割麥子、收葡萄是在大災難之後的。什麼叫收割呢?在聖經中是指被提。怎麼知道收割麥子是指著被提呢?因麥子是收在倉裡。猶太人的家在一處,田又在一處,倉是蓋在家的附近,麥子是放在倉裡,是遠離田而近乎家。所以這倉是空中,因田地是世界,家是父神所在,麥子熟了不能放在那裡,所以必是空中,這是按收割的意義說的。

  按利未記二十三章的預表來說,要叫我們看清楚。利未記二十三章記有以下節期:(一)安息日,(二)逾越節,(三)除酵節,(四)初熟節,(五)五旬節,(六)吹角節,(七)贖罪節,(八)住棚節。安息日不只是放在第一,並且每一節內都有安息日。這並非表明創造的安息,這是表明救贖完全了,神安息,人也安息,意即神說主所作的可以了,人也說主所作的可以了。

  那幾個節是在一月呢?(一)逾越節是在正月十四黃昏時。(利二三5。)(二)除酵節是在正月十五日。(6~8。)(三)初熟節是在安息日的次日,逾越節後的三日。(9~11。)那幾個節是在二月呢?(四)五旬節。(從安息日的次日起,滿了七個安息日,至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,共計五十天。(15~21。)那幾個節是在七月呢?有(五)吹角節,(七月初一日─24~25,)(六)贖罪節,(七月初十日─26~32,)(七)住棚節。(七月十五日─33~43。)

  第一月是基督作工的時候,第二月是聖靈作工的時候,中間空一段沒有節期,到七月始有節期。所有贖罪的事以逾越節為起首,緊接逾越節的就是除酵節,沒有一人能不除酵而能守逾越節的。逾越節後第三天就有初熟節,這節是怎樣獻法的呢?是把初熟莊稼一捆,(不是一根,)在神前搖一搖。(利二三10~11。)所以當主復活後,耶路撒冷許多信徒從墳墓裡出來。(太二七53。)當基督死時,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,(52,)因主已勝過死權;到主復活以後,他們從墳墓裡出來,這乃是以賽亞五十三章十二節所說的『擄物;』這就是表明得勝的榮耀。逾越節是指聖靈降臨,也是指加酵,烤成兩個搖祭的餅說的。這兩塊餅一指猶太,一指外邦。五旬節已經起頭,我們是享受五旬節的成功,五旬節現在還未了,要等到贖罪節時,這好像新約是在將來,神要與以色列人立約,但是我們今天就享受了新約的福氣。吹角節一面是指猶太人,一面也指基督徒,這是將來的。贖罪節也是在將來,今日我們預享。(來六5。)住棚節指離家歡喜,指千禧年,還是暫時,並非永遠。

  利未記二十三章對於麥子有四個步驟:(一)初熟,指主之復活。(聖經有多人復活,惟規定主為首先復活。)初熟意別的還沒有熟。惟祂先熟,故須先收。(三)五旬節有初熟的餅,指首先被提者。(在災前。)(三)大體收割。(災後被提。)(四)拾遺那收割後有遺者。(另被提。)

  馬太十三章記麥子與稗子之比較,結局不同。啟示錄十四章與利未記二十三章記麥子與麥子之比較,結局如何不同;雖然都是麥子,然不同時間收割。有謂災前一起被提,不過自己安慰自己罷了。否則,主必曰:你們有福了,因你們是麥子,不必儆醒,不必忍耐。被提的條件若不是生命成熟,一切的警告無價值矣。

  麥須旱,(不須水,與葡萄異,)惟須日光;收割時,以水分多少為收割之標準,須至葉桿、穗根都無水方可收割。我等都是麥子,故須乾旱─不戀屬地的快樂。潘湯曰:『麥向地幹,即向天熟。』日光預表苦難的恩典,助麥生長,助麥成熟─使幹不戀世界。又麥子是一年生。地上不是我等永久住處,惟暫時寄居之所。麥子在地無保障,不如多刺之玫瑰,不比無花果樹之堅牢,葡萄之高大。麥子在地上最軟,風來隨彎。神最有智慧,以麥子表聖徒─天國之子。主看我們熟不熟,然後收割。信徒的被提信徒自己定當可。

  主來臨之前,有極少數的聖徒首次被提,(即啟示錄十四章中之十四萬四千,)在寶座前,就是天上。這也就是五旬節時,餅獻在至聖所。啟示錄十四章六至十三節,指大災難中福音和警告。十四至十六節講收割。人子在雲裡,即帖前四章之情形。『熟透,』原文即烤熟;日光無效,主只得用較日光更厲害之逼迫災難─火─烤熟之。故信徒終得捨去世界,終得干─或受日照,或被火烤。有一天,雖然你思戀世界,世界不戀你了。馬太二十五章之五個愚拙童女,五個聰明童女,僅是先後問題─信徒何者先熟?拾遺,在收割後,預零星被提。首先被提,即初熟的果子;大體收割,於災後被提。(帖前四,林前十五。)麥子都要收割,只是先後問題,現在已捆成捆。

  主來的日子近了,信徒處在末世有三件大事需努力:(一)永生,(二)被提,(三)賞賜。第一件事,感謝神,祂已為我們作成了─祂已在永世之前揀選了我們,叫我們因基督的死得永生。余兩件需要自己預備,被提是關於我們生活方面─儆醒、忍耐、聖潔。賞賜是關係工作方面,然非絕對,因二者有互相的關係。例如腓力作工時被提(預表)。(徒八39。)

  被提的直接條件,聖經中有二處:(一)啟示錄三章十節遵守主忍耐的道。今日人罵主,主忍耐,並未以雷打死。(千年國中則不然-亞十四17~19。)我等須與主站在同等地位,(啟一9,)不愛榮耀,因主未曾得榮耀,被人棄絕不出聲。(賽五三7。)(二)路加二十一章三十六節,漏譯『算配』二字。我們須時時儆醒,非僅五分鐘。在黑夜中不睡,而能分辨主的光明和世界的黑暗,常常祈求,真配有資格首次被提。此世之福不能拒,則大災難中災難也不能避。

  收割之人乃天使,即啟示錄十四章所說的鐮刀。故非人,否則羅馬教之宗教裁判可也。留著燒在火爐,即火湖,欣嫩谷旁。(參見賽三十27~33,三一9,啟二十10,賽六六23~24。)

  馬太十三章說到三個國:天國(指範圍─11;)人子的國,(41,)指在地上的千年國,為外邦人和猶太人者;父的國,(43,)指屬天的千年國,為信徒,那時義人要發光,如主作公義的日頭。故凡有耳的就應當聽。

  芥菜種之比喻:芥菜之種,並非第一和第二比喻內之種,乃注重其為最小之種。蓋以色列人恆以芥菜種為最小,(太十七20,)猶我以塵沙為喻。

  三十一至三十二節:芥菜種表明神生命之道的原則。主在人不知不覺間,以神的話種在世界中。(芥菜在巴勒斯坦矮者十尺,高者十五尺,主用之以最小的比最大的。)在一八二八年前,多數解經家謂芥菜種是教會外表的發達─一霎時,教會傳佈亞細亞。又謂面酵系教會內面的發達─三斗面表徵全世界。至一八二八年有達秘等,起來批謬,因這種解法全不合聖經,徒憑個人理想。如果全世界都能改善,則上文不必有稗子,亦無四分之三的土不結果,下文亦無關。且在聖經中神在何處曾以三代表世界?只有二(外邦人和猶太人)與四(各國、各族、各民、各方─啟七9)代表全體。照上面各比喻的事實,對於世界不能盼望有好結果。

  然芥菜種之喻究作何解?見創世記一章十一至十二節,神所創造的『各從其類,』於是菜蔬總是菜蔬,鳥總是鳥。猴子絕不會變人,可是此芥菜種變成了樹。此即違反神的旨意。教會本是規定為最微小的、最軟弱的、不被注意的,可是教會不料竟變成基督教了─樹。今天之基督教分子複雜,由於第二世紀和第三世紀時,諾斯提(Nasticism)知識派侵入─第二個比喻。此後,教會在羅馬教手中便弄得醜事百出。一個命令,數萬的兵一天中受洗,作基督徒有權利得四兩銀子,二套白衣。嗚呼!成樹了。天上的飛鳥,惡者撒但,他最聰明,知道那裡可以安身,豈肯錯過機會。羅馬教真是荒謬絕倫,成了撒但的大本營。今日之更正教步其後塵。例如聖誕節是一隻飛鳥,且已由羅馬教飛至更正教。

  鳥是什麼意思?樹又何指?但以理四章二十至二十二節說到巴比倫的權能,以西結三十一章三至六節指亞述王之權能。故樹指世上的權能,尤其是關乎政治方面。飛鳥指從撒但來的罪惡。故今日教會中之罪惡實包括全世界之罪惡,試問什麼罪惡沒有?教會竟成巴比倫,混亂不堪;亦如一大百貨商店。撒但最聰明不過,先吃盡了。(4。)只是一部分不竟全功,故改變方針,使樹大一點,好叫一切飛鳥都可來住,掛基督教之招牌,賣撒但之藥。

  主對教會如何規定?約壹三章一節說,世人不認識我們;加拉太六章十四節說,世界已釘死;彼前二章十一節說,我們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主所定規的何其小,與世無關。基督徒對於世界之關係,活時一條路,死時一座墓。潘湯(Panton)曾說,『活時一條路,死時世界最多給我一副棺材,不給我也不要。』教會究竟如何變大?(即芥菜如何能長成?)因她的根很長,深入田地以得滋養,由世界幫助她生長。故一個基督徒不當由世界得榮耀。菜與樹有別:(一)菜一年或二年生,樹多年生。今教會失去作客之性質矣。(二)菜有葉,樹有枝。教會之商業大登廣告,教會分門別類。(三)菜根深二三寸,樹根比樹幹高幾倍,深入地中─教會屬世且已扎根。葉兩三月就死,樹不會─教會失去仰望神的本態。神要教會回到創世記之菜蔬,惜教會偏願作樹。教會成樹,徒有外表無實際,且失貞潔,不能使世界悔改,撒但獲益最多。故當保守我們的心,不羨人的偉大。苦當爭先,甘當讓先;當有受苦的心志(決心),這比受苦更寶貴。口袋盡可窮,只要靈裡不窮。得勝的秘密,是站在主所給我們的地位上。掃羅自以為小,神用之;(撒上九21;)後大起來了,神另找大衛;(十五30,十六1;)神找的是小器皿,非大器皿。(十21,徒九15。)

  三十三節:面酵的比喻。全部聖經中所記之酵,都指壞東西。此乃經中不可推翻之原則。(見出十二15,19,20,十三6~8,利二4~5,11,六17,十12,申十六3~4,摩四4~5。)新約中面酵有三:(一)法利賽人的教訓,(太十六12,)注重外面偉大的禮節和儀式,有儀式的人都為此驕傲。(二)撒都該人的教訓─不信超然,猶如今之維新派(modernist)背叛主的人。(三)希律的酵,(可八15,)屬世的,喜政治活動,亦等於逼迫教會者。酵即教訓或道理,(太十六12,)亦可作行為或道德。(林前五6~8。)二者相連;先有不正當的道理,後有不正當的行為。婦人在經中代表宗教組織。經中不題名之婦女有四:啟示錄十二、十七、十九章,撒迦利亞五章,都代表宗教組織。此處之婦人特指羅馬教,再寬一點指傳講或創造異端者。三斗是普通作面的數目,(參見創十八6,撒上一24,)一伊法等於三斗。(士六19。)面作素祭用,預表基督作祂子民的糧食,三斗面意基督的顯現。(一是神的數目,三是神顯現的數目。)聯而言之,天主教把基督給祂子民純淨的糧食中攙酵,使全團都發起來─將來天主教和更正教必要合起來。教會有了異端,何等興旺,如社會福音、新信仰等。聽哪,主的呼聲:『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,與他們分別。』(林後六17。)又『我的民哪,你們要從那城出來,免得與她一同有罪,受她所受的災殃。』(啟十八4。)今天面酵隨處都有,最易碰著,所以要拒絕:(一)外面的偉大,(二)裡面的異端。

  三十四至三十五節:若不用比喻,就不對他們說什麼。猶太人已拒絕主,主講比喻,(不若以前之清楚、明白講出,)使他們聽見卻不明白。三十五節使詩篇七十八篇二節的話應驗。

  三十六節:『當下耶穌離開眾人,進了房子;祂的門徒進前來說,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,講給我們聽。』這裡的『離開,』當譯作『遣散。』在房中,此房不是以色列,乃指教會,因內有門徒。故七大比喻可分兩大類:(一)撒種、稗子、芥種、面酵;(二)寶貝、珍珠、和網。主開始先解稗子,因是天國第一個比喻,最重要,範圍最廣闊。既知此比喻,即可觸類旁通。(見五十一節說,『我們明白了。』)在房中的比喻更可寶貴,更可秘密;主對自己人或知己講的,必是深且進一步。

  四十四節:當翻作『天國又好像財寶(或寶貝、寶庫)藏(過去式)在田里,既發現了,就把它藏起來(過去式),為著這個喜樂,回去賣了一切所有的,並買這塊田。』(自『為著這個喜樂』起都改作現在式。稗子與財寶的比喻最重要,奧秘最豐富。)

  解經家解釋此比喻多作如是者:一是,財寶指基督,田指福音,故基督隱藏於福音。人即罪人,捨棄一切跟從主。若是這樣,請問:(一)福音只是彰顯基督,豈是隱藏?(二)經中何處指田就是福音?(三)罪人能買何物?(四)基督豈是商品,須出代價?(五)遇見了後,何故再蓋起?(與事實完全相反。)(六)如何蓋?(七)福音可買,豈是福音?二是,田指聖經,財寶指救恩,人即罪人,救恩隱藏聖經中,人見救恩,捨一切而就之。請問:(一)聖經隱藏救恩,又顯救恩?(二)人見救恩,抑傳揚?(三)明白聖經須要代價?(四)買聖經需花許多代價?(五)買聖經後定能得著基督?(六)得基督何故再隱,怕人發現?三是,田指世界,財寶指教會,人指基督,見教會,捨棄一切而得之。請問:(一)主在世時,何處何時發現教會?或者指教會之榮耀?(二)主在世時,何時教會顯出榮耀?四是,或謂財寶指罪人,但(一)主至世隨處都是罪人,不用尋找。(二)既尋得罪人復隱藏之?

  財寶之比喻:財寶─主既未解釋之,可尋其他經文。代上二十七章二十五節的倉庫表大衛國度之榮耀。傳道書二章八節的財寶表所羅門國度之財寶。國的榮耀在乎寶庫,即使在神治時期,(自摩西至士師之掃羅前,)寶庫也表榮耀,國強保之,國衰被掠。田表徵世界,財寶藏在田里何故?神國的榮耀在地上從未顯露,且在猶太人被擄後神作天上的神,人絕不見神之治理宇宙,即使在被擄前還是隱藏。(僅有少數例外。)在摩西時代以前,天國始終隱藏,直至施浸約翰始傳天國近了。天國隱藏多少時候?從創世以來直至約翰。(太十三35,二五34。)誰隱藏天國的榮耀?神。(箴二五2,羅十一33─『深哉』意隱藏。)

  承上文,田即世界,否則主必另解。可知天國將來要和世界發生關係,天國必顯現在地上,(亞十四5,9,詩八─國度的詩,)範圍在地,主政治之部分在天,世界在國度後始毀。既發現了─主在世所作的事。當世界在混亂時,有人在曠野呼喊:『天國近了。』主亦傳此,且傳出天國之教訓,(太五~七,)與天國的權能,(如醫病、神跡,)都被顯露。(四十四節無尋找之意,僅是發現。)主首次發現,無人在此之前發現,天使、先知不能顯露。(參見來二5~8,)之後主就把它藏起。上文都是過去式,至此才為現在式,可知上文之隱藏、發現了,主說此話是過去式,且已成事實。至於此處之隱藏,與下文之買賣等都是主說話時將要實行的事。何故復隱藏?因猶太人拒絕,十一章中即開始拒絕,十二章實行,(見太十一20,25,)就藏起來。根據十三章四十一至四十四節,無奈這事現是隱藏,主後來不多顯神跡,(即顯亦為個人,)主自己亦隱藏起來。(參看約八59,十二36,路四30。)何故隱藏?因為出了事,(指猶太人之拒絕,)因有危險,(耶四一8,)因以色列人良心喪盡。隱藏,指猶太國全體,非個人及門徒;主棄絕猶太國全體,從不棄絕個人。

  主為國度的榮耀而喜樂。(參見路十17~18,20─記主喜樂惟一之處。門徒傳天國福音和權能,因陰府的權能都要掉在無底坑中,參見太二五21,23,來十二2。)主歡歡喜喜的去,即回耶路撒冷之十字架去,與四十六節之『去』不同;四十六節是出去,離開,此處之去乃回去,(與太五24,八13,九6,十九21,可二11,六38,七29,十21,約三8,四16,六21,七3,都相同,)證明發現寶貝之處不在家,乃在田,即世界。故要回去變賣一切所有的,意出代價,捨己。主降世曾捨大半部,(惟非一切,)在十字架時,甚至捨了生命去買。(見徒二十28,彼後二1,啟五9。)買的目的為田中之寶藏,惟範圍為世界(彼後二1)─不得救者亦被買。主作贖罪祭為信者,作挽回祭為普天下。(約壹二2。)神對於地有大盼望,故買之,將來國與地發生關係─國在地上,(啟十一5,太六10,)主的心亦在世上。(太六21。)故主必再臨,世界設立天國。聖經中之買賣無賣者,有時無價格,靈意不可太物質化。

  四十五至四十八節:對於珠子之比喻,解經家都作如是:(一)(自路得直至今日,)珠子指基督,人指信徒;若是信徒,不能買基督,祂是惟一的救主,豈可變作好珠子中一顆重價者?(二)珠子指教會之精華,散在各教會中,人捨一切,在各教會尋找。然而,人尋找真理,不用賣掉一切,財主窮人都可。(三)(百年前,)珠子指神的義。(四)珠子指教會;有一部分對,非指教會本體,而指其部分,否則珠和教會連不起來。

  珠子的比喻:珠子表徵教會的美,珠子是生命上(非由人工)所發出來的美。寶貝偏重於以色列,田之另一解即猶太人;珠子生在海中(非田),海指外邦人、民眾。羅馬十一章二十五至二十六節之奧秘與猶太人有關,以弗所三章五至六節之奧秘與外邦人有關。財寶為一國或一家之寶,珠為個人之寶。(關於珠子─參見伯二八18,太七6,十三45~46,提前二9,啟十七4,十八12,二一21。)由上面章節可知珠子為飾物,使人有美麗而滿意,主打算得好些珠子。(尋珠『美』為主之工作。)主不說沒有找到別的,只說找到一顆重價(美)的珠。教會之美麗遠超一切,(見弗五27,)教會是榮耀、無玷污、無瑕疵、(無罪斑、)無皺紋,(不老、新鮮,)正如馬太十一章二十五節中之嬰孩。重價的珠子─你們是重價買來的。(林前六20。)變賣指主的死。教會的美麗是主的裝飾,人見此美麗而贊之。

  珠子之來歷:珠子生自蠣,最難看之動物,猶教會生於最謙卑之基督;珠為外物,蠣以生命之珠母灌之,蠣子有珠必受損傷,珠之圓度全靠蠣體之柔度,越柔越圓。基督亦最柔。(太十一29。)珠在海,活蠣之珠不及死蠣者,故採珠者先治死之。金鋼鑽出於山,經人磨琢而發光;珠必須由添加而成。珠之色白、純潔,商人對於珠確尋找。

  撒網的比喻─最易受人誤會,普通講法:(一)網指福音,海指世界,漁人指傳道者,好魚壞魚,指教會中的好人惡攙雜者。(二)海指外邦人的世界,漁夫指傳福音者,將信者從世界救至教會,器皿指各教會,壞的除去,好的存在器皿中。中世紀這兩種解法最普通,弟兄會亦信。

  此比喻有二特點:(一)人指天使。(說傳道者已違主之解釋,否則主亦如上文不必特別解釋。)(二)拉時指世界的末了。明白此二點,可知以上二解必走樣。第一個解釋之錯誤:(一)漁夫指傳福音者,撒者明明是拉者;(二)『撒』在原文是『已撒。』(三)拉在世界末了,只有一次,然今日之福音網隨時拉,天天拉。(四)次數─一次為著所有的。(五)海裡指外邦人,則教會只有外邦人,無猶太人。(羅馬九章二十四節明說有猶太人。)(六)如何審判稗子是捆成捆,與此處一個一個挑選衝突。稗子指福音時代,此處惡魚不獨指假信徒。第二個解釋之錯誤:除了以上六點外,(七)說網既滿了,福音何時滿?(八)岸何所指?(九)傳道者不能選揀。(十)拉網和別處不同,主在下文不說魚而說水族。(十一)如果福音網每天收,但此處是世界末了。(十二)人絕不把壞魚丟掉。(十三)主只說得人如魚,從來不說得救者如魚入網,(經中無,)自投網羅豈雲得救?魚非受壓迫手段,不願意離本處。(十四)聚攏是自動的,出乎撒網者之意外。(十五)拉在網中意肉體離本鄉。(十六)揀在網中揀選,但福音不能審判,惟悅納。(十七)『末了』指時代的滿期。

  網與稗二比喻之比較:稗子重起頭,網重末了─時代的滿期,故為最後比喻。四十七節的『又』字有新光,必和稗子不同。世界上海有四分之三(外邦人),地有四分之一(猶太人)。海遮地,(表初無選民,)海指外邦人,(見但七2~3,賽六十5,)地與海不同,因能結實,有實質可站。(見民二三9上。)獨居的民(9下)與萬民不同,創世記二十二章十七節的星指教會,沙指外邦人。網撒在海裡,網即福音,(見啟十四6~13,)時代是末了,指大災難時天使傳永遠的福音,審判的福音。天使是對外邦人傳永遠的福音,信者與不信者都在網中。

  聚攏各樣水族,指一切的外邦人。(見結四七10。)本節的『樣』意即族。(見可七26。)『網既滿了,』指傳夠了,時候亦夠了。『拉上岸來,』指由神的話集攏之,每個都被迫離本地。『坐下』指有權柄,(非指安息,打魚、揀選之不能安息,)並加以審判,好的留在器皿裡,不好的丟棄。

  這裡的好魚就是馬太二十五章三十一至三十六節的綿羊,壞魚等於山羊。外邦人敬畏榮耀神,作好事,看顧敬虔的猶太人和基督徒,可作千年國之子民。千年國之子民包括敬虔的猶太人和外邦人,此處義人和惡人亦即那裡的義人和惡人。

  五十一節:『耶穌說,這一切的話,你們都明白了麼?他們說,我們明白了。』馬太一至十三章為第一最大段,十三章五十一節起至十四章又為第二最大段。『你們都明白了麼?』主有此問,因主講天國奧秘專欲門徒明白,欲使凡褻瀆者完全不明白。(見太十三11~16。)故此處之問作十一至十六節之結束。

  五十二節:『文士,』指熟悉舊約者。可知天國必非彌賽亞國,否則文士早有分於天國。文士受教即文士受天國奧秘之教訓,(此天國指現今在世的教會,)『家主』即文士。家有範圍,非露天,在內室中。(見歌一4。)舊指舊約,新指新約,家在內有權,可拿出新舊的東西─新約與舊約。庫指藏東西之處。我人講亦宜由庫中拿出。

  五十三至五十四節:拿撒勒人承認主的話有智慧與異能,且甚佩服。然『那裡有』的一句話出毛病,如果承認主有智慧與異能,則該知由神來,不該再說『從那裡有…?』

  五十五節:『這不是木匠的兒子麼?祂母親不是叫馬利亞麼?祂弟兄們不是叫雅各、約西、西門、猶大麼?』因上文之疑,惡者更引之入錯誤思想;因此節之轉彎,此等人更無望矣。

  五十六節:『祂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裡麼?這人從那裡有這一切的事呢?』妹妹之名,隱藏一些人在肉體上承認主─認識主的父母、弟兄、妹妹─故棄之。因人最喜神秘,以為有能力者必須神秘;人盡知之者,則成為普通,無所特異;拿撒勒人亦然,以為基督必須有神秘,和彼等有所不同。『然而我們知道這個人從那裡來;只是基督來的時候,沒有人知道祂從那裡來。』(約七27。)

  五十七節:『他們就厭棄祂。耶穌對他們說,大凡先知,除了本地本家之外,沒有不被人尊敬的。』不只太熟故被猶太人見棄,亦因不在先知之境界中。

  五十八節:『耶穌因為他們不信,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。』最可惜的話。許多人因不信,阻擋神的大能。神喜在我們身上行異能,惜我等之信心不夠。我們的信心猶如水桶,神能力猶如井水。無桶則無水。今我之信心猶如籃子,把神之能力都漏掉。


Copyright © Living Stream Ministry, Anaheim, Californi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