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書名:馬太福音查經記錄

 

第九章

  一節:『耶穌上了船,渡過海,來到自己的城裡。』這城是迦百農。

  二節:『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,到耶穌跟前來;耶穌見他們的信心,就對癱子說,小子,放心罷;你的罪赦了。』馬可二章一節說,人聽見主在房子裡,所以把癱子抬來。馬太記的簡單得多,因他是表明主是王,所以不記瑣碎的事,不在小處著筆,氣魄大些。這給我們看見,主所在的地方是不能隱藏的。

  『耶穌見他們的信心,』信心是可以看見的;『小子』當譯作『兒子。』主已顯出祂的權柄在門徒中,主已顯出祂的權柄在天然界中,主已顯出祂的權柄在魔鬼中;主若顯出祂的權柄在罪人中,那就完了,一切的根基都推翻了。所以祂必定對付罪人。因此一至八節和八章是不能分開的。『放心;』如果你的罪沒有得到赦免,你不能放心。赦罪的道,文士們雖從舊約都知道了,但是赦罪的事,他們不知道。他們有赦罪的教訓,卻沒有赦罪的經歷。

  三節:『有幾個文士心裡說,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。』這是主第一次被棄絕,主如此行,將文士的心顯明出來。

  四節:『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,就說,你們為什麼心裡懷著惡念呢?』心裡的意念,主沒有放鬆。所以我們的意念,當求蒙神悅納。(詩十九14。)

  五節:『或說,你的罪赦了;或說,你起來行走;那一樣容易呢?』在主那一方面,兩樣都容易。按著猶太人心中以為,主空口說一句:你的罪赦了,容易些;但主叫他起來走,是要證實祂赦罪是確實的事。

  六節:『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,就對癱子說,起來,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。』主叫癱子起來走,可見主所說的,都是靠得住的;看得見的如果是實在的,則看不見的也是實在的。

  七節:『那人就起來,回家去了。』原文是『走回家。』福音的最大原則是赦罪在先,行走在後;罪人不得走到主那裡,乃是從主那裡走出來。在舊約是行而活,新約是活而行;一是行為,一是恩典。

  八節:『眾人看見都驚奇,就歸榮耀與神;因為祂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。』在馬太十六章以前,主從未稱自己是神子;主在祂受試以後,一直自稱人子。

  馬太福音全書最高的脊骨是在十六章。主雖不說自己是誰,但從祂所行的,可以看出祂是誰。在十六章,經彼得承認祂是神子,是基督,主始說祂要死,要復活。

  這裡的歸榮耀與神,和信徒歸榮耀與神,完全不同;他們並未悔改。九至十三節這一小段,顯明神的恩典。現在是主自己出來找人。馬太蒙召,在別的福音書記的較此仔細。從大處說,因馬太是表明主為王,不在小處著筆;從小處說,因本書是馬太寫的,他不露出自己的名。

  九節:『一個人名叫馬太…,』這種記法似乎表明馬太在以前沒有見過主,這裡主一呼召,他就跟從;主的聲音和主的眼睛必有特點,才叫人肯跟從祂。主不說『信我,』而說『跟從我,』因為信主是包括在跟從主裡面。基督徒的生活,就是跟從主。基督所要的,不只是信,還要跟從,就是在十字架的道路上遵行神的旨意。跟從主,是和主的患難、忍耐、國度都有分的。(啟一9。)忍耐就是不用能力。只信主而不跟從主的人,神用不著他。

  十節:『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,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,與耶穌和祂的門徒一同坐席。』這席是馬太預備的。(路五29。)

  十一節:『法利賽人看見,就對耶穌的門徒說,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?』人雖自己不義,卻喜歡見神公義待人。人因不知神的恩典,就怪神施恩與人,所以恩典的態度是受人非議見怪的。

  十二節:『耶穌聽見,就說,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』主的意思是說,因為稅吏和罪人知道自己的地位,所以來親近主;法利賽人是自以為義,所以反怪主向他們施恩。

  十三節:『經上說,「我喜愛憐恤,不喜愛祭祀。」這句話的意思,你們且去揣摩;我來,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』世上只有法利賽人那樣的義人─自以為義。『憐恤』是恩典的一部分,恩典只有一面─上面來的恩典。但人不喜歡接受恩典,卻喜歡拿一點給神─祭祀。神要人照著本相來受恩,這是惟一交通的地位。(悔改就是顯出自己的面目,自己怎樣就說怎樣。)這裡給人看見,恩典是叫人見怪的。『且去揣摩,』意是『你去學罷。』主當時雖與罪人來往,但是聖經是說,祂遠離罪;所以遠離罪的,始能夠親近罪人。

  在上文主在召馬太的事上,是答覆法利賽人的抗議。九章十四節往下是答覆約翰門徒的抗議。

  十四節:『那時,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說,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,你的門徒倒不禁食,這是為什麼呢?』約翰是有一點禁慾主義的。

  十五節:『耶穌對他們說,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,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?但日子將到,新郎要離開他們,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。』這裡『離開,』指主被棄絕,不是升天。主升天是得榮耀,所以這裡的離開不是指升天,因主升天不必禁食。『新郎』是主,『陪伴之人』是門徒。等一等門徒要作新婦,在過渡時期中,主只把門徒當作陪伴之人,主離開他們是被猶太人棄絕的結局。

  十六節:『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;因為所補上的,反帶壞了那衣服,破的就更大了。』這裡的『新布』是指外面的生活,『新酒』是指裡面的生命。衣服是在外面顯露的,酒是在裡面發酵的;一是生活,一是生命;一是主觀,一是客觀。新約福音所給人在裡面的生命,是新酒;給人在外面的生活行為,是新布。

  律法的原則、禮儀,像舊衣一樣;禁食是其中之一。新舊攙雜,就是用福音來幫助律法,最好也不過是補的,不必說帶破了。例如行割禮,雖極緊要,但加拉太書給我們看見不必如此行。(羅馬書是說不能靠律法稱義,加拉太書是說不能靠律法成聖。)律法如何不能叫人稱義,照樣律法也如何不能叫人成聖,主在此正是這樣教訓。律法在命令方面是一件,在原則方面又是一件。律法的命令方面,主是給與補充的;律法的原則方面,主是完全摔掉。書信內凡有『因著信』或『藉著信,』都當譯作藉著信的原則。例如:『義人是因著信的原則而活。』(羅一17,加三11。)

  十七節:『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;若是這樣,皮袋就裂開,酒漏出來,連皮袋也壞了;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,兩樣就都保全了。』這裡的『酒』指裡面的生命,『新酒』是發酵的能力尚未停止。主所放在我們裡面的─生命─如同新酒。『舊皮袋』指禮儀的律法,『新酒裝在舊皮袋…裂開。』例如:舊約的以眼還眼,在有新生命的人就作不來─裂開。所以,若把主所給的那新的,放在舊禮儀的律法裡,必定要炸開。

  馬太五至七章,不只是新皮袋,乃是有新酒的新皮袋。我們外面的那些命令,是我們裡面最高的表示。馬太五至七章就是把裡面所得的打開來給你看,你能作到如此。(陳酒指肉體的生命。)『兩樣』就是新酒與舊皮袋,意即我們將律法放在一邊,反而能保全。

  十八節:『耶穌說這話的時候,有一個管會堂的來拜祂說,我女兒剛才死了,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,她就必活了。』在此沒有寫管會堂者睚魯的名字。(可五22。)前面記有人被群鬼所附,亦未記鬼叫群。(路八30。)馬太少題名字,因馬太表明主為王,名字所以不必題起,因在主前算不得什麼。『睚魯,』這名字的意思是『照光者。』

  馬太記女兒剛死,路加記她快要死;因馬太是記她已死的時候的光景,路加是記她起頭的時候的光景。每一卷福音書有它的特點,它只記與它特點有關的那一方面。路加福音是為外邦人的,就說一方面的;馬太福音是給猶太人的,因它注重道理方面,要在此預表猶太人的死與將來的復興。

  二十節:『有一個女人,患了十二年的血漏,來到耶穌背後,摸祂的衣裳穗子。』女兒十二歲剛死,婦女患血漏十二年,可見女兒生的那一年就是婦人血漏起首的一年。此表徵猶太人蒙恩時,外邦人與神無關。血漏婦女指外邦人血漏,意即生命的消滅,外邦人如死狗一般。女兒死了,即猶太人起首棄絕主,主在這裡並無意醫治這血漏婦女,乃是要去睚魯的家,在路上順便醫治這婦人,預表主是為著猶太人,但猶太人棄絕主,外邦人就蒙恩了。

  閨女的復活,就是千禧年,就是羅馬書所說的橄欖枝重新被接上。(十一23。)叫睚魯女兒復活,主是『按手,』這與醫治長大麻風的用手摸一樣,醫血漏婦人乃是女人摸主的衣穗,這是信心。

  二十一節:『因為她心裡說,我只摸祂的衣裳,就必痊癒。』信心必須有神的話。在此,『她心裡說』好像是她心裡作用,但她並不求主用手摸她,她以為『只要摸主的衣穗…』這是她信心的表示。『只』是比較的字眼,也許她因聽見睚魯所求的,按手在她女兒身上。主肯去,她就如此信,所以這並非她心裡的猜想。

  二十二節:『耶穌轉過來看見她,就說,女兒,放心,你的信救了你;從那時候,女人就痊癒了。』『從那時候,』是馬太自己的話,故事是在『救了你』就為止了。『時候』是指全段事的時候。主所以對她說,『你的信救了你,』是給她一句話,預備她將來在受試探、攻擊時,可以抵擋。這裡馬太又是很簡略的記,這是他的特點。

  馬太八至九章共有十個神跡,全書引舊約六十五次。

  二十二至二十五節:主是說,『這』閨女是睡著了,主沒有說所有的死人是睡著了。『許多人亂嚷;』世人對活人沒有什麼幫助,對死人卻是幫忙的許多。『眾人即被攆出;』好像是主叫他們將所有相信她是死的攆出,死人必須關在生命門外。

  二十七至二十八節:『主阿,我們信,』當譯作『主阿,是的,』或『主阿,不錯。』

  二十九至三十節:這裡是眼睛的開,下面還有口的開,(33,)這就是千禧年的光景。(賽三五5~6。)

  三十一節:『他們出去,竟把祂的名聲傳遍了那地方。』在屬靈的工作上最緊要的就是聽命,不然,就反倒壞了主的事。

  三十二至三十四節:這表明他們的棄絕主。

  血漏婦人得醫治和睚魯女兒復活,有道理上時期的預表。閨女死即猶太人死,血漏婦人得醫治即外邦人蒙恩;閨女復活,就是猶太人復興。別的福音書記載此事,是注重道德方面。當猶太人肯承認主是大衛兒子,是彌賽亞時,他們的眼要得開,啞吧就要說話,這裡也是有道理上的預表。

  九章三十五節至十章四十二節是第三大段的第三小段。這段記主被棄絕後,差遣門徒出去。

  三十五節:『耶穌走遍各城各鄉,在會堂裡教訓人,宣講天國的福音,又醫治各樣的病症。』差遣的原因是因為鄉城太多;主在工作後,看見他們的需要,所以差門徒去。天國的福音是包括恩典的福音,其中加上來世的權能。

  三十六節:『祂看見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;因為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。』『憐憫他們,』因他們困苦流離。主沒有對於罪表同情,罪是需要祂救贖的。主是對他們的困苦表同情。主不只對付罪,並且憐憫我們的困苦。神不只因我們的罪,差主來作救主,更因我們困苦,差祂來作牧人,作罪人的朋友。

  三十七節:『於是對門徒說,要收的莊稼多,作工的人少。』『要收的莊稼多,』意即收成是大的。照以色列一國來說,是棄絕基督的,但個人方面,要收的莊稼還是多的。『作工』意是作苦工、勞工。收成雖大,但受得起苦、經得起勞的工人不多。

  三十八節:『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,打發工人出去,收祂的莊稼。』這裡有一最大的屬靈原則,就是主自己心裡要作的─差遣門徒,先叫門徒禱告─打發工人,然後祂實行差遣。

  禱告的連環是:(一)出乎神;(二)人祈禱;(三)神工作成就神旨。神答應禱告,就是成功祂的旨意,所以萬哥湯說,『禱告就是為神的旨意安軌道,叫它可以駛行。』

  主叫門徒去求打發工人,等一等被打發的就是門徒。我們為著某件事祈求神,當先預備好自己肯去作。神若不能改變發出禱告者,神就不能改變接受禱告者;自己未預備被神差遣,則不能盼望神差遣別人。


Copyright © Living Stream Ministry, Anaheim, California.